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八)怒海狂涛(三)
可能是“心有灵犀”的关系,那艘1000号敌舰打出来的导弹也是冲我们来的,既然如此,那就敞开了“互相伤害”吧,这是战场,是凭本事说话的地方,一切虚头巴脑的东西都靠不住。
而双方互射的反舰武器都是反舰弹道导弹,我对被塞姆拓称之为“象坤”的导弹性能上一无所知,但既然是弹道导弹,那破坏力就肯定不是一般巡航式反舰导弹能比的,主要是弹道高、速度快,采用灌顶攻击,这样的导弹防御起来也比亚音速巡航导弹难了不止一个量级,面对这种目标,近防炮基本上是发挥不了任何作用,近程防空导弹也差不多,唯二能用的就是由远程防空导弹与中程防空导弹组成的两道拦截防线,要是这两道防线被突破了的话,那基本就等着“挨雷”就行了。
我这里发射3枚而不发射更多的原因并不是我80枚反舰道导弹不能齐射更多的数量,如果有需要,我下个命令让所有垂直发射器全部打开搞一个全弹齐射,将80枚都打出去也完全没问题,但是我目前不知道对方的拦截能力如何,就不能贸然出击,这3枚,就是试探一下它的拦截能力,然后再根据冉业成根据岸基型号发展出来的舰载型作战决策辅助系统的计算,算出下一步可以突破对方拦截防线而应该发射的导弹数量,这就像两个互相不知深浅的拳手上擂台打拳一样,在战斗刚开始的时候当然是得先试探对手,等摸清了对手大概的实力之后再指定相应的战术或打防守反击,或直接发动猛攻,上来就大开大合蛮干的,那基本都不会有好结果。
当然了,如果这3枚它都拦不住,那就不用算了,不过以“暗黑殿”的实力,以及这种庞然巨舰的设计水平来看,这个可能并性不大。
话再说回来,除了命令发射反舰导弹还击之外,命令防空导弹升空拦截来袭弹药的命令自然也不能少。
它们打过来的导弹数量比我们略多,为5枚,为了提高拦截率,我命令发射10枚拦截弹,以2枚拦截一枚,用夹击的方式务必将其击毁。
在实验中对付射程1000公里以内的三代弹道导弹的单发拦截率为92%,两枚叠加在一起,基本可以无限接近100%。
然而等敌方导弹穿过云层,从天而降与拦截弹相遇的时,才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这种名为“象坤”的反舰弹道导弹的末端机动性异常强大,在最后的突防阶段采用波浪形弹道,企图甩开拦截弹,不过冉业成操刀搞出来的拦截弹那也不是吃素的,拥有侧向发动机,这机动性也同样强大的很,而且采用的是高水平的动能碰撞战斗部,而不是低水平的近炸战斗部,敢用这种高水平的战斗部,那就是对命中精度与拦截率都够自信的一个侧面体现。
在双方导弹于空中进行了一番你来我往的短暂“斗法”之后,最终5枚导弹被远程防空导弹拦下了4枚,有1枚成功突防,飞到了10海里内,我再次命令中程防空导弹三弹齐发,最后在距离我们7海里的位置,将其成功击毁。
由于最后这一枚距离已经够近,所以我用望远镜就能看到那来袭与拦截一共4枚导弹在海面上先后爆炸的场面,无数弹片和弹体爆开后碎裂出来的残骸,将附近的海水激起了无数白色水花。
而我这边打过去的那三枚,也遭到了敌方的拦截,不过它们拦截的方式不使用舰载防空导弹,而是用那些高能激光发射器。
用平均三个发射器瞄准一枚导弹的方式进行拦截,据塞姆拓介绍,这些发射器的单台功率足有500千瓦,集中照射之后可以瞬间烧穿导弹壳体将其击毁,而3台照射一枚导弹,眼看着就是在零点几秒的时间内,导弹便被凌空引爆,3枚导弹皆是如此。
这使用定向能武器拦截的效率的确是高,激光武器以光速传播,不是导弹能比的,在地球这个范围的距离内作战,基本就是“发射既到”,所以根本不用考虑提前量、弹道这些方面的问题,导弹拥有再强的机动性,在这种速度面前,也无济于事。
但是要说这样我们就没办法了的话,那就错了,冉业成早在研制之初就想到了怎么应对定向能武器拦截,尤其是对付成熟度最高的激光武器的办法,现在我就要用上这个办法了。
对面的1000号敌方主力舰随后展开第二次攻击,这次它一口气发射了10枚“象坤”导弹,直扑我们,我如何命令发射防空导弹组织拦截这自不用说,就说在第二波的对攻中,我以“对等还击”的原则也打出10枚导弹,并且在发射时加了一条命令:
“打开导弹的防照射程序!”
