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激战长空
问出了真相后我也就没兴趣再跟他掰扯了,遂闭上眼睛静静的运了一会儿功,调节自己的气息,这个我现在只要有空就做,日积月累之下,对增强功力,调节脏腑、经脉、气血、预防机体损耗,包括缓解疲劳都有很大的好处。
而在飞机穿过马尔代夫即将飞入孟加拉湾,然后即将按照航线转弯向马来西亚方向飞时,机上的警报器突然响了,然后机组成员中负责机载设备的技术员说:
“项总,雷达显示正又4个不明飞行物向我们高速靠近,看运动轨迹不像是民航客机,也不是已知的任何军用飞机,我向对方发出交流信息了,但对方没有任何回应。”
我闻言立即停止运功,睁开眼睛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他的跟前往雷达显示屏上一看,果然看到4个亮点正在靠近,而且飞行轨迹煞是诡异,的确不像是常见的任何民用乃至军用飞行器。
“停止喊话,保持无线电静默,迎头对准它们,把隐形功能发挥到最大,然后向让让它们的外侧机动一下,不要沿原航线飞了!”我说。
“明白!”技术员说,我这话是给他说也是给两名驾驶员说,而通过无线电不用进驾驶舱他俩也能听见。
随后按照我的吩咐,飞机迅速偏离了原来的航线,将原本的位置给让了出来,而此事我们与那四个不明飞行物的直线距离是接近100公里,为了能获得对方的光学影像,我调用了冉业成在近地轨道上的“星链”系统,使用它的光学跟踪能力与30分钟回访能力,开始观察事发海域上空的情况,在经过一番观察过后,果然卫星捕捉到了一段这四个飞行物的飞行视频,而且还是直播的。
从视频中看,这四个飞行物居然是圆柱形的!
关键是还是竖着飞的圆柱形。
但通过其它卫星通过另外角度获取的影像进一步分析,发现也不完全是圆柱形,而是一个上细下粗的锥形体。
我将分辨倍数调到最大,最终确认了对方的外形,这是四个通体黝黑,成大钟形状的不明飞行器。
所谓大钟形状就是类似寺庙里的大型铜钟,不过因为它们的颜色是黑色的,所以我看到它们是这个形状后第一想到的是被传说是纳粹德国黑科技的“纳粹钟”。
就像那玩意儿飞起来了一样。
正在我确认目标形状后,技术员再次说话,他说:
“项总,它们好像开启了某种隐形功能,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
我听了这话又是一惊,心说这到底是什么东西?首先从人类的空气动力学上来说,这种造型的物体阻力极大,不可能飞上天,即便是给它一个强有力的动力,强行让它上天,那它也不可能飞的快飞得高,但眼前这四个显然是飞的又快又高且又灵活;另外,隐形又是怎么做到的?它们没有符合当代航空器隐形要求的气动外形,难道也是利用我们这种在表面铺设全频隐形蒙皮的方法实现了隐形?可它们这么夸张的设计,本身的反射面积就很大,即便用了这种方法也不可能完全去除雷达反射波,我们乘坐的是正经飞机这么做还办不到,更何况是正面投影最大的四个钟形飞行器?
