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被这么顶着一直跑可不行,我迅速调整机体的姿态,并摆正推进器方向,和这条巨齿鲨的游动方向正好相对,想用动力全开和它对着顶,可随机就发现这个想法实在是有些太过于天真,顶着我游的这条巨齿鲨目测体重少说也得在100吨以上,我这区区不到10吨的机体跟它要较力的话,那简直就相当于找一个幼儿园的小孩子去跟大力士比力气,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
随即我就调整策略,往旁边偏转推进器,再配合上上肢的按住鲨鱼头的用力推动,一下子就将机体扭转到了一边,将这条巨齿鲨给甩开了,它因为体重太大游速太快而产生的惯性太强,一时半会而“刹不住车”,这便总算是让我暂时脱险,而我则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将全身所有的武器都进入到了跟踪模式,在声呐的指引下,只要它出现,那就直接火力全开干掉它。
但真实施起来却并没有那么容易,这条巨齿鲨很聪明,等发现我把它甩开之后就奋力减速,虽然惯性让它又游出去了很远,但在巨大鲨鱼尾的扭动下,还是不一会儿便停住了,随后就调转身子再次袭来,而它的聪明也是在这里表现出来的,具体就是它好像知道那45毫米机关炮里打出去的箭形弹在正面很难对它构成致命威胁,所以只是躲闪120毫米无后坐力炮发射的“炮射深水丨炸丨弹”,而后者的初速又低,对它这种灵活高速的目标根本没脾气,连射5发,结果都在它的几个“S”形规避之下轻松躲开了其爆炸范围,见几次不中,焦急之下的我由发射了一枚超空泡鱼雷,仍然被它闪了过去—雷体和它的鲨鱼鳍擦肩而过。
而到了这时候,它再次靠到了我的跟前,距离我可以说近在咫尺,也就是最多不过10米左右的距离。
然后我就看到屏幕一黑—它张开了血盆大口向我迎头咬来!
巨齿鲨的体长大约在20米上下,嘴巴张开的直径可达2.8-3米,我所操作的重型动力装甲的身高也就才3.5米左右,也就是说它要是竖着吞我的话,那可以很轻松的就把我“收入腹中”,而我的机体此时的姿态是横着的,它想一口吃下去还要费点劲,只是这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巨齿鲨以咬合力极其巨大而著称,前面说过它的咬合力超过了霸王龙,但没有说具体达到了多少,那么如果要用一个数字来量化的话,就是在20吨以上。
这个数字的概念就是即便现在它嘴里的是一辆装甲车,只要不是战斗全重达到30吨以上的重型型号,那照样能给咬瘪了!
我这8吨上下的机体能不能扛得住这么大的咬合力,我一点信心都没有。
可现在没信心也没用了,随着眼前一黑,这满口合金牙齿的巨齿鲨就把我给咬了个死死的,接着就是开始发力咀嚼,我随即就听见“咯吱吱吱—”的金属在遭到巨大压力下带来的扭曲声音,检测系统也立即报告称外部机械压力过大,但厚重的复合装甲在此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能顶住反坦克导弹直射攻击的材料强度那也不是盖的,想要随便咬穿、咬瘪也没那么容易,虽然8吨的体量比上述说的30吨以下的装甲车轻了很多,可这重型动力装甲的装甲对战斗全重的占有率更高,这才有了比肩坦克的防护力,就像一个直径1米的空心铁皮球重量肯定要比一个直径20厘米的实心铁球大,可对压力的承受,以及整体的强度上,前者绝不是后者的对手,也可以说这是虚胖与精壮的区别。
而能在这么小的体重上集成这么相对厚重的装甲还有跟坦克比也不逊色的火力,那还都得得益于冉业成高超的全系统小型化技术与子系统整合设计水平。
话再说回来,即便装甲能一时抵挡的住这20多吨的咬合力,可我也不能就跟不能像刚才那样被它顶着跑一样,不能这么被它叼在嘴里游个没完没了,不仅要想办法脱身,脱身后再干掉它才是正事。
我想将火炮的炮口塞到条巨齿鲨的嘴里开火,心想任你浑身皮草肉后,嘴巴那不照样得娇嫩的很?打进去打个稀巴烂,让它立死当场,就能扭转战局,可我没想到的是,它咬住我的嘴巴闭合的很死,张开的那一部分就是我架势的机体本身,其余部分一点空隙都没有,两边无论是左右臂上的火炮,哪个也塞不进去,不仅塞不进去,它咬住的这个角度也进入机体两臂关节的弯曲死角,弯曲到极限也只能将手臂上的武器搭在它的头两侧,而无法指向它的嘴巴,开火的话便只会向斜上方打空掉。
