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八)“脏弹”

“项王,我们发现大约2.8公里外的两个村子里有不少可疑人员。”一名作战参谋拿在与我的通话中说。

“怎么可疑了?”我说。

“无人机发现他们正在组装某种类似武器的东西,如果是的话,那么武器的指向方向就是我们,并且还有有人在我们已经经过的位置点燃成堆的轮胎,好像是在释放信号。”作战参谋说。

“让带弹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去盯住了,只要组装的是对我们有威胁的武器,就给我打掉它!”我说。

“是!”作战参谋说。

他这边说完,我的柔性平板终端上也传过来了无人机刚刚拍到的照片,照片里显示确实有几十个人正在搬运物体然后拆掉包装进行组装,从外形来看,应该是某种无后坐力炮。

但真是无后坐力炮的话,那2.8公里的距离实在是对我们构不成任何威胁,就算采取曲射能把炮弹有一定距离发射过来,恐怕伤害不到我们这支从上到下都普及了强大防护的武装力量分毫,而随后就会招至死无葬身之地的杀身之祸。

基于此,我此时认为这些无后坐力炮针对我们的可能性不太大,况且还不能确定这到底是不是无后坐力炮,说不定是什么自制的民用器具呢。

而我这个想法还未落定,新的照片又传送过来了,这次证实了的确是无后坐力炮,不过并没有发现弹药,只是几个人在那里用堪比印度人的低效率在瞎摆弄。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应该是这些村子里的恐怖分子也好、武装分子也罢,正在进行训练,虽说非洲这片土地上的武装水平普遍都很低,尤其是非正规的那群游兵散勇;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没有军事训练,相反,类似的小规模演习式训练,在非洲地方武装中还很常见,这个我当年还在外籍兵团驻军马里的时候就见到过很多。

但照片与照片之间的间隔再短,那也是有,所以时效性终归还是不如直接看视频,我就想用视频监控模式再确认一下,遂通过柔性平板终端进行远程遥控,将位置最合适的一家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的控制权接管过来,从拍照模式改为视频模式去往下看。

结果这一看不得了,一下子就吓出了我一身的冷汗!

因为刚才看那还是几门没有炮弹的无后坐力炮,可这会儿再看,便看到已经有人往上面插上弹药了,两个村子里一共4门炮,插进去了4发炮弹。

之所以要用“插”这个字,是由于这种炮弹的直径要比炮管本身的口径更大,是从前面插进去了,这种弹药设计之前提到过很多次,就是典型的“超口径弹”。

而无后坐力炮上装超口径弹,并且这弹丸的外形还圆滚滚的想一枚老式航弹的设计,那么据我所知,符合这些条件的武器只有一种—M338型无后坐力炮!

这若只是一种无后坐力炮我当然是不会有任何情绪波动,可这个不一样,这是冷战时期美军生产的一种战术核武器!

该炮名叫M338,使用一种代号为W-54的微型核弹头,于1956年开始量产,至停产的1971年为止,一共生产了2000多枚,它的爆炸当量理论数据是10吨TNT左右,不过实际上因为一系列的技术原因而基本达不到,射击时的误差也很大,所以原本想用该炮装备步兵部队对付随时可能进攻的苏军装甲集群的想法在经过几次效果不好的模拟试验后也就作罢了。

作为其核心的W-54微型核弹头因为体积太小,能够装填的武器级核原料太少,常规高能起爆药也无法满足引爆后引起这些核原料产生链式反应的程度,因此在爆炸后,核原料只会伴随着冲击波被抛洒的到处都是,并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核爆炸。

这就是上述无法达到10吨TNT当量的一系列原因中最主要的。

可核爆炸没有产生,但抛洒出去的那些核原料却会产生巨大的放射性污染,能在半径400米的范围内布设足以瞬间杀死裸露单兵的辐射剂量。

美军也将错就错,爆炸当量小就利用放射性强的特点,将其用于防守隘口一类易守难攻的地形,在设想的实战中通过制造大面积的高强度核污染区,让经过过来的苏军装甲集群遭到辐射攻击,成员死于急性放射病而丧失战斗力。