但好在雷达是探测不到了,可“星链”还能继续追踪,因为它们还做不到光学隐形,要是这一点也能实现的话,那我们就一点辙都没有了。
不过它们行踪诡异且具备雷达隐形能力这对于我们来说都不算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以最基本的军事常识来说,一个能雷达隐形的飞行器开始不隐形,然后冲着这边飞,飞着飞着就突然隐形了,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情:
就是它们要发动攻击了。
正如我所料,它们的确在开启隐形功能后,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就展开了进攻,对我们的进攻。
具体进攻方式从卫星视频上来看就是从“大钟”一样的造型上部,打开了一个该盖子,里面垂直部署着至少十多枚类似导弹的武器,随后这些导弹一两枚齐射的方式从里面发射出来,先经过一段短暂的垂直爬升后,立即在矢量发动机的控制下进行了小角度转向,随后进入平飞的模式,但弹道高度明显要比我们的飞行高度要高。
看这个架势,它们是想用导弹对我们进行“灌顶打击”。
这就是这种能在空中垂直发射导弹的好处,它的坏处是导弹在垂直爬升后的转向中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这对有效射程、末端机动性都有不小的负面影响,但好处便是上述所说的方便“灌顶攻击”,这“灌顶攻击”之所以好,是因为飞机的顶部投影肯定比正面或者是侧面包括后面都要大的多,经过大量试验证明,导弹从天而降攻击飞机的时候也是飞机最难以躲开的时候,所以目前很多超远程空空导弹也采取了这样的设计,既发射后先爬升再从上往下“砸”下来,比如国内的PL-15(霹雳-15)型冲压发动机超远程空空导弹就是如此,它能以这种方式打击700公里外的预警机这种大目标,以及400公里外歼击机这样的小目标,对歼击机即便不能直接命中,也能起到驱逐的作用。
另外就是从天而降“砸”下来的杀伤力也最大,一旦直接命中,基本不会有击伤的可能,基本全是击落,因为背部被导弹打个正着的飞机不管是轰炸机、运输机这种大型飞机,还是歼击机这种小型飞机,都会被当场这个四分五裂,机体够大的前两者更是有可能被打个“拦腰截断”。
很显然,它们现在就想用这种方法打我们。
只是飞机携带空空导弹都是平射,垂直发射在空中所要面临的平面阻力那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人类设计的飞行器里没有这样搞的,而这四个因为是竖着在天上飞,所以就具备了垂直发射的条件。
至于它们怎么能用这么怪异的造型竖着飞还飞的又快又高又灵活,同时还能隐形,这个问题这里暂且不提,到了下文再说的时候自会详述。
言归正传,对方一个4个“钟形飞行器”,每个发射2枚导弹,那一次朝着我们急速逼近的导弹就一共有8枚,眼见此景,我连着下达了两一条命令,第一条是:
“把电子吊舱打开,全功率干扰,在逼近至10公里内抛射箔条干扰弹!”
这一条是给三名机组成员说的。
第二条是:
“让距离最近的机场立马起飞歼击机过来给我们提供护航支援!我们遭到了不明飞行物的攻击!支援越强越好,情况紧急!”
这一条是联系上总部后给集团歼击机大队负责人说的。
前者三人立马齐声回应了一句:“明白!”后就开始按照我说的忙活起来。
而后者则也回答了“是!”,我则追问说:
“最快多久能到?!来的是什么机型?!”
“项总,现在已经安排飞行员挂弹起飞,最快估计要5分钟后抵达您所在的空域,机型是4架‘台风’型歼击机4架‘枭龙’Block II型歼击机。”对面的负责人回话说。
“那还够用,让他们快点来,实在不行开加力飞!只要作战半径还达到的,就别不舍得那点油钱!”我说。
对面再怎么回答我就没听清,原因不是对方说的不清楚,而是话到此时那8枚导弹就已经飞过这近百公里的距离过来了,为了尽可能的避开攻击,驾驶员用这架并不擅长机动的湾流G550公务机在空中拉出一个横滚的动作来,要不是这飞机的结构强度是比原版加强过不少的,那这种平时只有歼击机才能做出来的动作在湾流G550上搞,机体非得凌空解体了不可。
而随着横滚动作的做出,我们在机舱里没有固定身体的几个人全部摔了个猝不及防,比如我、徐布、冉景成以及孙天涯,而三名机组成员都是固定好身体的,所以没事,不过定睛一看,却发现实际上摔了个狗啃屎的只有孙天涯一个人,因为以我们三个的身手,即便摔的猝不及防,也能迅速调整自己的动作,免于摔伤和摔的很难看,但这个毫无练武基础的孙天涯就不行了,他当场就面朝下的摔了个结实,整张脸就在自己的体重下拍在了机舱门的内壁上,当场就摔了个口鼻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