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击中者遭此重创自然也没有任何活路,人往后面一摔,当场就死的不能再死了。
而云处易打完这一下,立即寻找下一个目标,就这么着,他的双手轮动起来犹如两柄收割性命的大刀,在短短3秒钟上下的时间里,将10名围攻自己的“武林高手”就给击毙了6名,平均1秒击毙两人,而死因都和那第一个一样。
由于对方的攻击力大跌,云处易在一些非要害部位已经可以不怕攻击,凭着皮肉硬抗也不会有所大碍,这样让他可以不必估计而战斗效率大增,又打了几秒钟,另外4个“武林高手”也都死在了他的手下。
正当云处易好歹有了喘息之机时,杜若那里又有事了:因为刚才向外喷药的动作,引得别处的“武林高手”抽身过来发动攻击,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的指挥者发现杜若这个看起来柔弱的姑娘在战斗中的作用要远比想象的大,所以再次将攻击重心转移了回来,不过幸好这次来的人不多,就两个“武林高手”,他俩一左一右冲着杜若就去,云处易见状“呀!”的大叫一声,原地起跳再用脚去蹬了一下旁边的一个树,遂整个人就犹如离弦之箭一样飞射过去。
他实力不俗是不假,可此时他也无法同时格挡住两个人从不同方向打过来的攻击,所以云处易选择了一个更加明智的救人办法,那就是直接去拉杜若;他伸手过去抓住杜若的手腕往身后猛的一带,杜若就被她拉的“瞬间移位”,而也就在几乎同时,那两人的拳脚也落了下来,万幸杜若被云处易拉开的速度更快一筹,让他俩打了个空,否则要是给打上了,那后果不堪设想。
而接下来云处易伸出双手又发一声喊,指着两人来了个“仙人点”,点的二人没有死,不过都原地好似没来由的摔了个大跟头。
云处易借此机会,原地起跳再从空中落下,以膝锋为攻击点,直砸向其中一个的胸口,随着这一招的命中,这个“武林高手”落了个以胸骨被击碎而死亡的下场。
另一份这会儿双腿还半跪在地上,刚将将立起上半身时,云处易就到了,他仍然是用“仙人点”,只不过这次不是隔空点,而是用右手的食中二指结结实实的“杵”在了这人的左边太阳穴上,接着便是“啪”的一声脆响,这人的脑袋,在这一点之下,愣是如同一个里面被塞了一个二踢脚并引爆了的大西瓜一样—炸开了。
而且还是炸了个粉粉碎。
云处易到这里,总算是既保护杜若,也在杜若的帮助之下把自己这边的战斗给解决了,他二人再怎么去支援其他人的战斗这自不必说;而现在要说的,就是颜悦瑶了。
对付“颜悦瑶”的“武林高手”比较巧的是与对付我的人数一样,都是8个,不算莱恩瑟、云处易这种有后续增兵的情况,而按照一次性出动对付某个单人的“武林高手”数量,8个就是最多的了,颜悦瑶跟我一个“待遇”,也看得出“暗黑殿”那边是火大得很,对颜悦瑶的恨意已经上升到了和对我一个级别。
8个“武林高手”明显知道颜悦瑶最擅长的就是身法与轻功,速度稍慢的攻击就算是威力再大,那打不到她也是枉然,所以8人出动后直接上了阵法,企图交手之初就能压制住她,从而限制她的移动;而且这个阵法虽也是“武阵”,但和对付莱恩瑟的“大罗汉阵”还不一样,这个阵我看了一会儿才认出来,这叫“五桩阵”,这个阵最初的定位是一种“主动阵法”,所谓“主动”,就是能主动出击而不必等对手自己过来的阵法。
开打时,会有五个人携带五根木桩,这五个人就是“五桩阵”的守阵人,但木桩本身不是直上直下的,而是两边有像树杈那样的横生枝杈的木桩,只不过作为人造物,横着出来的部分都是很规律的。
然后交手开始后,五人就会将各自携带的木桩拿出来立在地上,把对手围在中间,接着再跳上去随即开打。
能使用此阵的人,都是像十八铜人阵之类的“武阵”一样,经过千锤百炼的针对性训练,配合做到了极为默契,陷入阵中之人会遭到阵内之人分配好的从前后左右乃至头顶的立体攻击;木桩上的横杈就是方便人在上面移动用的,五人可以一边围着五根木桩快速移动,一边发动进攻,然后通过上树的立体进攻以“走马灯”的形式,将对手打倒,即便打不倒也能消耗个够呛,因此在被围住之后,只要无法在第一时间突围出去,那还真挺危险。