好在最后我还是找到了办法,那就是用左臂上较为灵活的45毫米机关炮去打这货距离相对较远,正好能打的着是我眼睛。
以我目前的姿态,向着微微向上的斜前方打,正好能打到它的左眼。
这种事当然是说干就干,我抬炮瞄准好了一下子打出去,那细长的箭形弹当即穿透了这条巨齿鲨的左眼眼球,深深的钉进了它的颅骨之中,虽然说鲨鱼都是近视眼,视力对它们的作用不大,但那毕竟是最娇气的器官之一,这被一下子给打爆了,还穿进了脑袋里,这等伤害说是重创也一点问题都没有,疼的它当场就疯狂的甩动脑袋,在这个过程中我趁着它嘴巴微微一张的功夫,顺利逃脱出来。
没时间检查机体的受损情况,准备集中火力一举将其击杀的时候,它也反应过来我已经从它的嘴里跑了,同时更知道打瞎自己眼睛的不是别人,就是我,便立即进入狂怒状态,随即立即扭头回来,这次不是到了近前才张嘴了,而是摆正身体后就一路张着嘴杀了过来,大有一下就把我撕碎的架势。
这次我看到它黑洞洞的大嘴,没有了上次的紧张和恐惧,而是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战机,那个瞬间我想用箭形弹或者是“炮射深水丨炸丨弹”打进它的嘴里,但又感觉前者威力太小,后者速度太慢,一个打不死,一个容易被躲开,最终我选择了使用超空泡鱼雷。
上次被它躲开了,这会是正对着,鱼雷启动后从机体的头顶上飞射而出,直奔它的口中,这家伙可能感觉到了来者不善,本能的想躲一下,但仅仅是刚歪了一下脑袋,那枚鱼雷就打入了它的嘴巴深处。
如果这是普通鱼雷,那还真有可能被它躲开,但这是超空泡鱼雷,之前说它速度快,那它速度有多快呢?可以达到200节,相比之下那些四五十节的常规鱼雷都慢的跟蜗牛一样,而能实现这么快的高度,主要是运用了“超空泡”这一物理现象,该现象是当水下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达到或超过100节的时候,将在体表产生一层将海水隔离开来的水蒸气泡,这种水蒸气泡就被称作“超空泡”,它相当于一层“外衣”,把物体与海水隔绝后能让物体在水中的摩擦、阻力减小900余倍,这几乎就相当于在水中跑出在空气里的速度。
而此等原理的鱼类的推进器也与常规鱼雷不一样,后者是螺旋桨,前者则是水下点火的小型固体火箭。
同时前者的鱼雷头部装有空泡发生器,空泡发生器产生局部气泡,然后由通气管向局部气泡注入气体,配合火箭的高速推动,使之膨胀成为超空泡鱼雷。
这种鱼雷速度快的同时噪声也非常大,射程也很近(如俄罗斯研制的“暴风”型533毫米重型超空泡鱼雷的有效射程也只有15公里左右,比45-50公里的常规鱼雷差很多),发射后很容易被敌方的反潜力量捕捉到发射它的潜艇位置并予以还击,这些硬伤导致它虽然快,但运用并不广泛,起码比常规鱼雷还差得远。
而冉业成在给重型动力装甲设计“水下作战模块”的时候使用了这个原理的轻型“超空泡鱼雷”,主要是为了能让它凭借着超高速的优势,在近距离向目标发起猝不及防的突袭,让敌方目标躲无可躲,拦无可拦。
现在它的超高速特点就被发挥了出来,这么近的距离上这家伙想躲但没躲开,被鱼雷一发打入到了嘴里,然后爆开。
虽然是轻型鱼雷,可战斗部装药那也有50公斤左右,这在谁嘴里炸开了那也受不了,包括这条100多吨的巨齿鲨。
此时就见它口中深处先是一个黄色的光球一闪即逝,随即就是一阵血雾从里面在海水的裹挟之下呈球状迅速扩张了出来,它的内脏、脊椎在这次爆炸中被全部炸了个粉粉碎,而它本身,自然也当场就死的不能再死了,身体一松,和前面那两条的死相差不多,但实际要更惨一些的,向着海底深处快速沉去。
解决了它,我再掉回头来去找冉景成,此时正看到另外的两条巨齿鲨正一左一右咬住他所驾驶的机体的上下半身,用力往两边撕扯。
眼见此景,我岂有袖手旁观之理,当即开足马力火速奔至前去解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