从这种不达标的性能和定位的角度来说,W-54根本算不上是一枚核弹,最多是一枚利用核原料“放毒”的“脏弹”而已。

只不过这个战术在它诞生的那个年代好像还能管用,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之后,“三防”技术在坦克装甲车辆上的普及让走核污染杀伤装甲集群的这条路完全走不通了,因此最后一批W-54在1971年生产完之后就停产了,已经装备的也都陆续撤装销毁的销毁,封存的封存。

那么这种“绝迹江湖”已久的老古董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不管怎么样,这对我们来说都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来不及多想,我亲自对无人机下令,发射导弹将这四处发射阵地全部摧毁。

但在导弹飞下去将其干掉的同时,这四门“核无后坐力炮”先后发射,4枚W-54型“脏弹”直奔我方正在前进的位置飞过来。

我深知这玩意儿一旦爆开后不会产生多大的爆炸威力,但释放出来的核污染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立即在公共频道里大喊:

“所有人展开‘三防’!展开‘三防’!”

这是句最简短的命令,平时演习的时候也说过,“三防”这个词一旦在作战术语里出现,那就意味着遭到了非常规武器的袭击,因此不用说别的,就这几个字,训练有素的我方人马全部启动了各自所在单位或平台的“三防”系统。

与各国的常备军相比,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全身披挂,全员不是乘坐在主战坦克、“重型动力装甲”这种作战载具里面,就是身穿着“轻型动力装甲”,“三防”系统都是自带的且非常完善,只是平时没有必要开,但一旦碰上这种情况需要紧急开启时,就是一根手指按动一个按钮,甚至不用按,只用语音口令就能启动的事,反应速度极快,秒秒钟便可以完成,相比之下,各国常备军遭遇类似攻击时还得现拿防毒面具、现穿防护服,并且大多数情况下是只携带防毒面具而没有防护服的,那样的话就只能保护呼吸不吸入放射性尘埃以及致病微生物、化学战剂,可施加在身体上的伤害那就防不住了,这对于防护本身来说,就跟鸵鸟遇到危险时把脑袋插进沙子里差不多是一个性质。

因此,我们能赶在那4枚W-54“脏弹”以不高的飞行速度飞向这里但还没落地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三防准备”。

看到柔性平板终端上显示在短短不到三秒钟内,全员的“三防”状态显示为绿色的“已开启”,我就放心了,因为后面的爆炸,对我们的威胁比较有限,一来是精度低,二来是爆炸威力也不怎么大,三来是我们本身的防护都很到位,不论是载具还是单兵。

至于“复兴社”那边,它们的情况跟我们差不多,不是“联动机甲”,就是穿了“陆上最强”单兵作战系统的步兵,这也同样都拥有完备的“三防”功能,而它们在这事上的反应速度,也是紧随我们其后,全员开启的时间晚了不到两秒钟。

随后又过了片刻,4枚W-54终于落地了,与我预料的一样,这种使用滑膛身管采用曲射弹道打出去的高阻力弹药根本没有任何准头,4枚中没有一枚击中我方任何一处密集地带,全都打在了周围的空旷地带,产生的爆炸威力被无人机上的探测器所捕捉到,别说是10吨,才相当于十几公斤TNT,这个水平撑死比155毫米榴弹稍微强一点。

以前就知道W-54的爆炸威力不靠谱,只是没想到不靠谱到了这种程度,只能依靠核辐射杀伤对于一款准备用于打世界大战,对抗苏军大纵深作战的武器来说是一个致命缺陷,怪不得美军制造的不少,却淘汰的这么干脆。

狂澜——探险、夺宝、激战,看一个小人物终成一代枭雄的热血传奇》小说在线阅读_第105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有骨难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狂澜——探险、夺宝、激战,看一个小人物终成一代枭雄的热血传奇第105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