而这木桩的作用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那就相当于摆阵人“自带”的“制高点。”
该阵法发明之初是为了增加“武阵”的攻击性,而不是只能用来被动防守,但这种阵法的局限性颇多,比如让五个人背着五根木桩出去,太过惹眼不说也实在是不方便,而且这对付反应慢的人还行,要对付反应快的,对方根本就不会给使用者摆好木桩的时间,另外都在木桩上面也等于失去了对下面的控制,身法灵活这极有可能一个塌腰就从缝隙里钻出去了;所以经过后人的改进,这个阵法的性质就有了大变化,变成了一个只要能有高低落差就能施展威力的阵法,比如在建筑林立的巷子里,房顶上、平地上都有人,他们高低配合之下能从不同高度对对手发动攻击,使其防不胜防,外加将摆阵人员的分工也做了调整,不再是都在上面,而成了既有负责上面压制的,也有负责在下面围堵的。
只是要做到这一点,制高点必须较多且密集,负责上面摆阵人还得能适应在各种建筑上的移动、出招,这样就导致灵活性是增加了,可训练难度比最初的版本又增加了,特别是本来让人在特制的木桩上能边跑边打已然不易,现在又要在各种不同的无规则物体上做到同样的水平,这当然就更不容易了。
至于对手的位置是距离自己手脚所不能及,但四周又没有可以利用的物体时,这些负责阵法中负责上面的人就是从上面往下跳,以“扑击”的方式攻击对手,说白了就是以自己为“弹药”,只是为了保证攻击的连续性,“扑击”的人数,不能超过上面人数总数的三分之一,一个扑下去了就打一招绝不恋战,然后立马就返回制高点准备,而在这期间,之前没扑出去的上面的人就会出击,如此反复,直到将目对手击败为止。
这一阶段的“武桩阵”非常适合打热武器普及之前的巷战,但毕竟巷战的环境复杂,通常发生在城市攻坚战这种正规的军事行动中,跟民间私斗区别很大,运用“武桩阵”时问题还是不少,所以这还不是它的最终版版,而又经过很多人的不断摸索总结,终极版终于出现了,既在树林或竹林中使用,树木、竹子是最好的制高位置,而且数量多,形制也比较统一,移动时距离近了就直接过去,远了则可以利用轻功越过去。
而到了这一步,此阵就演变成了一种武林中人群战时在山林环境下的专用阵法,人数也不再局限于5人,而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大幅度的增减,少则可以只有两人,多则十几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都可以。
总而言之,“五桩阵”的精髓就在于借助于环境里制高点配合平面战斗带来的攻击立体性,那么这个立体性放到这里就显得极具针对性,除了这里植被密布,树多林深,是“五桩阵”发挥威力的不二地形,还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头顶上的攻击会明显压制颜悦瑶的轻功与移动,毕竟除了释小悟的“陆地飞腾法”之外,几乎所有的轻功都得先往上纵,才有发挥的空间,如果纵不起来,被人“摁”在了地上,就像歼击机无法起飞,被压制在了机场一样,这威力也自然无从谈起。
如此一来,这8人就可以把颜悦瑶堵在一个地方猛攻,让颜悦瑶有再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出来,最后因招架不住群起攻之的打法而落败。
而超过5个人的8人配置也正好能够完成这个目标,他们的打法是三人盘踞在树上从上往下打,另外5人在下面围住颜悦瑶打,这个打法,没有特别大的实力优势,还真不好对付。
不过,颜悦瑶那毕竟是颜悦瑶,她过了几招发现这么打下去对自己非常不利后,经过一番苦战,逐渐难以支撑,在最为艰难的时刻她及时的转变战术,开始以一人之力展开破阵。
这么说也不对,因为与其说颜悦瑶是转变了战术,更不如说是她在被逼入绝境之中被激发出的一个新手段。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