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但根本不等我们调整姿势,飞机再次向反方向横滚,不过这下我们三个有了心理准备,应对的比第一次要好得多,身体基本没有大动作的位移,只是这可又惨了孙天涯,这家伙还没从刚才被摔的头晕目眩中恢复过来,就再次被甩了出去,这次幸亏有冉景成伸手一把把他给凌空截住了,否则他的后脑就得狠狠的撞在机舱窗框上,那就是不摔死他也得把他摔个重度脑震荡,到时候他没法正常交流了对于我们来说可就等于白把他给救回来了。

可即便这次他没有受到撞击伤害,但也因为两次剧烈的甩动而给甩吐了,吐了满满一胸口,好在他在被关的这几天里基本没怎么吃东西,所以可吐的不多,要不然吐得到处都是那可就太恶心了。

随后这架湾流G550在机组成员的驾驶下最高拉出来了接近4G的过载,这个数据跟动辄8-9G的歼击机过载那肯定是不能比的,但对于一架底子是公务机的飞机来说已然是个奇迹了,即便经过过结构加强。

在通过飞机良好的隐身性能与电子干扰及干扰弹,以及机组成员超水平发挥机动水平的共同作用下,这8枚飞过百公里杀过来的导弹总算是被我们给一一的躲过去了。

可这会儿我们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双方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在快速接近,特别是从卫星捕捉的动态图像的测速中显示,对面这四个“钟形飞行物”的速度从出现到现在,一直保持在1850公里每小时左右,这个速度相当于超过了1.5倍音速,而能长时间保持这个速度飞行,这正是目前国际上高端四代歼击机(比如歼-20)才拥有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一个大钟外形的东西能超音速巡航,这他妈的真是太反常识了!

以这样的速度,经过刚才的那一番折腾,我们双方的直线距离此时已经从第一波导弹发射之处的100多公里,缩小到了不到40公里,这时候如果它们再发射第二波导弹的话,那按照人类空空导弹的性能,这时候就会进入导弹机动与抗干扰能力最强的“不可逃逸区”,在这个区域里,别说是再来8枚导弹,就是1枚,我们也躲不开,只有被击落这一个结果。

卫星动态图像上显示,我看到这四个“钟形飞行物”的顶盖再次打开,这说明它们马上就要发射第二波导弹了,我心里暗骂支援的歼击机再不来我们就要完了!

心里正骂着,从视场的正上方边缘,由两个4架编队组成的歼击机群进入了我们的视野,4架“枭龙”,4架“台风”,没错,我们的歼击机来了!

而我方歼击机群在进入战场后,与对方4个“钟形飞行物”还有大约120公里左右的距离时,就齐射了一波空空导弹,每架1枚,正好一波也是8枚。

在导弹数量上,不管是“枭龙”还是“台风”,都是采用标准的“4中2近”的空战挂载方案,也就是每架歼击机都在双翼下挂载4枚中距空空导弹,在两边翼尖挂载2枚近距空空导弹,现在发射过来的8枚,都是中距导弹。

在导弹型号上,“枭龙”采用的是国产SD-10(闪电-10)型中距导弹+以色列产“怪蛇-5”近距导弹;“台风”采用的是欧洲联合研制的“流星”中距导弹+依然是欧洲联合研制的IRIS-T型近距导弹。

8枚导弹呼啸着扑向目标,那4个“钟形飞行物”本来正要向我们发射第二波攻击的,结果发现又导弹来攻击自己,连忙做出机动规避动作,通过正常情况下它们这个外形绝不可能做出的一些高超机动动作,外加120公里已接近了SD-10型导弹的射程极限,过载能量已经所剩无几,无力再攻击高机动性目标的客观原因,让它们4个都避开了导弹的打击。

不过虽然没打中目标,但这次导弹发射的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起到了“驱逐”作用,把它们的注意力为了躲避导弹打击而被迫从我们的身上转移了到支援歼击机那边,这就等于没让它们成功发动第二波攻击,更等于救了我们一命。

这个发射时机,拿捏得不可谓不好。

只是我有点纳闷儿的是这4个“钟形飞行物”的隐形性能如此强大,我这边的雷达仍然看不到它们,即便是风冷式有源相控阵雷达也够呛,那么那8架歼击机是怎么知道它们的位置的,难道也是通过“星链”提供的动态画面?肯定不是,因为如果是卫星起的作用的话,那最多只能提供目标的方位,而无法通过照射目标而精确锁定目标的具体方位,从攻击精度来看,如果对方不躲,就铁定得被击中,由此可见其锁定精度是相当高的,这也就证明这不是卫星图像能提供的支持。

