同时我也发现,这些“次声波坦克”跟“粗锯齿”还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次声波坦克”也是无人的,只不过这两者的无人不可同日而语,跟只能受人遥控在野地上跑跑的“粗锯齿”相比,“次声波坦克”的无人水平非常高,不仅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全靠人工智能操控坦克完成一切行动,在行进中保持队形、变换队形、躲避障碍物等一系列行为,都是其中控制系统智能化程度超高的一个体现。
怪不得尤琦有从最后一批完成卸货到抵达战场只需10分钟的底气,这段路让“巨灵”系列坦克来,不管是哪一个型号,每小时55公里左右的越野时速就得跑20多分钟,但这平均117公里的越野时速正好能减半有余,再去掉从野战机场抵达集结点的时间,六七分钟赶到完全不是问题。
而实际上的赶到时间比我预计的还短,用了五分半钟就杀到了。
长话短说,到了地方的“次声波坦克”先对准改进型“铁矛”坦克、“铁刺”坦克就在尤琦的授意下下了死手,而打击效果,则堪称绝佳!
(未完待续)
(九十八)“七军之战”(九)
“次声波坦克”上面如同探照灯一样的主武器在交战前的3秒钟左右,那如同百叶窗一样的盖子自动打开,露出后面如同有源相控阵雷达一样密密麻麻的发射阵,这应该就是这种“车载音波炮”的阵容了。
而别看“次声波坦克”体量小,看着一点也不威猛,可它们发射的定向能次声波已经不能用“武器级”来形容了,因为其威力已经超出了我以前所见过的任何一种次声波武器一个甚至几个数量级,我感觉如果把它定位成一种战术武器的话,那它一定可以重新定义次声波武器的威力标准。
言归正传,它在对准目标发射后,发出一阵“啵啵啵”的声音,被击中的目标外表看着什么事都没有,但随后就会在“突然间”歇菜,停止一切活动,就像一个人没有征兆的猝死了一样。
我知道,这是这种次声波的高穿透力轻松穿透了这些“孤噩军团”重型坦克的厚重装甲,把里面的成员全部杀死了,如果此时将这些歇菜的坦克的舱盖打开,那里面的情景一定是极其血腥的,那些被次声波杀死的成员,估计已经成了一对捧都捧不起来的碎肉了。
不过破坏远不止如此,以前曾经说过,次声波作为一种机械波,对物质的物理破坏性非常强大,当强度大到一定程度时,裂石分金不费吹灰之力,那这里的“次声波坦克”发射出去的这种强度级别显然就达到了这个程度,比如坦克歇菜只是被其持续发射了1秒钟左右而已,而按照尤家对它们的作战程序设定,为了确保目标彻底被摧毁,一般都要持续发射3秒钟以上,对一些特别坚固的目标甚至要达到5秒钟,眼前的这些改进型“铁矛”坦克就被用上了5秒钟的“待遇”,而低一个档次的“铁刺”坦克则是3秒钟“待遇”。
如此一来,在不管是5秒钟还是3秒钟的发射完毕,转向下一个目标的时候,之前被击中者已经发生表层乃至车体内部大面积崩裂的情况,外表的装甲如同赤地千里大旱期间的龟裂地面,然后随着裂纹的不断扩大,就会迅速崩塌。
至于内部的车载设备,则早已在装甲崩裂之前就已经被次声波给震爆了。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它的威力已经超出了我以前所见过的任何一种次声波武器一个甚至几个数量级,因为不管是“音波无人机”,还是徐布摩托上的那门“音波炮”,都照这个标准差太远了。
而60辆“次声波坦克”拥有如此强大的主武器,再加上人工智能的操控,这让它们的杀敌效率相当高,在出现伊始就把“孤噩军团”的这支人马给打了个措手不及,短短不到七八分钟的时间里,后者的战损率就超过了40%,而且完全没有被击伤的,全部是被击毁,还是死的不能再死的那种。
这种程序上的设置,估计是尤家为了防止只杀死成员,武器装备还有可能被敌方重新利用的情况发生,也就是“杀人杀到死”。
