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一百零四)第十项:“医术”(三)

在开讲比武情况之前,有必要先说明一下“实病”和“虚病”的区别。

这所谓“实病”其实就是常见的一切疾病,不管是感染性的还是自发性的,特别是产生器质性病变的疾病都可以归类为“实病”,简单来说就是小到感冒之类的头疼脑热,大到癌症等各种绝症,都属于这个范围,这也是医院的主要负责的业务范畴。

而“虚病”就比较少见了,这个从中医角度上说,轻则如阴阳失衡,阴盛阳衰导致的人体精气神不足,以及诸如气、脾虚、肾虚、心虚等(这里说的心虚与做了亏心事的心虚不是一回事,而指的是心脏亏空,一般症状有心悸、多梦、健忘等),那要是严重了就不仅仅限于此了,诸如碰上了什么“脏东西”导致的情况,简而言之,“中邪”就属于民间所说的典型“虚病”。

只是不知道“印度少林寺”准备怎么比这个治疗“虚病”的能力,又比什么程度的“虚病”,不过我估摸着大几率不会是那些通过中药调理就可以恢复的五脏发虚的情况,而更可能是后者。

不过眼下先比的是治疗“实病”,所以这个就先放一边,而“印度少林寺”在双方都各就各位之后,就派人把“比武用具”抬了上来:双方每一边各三个,一共六名病人。

这6名病人一看就是印度本地人,而且百分之百是从贫民区里弄来的,他们躺在破烂不堪且脏兮兮的担架上,由带着口罩、手套的杂事僧抬到了跟前,只是不知道这些人得了什么病。

“这口罩看起来是N95的,手套也是医用的,这是什么病人需要戴这么高级别的口罩?不会是什么传染病吧?”李嘉豪说。

他这话说着,病人就已经抬到了双方各自的跟前,只听陈老大说:

“杜姑娘,这三个人得的是什么病?怎么看这快要死了似的?”

杜若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先号脉,随后扒开眼皮看了看,又用医药箱里携带的小木板撬开嘴巴看了看,随后说:

“这三个人都得的是伤寒病。”

“伤寒病?这病可了不得,传染啊,怪不得这些人都捂的这么严实,妈的,他们这些王八蛋就没憋好屁,用这种危险的传染病来比,就是故意的,看我不戳死他们!”陈老大说着,就来气了,把钢叉往手里一横,这就要走到场上正当中问个清楚,不过他刚一迈步,就被杜若拽住了手腕,那我拽他他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可杜若这么一拽他,他反应过来之后情不自禁的就笑了,不过这也很正常,这算是他第一次跟杜若有抛开“医患关系”之外的第一次身体接触,而且还是杜若主动的,不管是因为什么,从他的角度来说,都是值得高兴的。

而杜若那边在拽住他之后,还是一边看着病人,一边没有抬头的说:

“我从九岁就开始熬药,到现在熬过的、试过的药早已不计其数,所以抗病能力也就非常强,区区伤寒杆菌还伤不到我,陈哥哥,你要是不行的话,可以吃下这个,能起到预防作用。

而且这些人看起来也没有最基础的医学常识,伤寒病的致病菌伤寒沙门氏菌只能通过水源和食物的污染入口后传播,接触到患者的粪便、呕吐物也有可能感染,但不会通过呼吸道感染,处理这类病患时戴上口罩是有必要的,不过戴过滤级别这么高的口罩,却是毫无必要。”

说着,杜若转身从医药箱里拿出了一枚圆滚滚的药丸,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而陈老大一听杜若说自己“不行”,当即老脸一红连连拒绝,并说:

“不用不用,杜姑娘你误会了,我只是担心你别在为了这个比武染病而已,我以前在海上讨生活的时候,因为吃了从岸上带过去造了污染的食物,得过一次伤寒,那时候缺医少药的,我全凭自己的抵抗力把这病扛了过去,折腾了将近一个月,最严重的时候发烧到41度,烧了将近一个星期呢,那时候我没事,现在更没问题。”

“你得过一次伤寒?那就好说了,这个病得过一次的就会有相当强的免疫力,而且你身体强壮,应该没问题了。”杜若说着就把那枚用于预防感染的药丸又放回了医药箱里。

“不过伤寒病发病后的症状相当凶猛,用抗生素治疗的话也得需要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这几个人都明显病的很严重了,杜姑娘,你用中医的法子能迅速见效吗?”陈老大问。

“我在‘招船’上治疗‘超级海洋弧菌’的感染时你不也看到了吗?那种病发病后的症状凶猛还是这个凶猛?”杜若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陈老大。

这事发生的时候陈老大当时就在身边,我们都是见证人,他也许是把精力都集中在眼下没想到,现在一惊提醒立马就想到了,便连连点头,并说:

“想起来了,哎呀,我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那个病可比伤寒更厉害,你连那个都能迅速压制的住,看来这个是不成问题。”

“嗯,中医在抗感染治疗上一直显得比较疲软的原因不是药不对症就是用药的品质不够,只要用对了,就能充分调动人体的免疫系统将体内致病微生物迅速杀死然后大量排出体外,好的可以比使用抗生素更快。”杜若说。

她这话我除了见过在“招船”上如何治疗“超级海洋弧菌”的感染者之外,本人也是深有体会,也就是在泰国第一次见面她为我治疗重度破伤风的那次,杜若通过用药刺激我身体自行“排毒”的方式,让我迅速就摆脱了本来有性命之忧的并发症。

这么想来,眼前这三名严重的伤寒病患者,在她手里也肯定没有问题,不过我以为她会调配出什么口服药来给这三人吃下去,但并没有,不仅没有,她还在医药箱的一个夹层里,掏出来一套带着五根软管的装置,因为有一定距离,我没有第一时间看清楚这是什么,等她将这套装置伸展开之后,我发现这竟然是一套类似输液器,也就是打吊瓶用的东西,只是与全部使用医用塑料制成的不同,杜若这套看起来很有质感,阳光照射之下还泛出带着彩色的晶莹光泽来。

另外,两者在细节上有很大的区别,先不说输液管的数量不一样,就说比如医院吊瓶用的是医用塑料袋制成的输液袋,里面乘着药液,然后与输液管相连,通过针头扎进静脉的方式给药,是一次*用品,用完之后就要扔掉,然后会被专门从事医疗用品回收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理,但杜若这个明显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个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这个具体体现在杜若的输液装置顶部用于盛放药液的容器竟然能够像瓶子一样拧开,然后直接在里面配药。

另外,这个容器的体积还特别大,要比医院的任何塑料以及更早的玻璃吊瓶大的多的多,要比划一下的话,目测其容积至少得有2000毫升上下,远超医院常见最大的750毫升输液袋或输液瓶。

陈老大虽然粗犷,可也明白些医疗常识,他一看杜若这么操作,就问:

“杜姑娘,你这药瓶还是带开盖的啊?可玻璃都很滑,瓶体和盖子都是玻璃做的,那能拧紧吗?”

杜若闻言回答:

“这不是玻璃的。”

“不是玻璃的?那是什么的?这怎么看也就是个玻璃瓶啊?等等,是好像和玻璃不太一样,反出来的光怎么还是彩色的?”陈老大半自言自语的说。

“这是水晶瓶,用一整块水晶手工一点点打磨出来的,所以反出的光不一样,说起来这水晶瓶是我祖上传下来的,按照我爷爷说的,应该是唐代的东西。”杜若说,她这话真是语出惊人了,陈老大听的一愣,反应了片刻才说:

“啊?水晶打磨出来的?看着打磨的精度也太高了吧,唐代还有这个工艺?”

陈老大这个惊讶可以理解,放在跟别人的对话上也就罢了,但跟杜若这么说,就显得非常的“啥也不懂”,而我听到这里就赶紧帮他解围,先把我的耳麦与他上场前给他的耳麦调整到两人对话的私聊频道,好不让杜若听见,然后说:

“陈老大,你这个问题问的太不专业了,打磨水晶的工艺别说唐代,在战国时期就有了,现在在国内的杭州博物馆里就有一个战国水晶杯,那是战国晚期的东西,到了唐代有这个一点也不奇怪,你应该问这个器皿重复使用,消毒问题怎么解决,这样会显得专业一点。”

陈老大那边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连忙先干咳了两声以掩盖自己的尴尬,接着话锋一转,说:

“咳咳,我想起来了,战国的时候还能做出水晶杯来呢,那在唐代有水晶瓶的确很正常,只是那时候做这种东西费时费力,这一个在当年肯定是个无价之宝,放到现在就更是了,又是你的传家宝,不过既然如此,那必然不是个一次*用品,如果要重复使用的话,那给人输液的,这消毒问题怎么处理?”

“我每次使用之前与之后都会用自配的消毒液对其进行浸泡,一般浸泡3分钟左右就可以安全使用,消毒液的配方也是纯草本的,以前只知道这种消毒液的效果不错,但不知道具体怎么样,后来就用显微镜观察过,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超过了现代的医用标准,完全没问题。”杜若说。

狂澜——探险、夺宝、激战,看一个小人物终成一代枭雄的热血传奇》小说在线阅读_第81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有骨难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狂澜——探险、夺宝、激战,看一个小人物终成一代枭雄的热血传奇第81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