正当我想不通这事时,又有一架飞机出现在卫星图像视场边缘,只不过这不是一架歼击机而是一架以色列产P600AEW型小型预警机。

看到这里我就恍然大悟了,原来是它在后面给歼击机提供了目标的精确方位,集团一共购买了2架该机,我在请求空中支援时并没有提到它,没想到来了一架,回头想如果不来的话,歼击机群无法定位目标,那还真是个难事,到时候不能及时发射导弹,我们就得被击落。

后来知道这都是冉业成的安排,导弹的发射命令也是他把握住时机下令发射的,而他同样也在使用“星链”系统观察战场全局,并以此为依据判断形势作出决断。

不得不说,他真是个“神队友”。

话再说回来,8架歼击机兵分两路,在预警机的支援下呈包抄之势向4个“钟形飞行物”逼近过去,同时抢占优势发射位置,再次发射中距空空导弹,又是8枚直奔它们而去。

这次这4个“钟形飞行物”在躲避的同时也展开还击,双方也就此展开了一场空战。

它们的导弹在歼击机的拼命机动规避下也躲了个七七八八,但既然说是七七八八,那就是没全多开,其中一枚击中一架“台风”的左边机翼,飞机丧失飞行能力后飞行员跳伞,还有一枚通过在后上方空炸的方式炸毁了一架“枭龙”的垂尾,飞机的飞行能力大幅度下降但还不至于坠毁。

我这会儿待在湾流G550上一点忙都帮不上只能干着急,还不敢乱开电子干扰,生怕没干扰到它们而影响到己方的战绩。

此时双方的距离已经在互相的高速接近中缩短到60公里以内,剩余的7架歼击机发动了第三波齐射,这次是“倾巢而出”,把各自剩余的2枚中距空空导弹全部发射了出去,那7架就是发射了14枚,14枚空空导弹打4个目标,平均1个身上要均摊3枚多将近4枚,这样的攻击用一句术语来说就是“机动饱和打击”,也就是利用导弹齐射的数量来让对方的机动能力即便是发挥到极限也躲无可躲,总要被击中,跟对海攻击时以超过对方拦截能力的导弹数量展开“反舰饱和攻击”的道理差不多,只是目标躲避攻击的方式不同,但相同的是都是以量取胜。

除此之外,刚才已经进行过2次躲避,这用空战史上著名的“能量机动”理论来说,就是已经把它们此时可用于躲避打击的机动能量给消耗的差不多了,无力继续再多了,如果用更直白的比喻来解释的话,那就好比是一个人躲避对手打过来的拳头,在对手拳速、准度只要不是太烂的情况下,他可以躲开一拳、两拳、三拳,但躲不开四五六拳,早晚在连续的攻势中因为发力与躲避的空间以及体能被耗尽而被击中。

歼击机群这么密集的连射了3波空空导弹,为的就是消耗掉对方的机动能量,最终让它们无力躲避而被打个正着。

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则是攻势的连续性要强,且单次的强度也要够大。

而就眼前这场空战来说,我方歼击机群对于目标的情况来说,以上两点都做到了。

所以这次齐射,对方4个“钟形飞行物”中除了有一个还有一定的能量富余玩儿命躲开了以外,剩下的3个都中招了,其中2个被各自击中1枚但没有被击落只是被击伤了,另一个则比较倒霉,被3枚连续击中,支撑不住被当场击落,而我观察了它半天,也没发现有什么驾驶员一类的人或其他生物从里面跳伞出来。

被击伤的那2个也不轻,几乎丧失了战斗力,这时候只剩下1个能战了,它要面对7架歼击机,特别是其中还有6架是未受伤的,此时虽然中距导弹已经耗尽,但双方的距离也马上就要拉近到可以使用近距导弹展开空中格斗的程度了,用一句空战术语来说,再打下去这就要开始玩儿“狗斗”了。

自知在数量上有绝对劣势而无法取胜,更无法完成击落我们所在的湾流G550的任务之后,这3个“钟形飞行物”发挥自己的超音速巡航能力,然后—跑了。

只是被击伤的那两个跑的歪歪扭扭,速度也慢了不少,估计刚刚跨过音速,其实已经无法被称为超音速巡航了,而只能叫“跨音速巡航”,只有无伤的那1个,飞的贼快,用比出现时还快的速度,一溜烟的就不见了,消失在了卫星动态图像的视场边缘。

(未完待续)

狂澜——探险、夺宝、激战,看一个小人物终成一代枭雄的热血传奇》小说在线阅读_第43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有骨难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狂澜——探险、夺宝、激战,看一个小人物终成一代枭雄的热血传奇第43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