而更让这些家伙绝望的是,不管是改进型“铁矛”坦克,还是“铁刺”坦克,它们想要反击却很难捕捉到目标,因为尤家的这些“次声波坦克”的战术机动性之强,简直达到了让任何面对它们的敌人都会抓狂的地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那就是它们不仅具备零半径转弯、原地掉头等能力,其转向速度还比“孤噩军团”的这两种坦克的炮塔转动速度快的多,导致这些坦克想瞄准却始终跟不上,而“次声波坦克”在极为先进的火控系统的支持下,发射次声波时车体仍然是在不停运动的,连车速都不减,而发射器却能始终对准目标输出火力,直至将目标摧毁后再转向下一个目标。
这样的现象和发生在1987年01月12日的“皮卡战争”十分相似,当时的交战双方是利比亚装甲旅和乍得由皮卡组成的“拖鞋军”。
乍一看好像正经八百的装甲旅应该可以毫无疑问的碾压“拖鞋军”才对,但这场对战的结局却相当出人意料,利比亚装甲旅不仅没有赢,还几乎遭到了全歼,被打了个一败涂地,损失了93辆t-55型中型坦克,被击毙了超过700人,而乍得那边的“拖鞋军”则只损失了3辆皮卡,阵亡了53人。
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这t-55型中型坦克的炮塔转动速度跟不上皮卡的移动速度就是重要的战术原因之一,因为这种战后第一代坦克也没有火控系统,远距离射击非常不靠谱,近距离又不够灵活,结果就被皮卡大军抓住这个缺点,让后者冲到跟前,对其侧后猛攻,最后就是落了个被打成落花流水的下场。
当然,另一方面,皮卡大军也不是吃素的,虽然是“拖鞋军”,可这些皮卡都武装到了牙齿,比我在马里碰上的那群武装分子用的可还要高级,这些皮卡上都普遍安装了法制“米兰”反坦克导弹,就算没有反坦克导弹的,也有重型无后坐力炮以及大量的轻型火箭筒。
反坦克导弹可以在数千米之外对t-55坦克实施打击,但后者因为上述的火控系统不足的问题而毫无办法,离近了用无后坐力炮、轻型火箭筒实施攒射,那就又是t-55坦克跟不上皮卡速度的问题。
最终,这场坦克败于皮卡的战争因为太过著名,就被后来的相关记载称为“皮卡战争”。
总之,“皮卡战争”的战局走向差不多就是“拖鞋军”将皮卡的优势发挥到了极限,并找到装甲旅中落后坦克软肋后全力一击,外加利比亚装甲旅本身的战斗力也十分堪忧等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的结果,属于比较极端的战例。
言归正传,尤家的“次声波坦克”对战“孤噩军团”的两种坦克当然不是“皮卡战争”能相提并论的,不论是技术含量还是战斗烈度,都远远不在一个层面,但战术机动型的优秀导致对方坦克的火力“有劲儿使不出”却是两者的共同点。
但再怎么说这“孤噩军团”是“暗黑殿”中最能打的精锐部队,它们一看瞄不准、打不中,并没有慌乱,立即更换战术,除了对付“巨灵-2”坦克的以外,其余全部换成了榴弹,而且都是可编程榴弹,同样是在先进火控系统的控制下,以精确估算提前量,发射出去榴弹,不求直接命中,只求在尽可能近的距离上起爆。
这种战术一用,果然有了成色,尤家“次声波坦克”开始出现损失,那不管是改进型“铁矛”,还是“铁刺”,两者的主炮口径都十分巨大,发射出去的榴弹自然威力也非同小可,要不然也不至于把“巨灵-2”的装甲震裂,那这种威力的弹丸,碰上以轻快为设计理念而防护力较弱的“次声波坦克”,即便是距离十米以外爆炸,也照样能靠强劲的冲击波将其从侧面掀翻,进而扩散出去诸如弹片一类的杀伤介质,也会把轻薄的车体给严重损坏,甚至是直接击穿,而顶部那又大又圆的“次音波炮塔”,更是会被弹片打成蜂窝,如果是正面相迎,以面积最大的部分和冲击波硬碰硬的话,甚至会被从中间折断。
“次声波坦克”跑的虽快,可也难以迅速逃出精确计算后对方可编程榴弹的杀伤半径,因此一番激战后,60辆“次声波坦克”损失了11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