“是!”舰上专职负责所有火力系统的“武备员”向我回复说,而这个叫法,则是我自己发明的。
这10枚反舰道导弹升空后依然是先以抛物线弹道接近目标,在抵达目标上空后开始修正自身弹道,然后使用弹载雷达系统进行最后的锁定,而1000号敌方主力舰也如上次一样,使用舰载高能激光武器展开拦截。
这次按照我的安排,打过去的导弹可是“有备而来”,所谓“防照射程序”在弹载雷达波捉到有激光信号之后,立即发挥作用—
向导弹正前方释放出大量带有金属颗粒的烟雾。
目前已知的所有定向能武器,都是是非常惧怕在大雾天使用的,因为雾气里面的水汽会极具降低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导致在同等距离上的毁伤能力成倍下降,本来能照射0.1秒就可以摧毁的目标,在大雾天可能照射个1秒多钟都不见得能有结果,或者是同样毁伤力下的有效射程成倍减少,也就是本来能在10公里上摧毁的目标,现在要拉到1公里甚至是几百米的距离上才能打掉。
而在精确到激光武器,那它最怕的,还不是大雾天,而是雾霾,国内军事爱好者的圈子里曾有一个段子,说是别看空气质量差,雾霾浓度这么高,但绝对能让激光武器打不进来,这话有点半开玩笑的意思但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与纯粹的雾气以水汽作为主要组成部分不同,雾霾的主要成分是颗粒,也就是可以漂浮的固体物,这些东西对激光功率的削弱那比水汽还要厉害很多很多,一旦浓厚的一定程度,甚至可以让功率不够高的激光武器直接歇菜,从“顶风尿十里”变成“顺风撒一鞋”,而冉业成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给反舰弹道导弹安装了一个模块,这个模块在我刚才所说的“防照射模式”启动后就会打开,里面装的也不是别的,就是每枚导弹里各带20公斤的金属悬浮颗粒,配合着研磨极细的其它吸光金属粉末,在导弹遭到照射之前,于合适的距离以前后相继的方式抛洒,3-5枚导弹就能抛洒出一大片长达蔓延数十公里长度的颗粒层,并维持10分钟左右,这个颗粒层便是保护导弹免遭激光摧毁的“保护伞”。
另外,自然形成的雾霾里的颗粒成分以微尘为主,这对激光功率的消耗还达不到最高,所以冉业成使用了金属颗粒,在集中使用时,功率在1000千瓦以内的激光光束,基本无法击穿它伤到导弹本体。
现在打出去的10枚导弹,而且已经到了目视距离上了,那抛射起来就比在视距外就遭到照射容易多了,这还得对亏作为弹道导弹速度快,等对方锁定的时候,就已经飞到近前了,如果换了亚音速导弹,就绝对做不到这一点,到时候在长距离的视距外遭到照射拦截,那即便有“防照射程序”也难以保证有足够的金属颗粒覆盖这么远的飞行路径,从而被摧毁。
10枚导弹共同启动“防照射程序”后,在抛洒之中一下子就给这1000号敌方主力舰上空给人为制造出了一团巨大的“金属雾霾”,将其上空给几乎盖住了,它的所有激光发射器全部开打并且功率全开,但能吸收1000千瓦的“金属雾霾”层让这只有500千瓦的激光照射上去就仿佛是“泥牛入海”,完全不起作用,等片刻之后,这10枚导弹便带着撕裂空气的声音,以8倍音速穿透那层包裹住自身的“金属雾霾”,劈头砸向1000号敌方主力舰,并毫无悬念的全部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