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在我的劝说下再次陷入沉默,我知道这次的成功率估计不小,而事实也没让我失望,最终她向我点了点头,说:
“好吧,那还有劳项哥提供一些启动资金,帮我成立这个医药公司。”
我一听当即高兴的站了起来,并用手猛的一拍大腿,说;
“好!资金的事情太好说了,别说是一家医药公司,就是弄个十家八家也没压力!”
这话说完我感觉自己有点冒失,不过无所谓了,能把杜若留住,这是最重要的。
言归正传,说服了杜若,接下来就是正经讨论怎么利用这笔资金去执行这个战略了,经过进一步的讨论,首先我们决定成立一个覆盖多个领域的大型跨国集团,并将其命名为“山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海集团”。
而这个名字的含义则是取“跨海登山,无人可挡”的意思,同时也是致敬一下华夏第一奇书《山海经》的名字。
而集团公司的主要有三个大股东与六个小股东,其中三个大股东分别为:我、周洲、冉业成;小股东则分别为:徐布、冉景成、杜若、小烊、巴立郎、巴立明。
其覆盖的主要业务分为五大领域,然后将这五大领域以五个子公司的形式出现,它们分别是—
由我的保镖公司演变而来的“军事资源与咨询及训练有限公司”。
由冉业成的“食品与机械有限公司”演变而来的“火力与打击系统有限公司”。
由周洲的古董拍卖、交易公司演变而来的“物质文化遗产有限公司”。
同时又成立了两个新公司,第一个是由杜若负责的“墨鼎中医药有限公司”,这个名字中的“墨鼎”两个字是为了纪念杜若的爷爷,也就是那位老中医,因为他的全名叫做“杜墨鼎”。
第二个是由小烊负责的“立体运输与救援有限公司”。
这五个子公司所负责的业务具体说来,我的“军事资源与咨询及训练有限公司”改动做大,从最初单纯的保镖公司进化成了一个可以提供各种军事类服务的组织,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以下服务:
一是高质量的“蓝军部队”充当假想敌,为中小型经济条件优越但武装力量战斗力差的国家提供训练对象,也就是这些国家请我们的人过去,跟他们的部队进行对抗训练,而我们会使用各种先进武器与训练成果毫不留情的对付他们,在演习中一次次击败他们,直到把他们练到其上层满意的程度。
换句话说就是作为一个高级的陪练。
二是提供部队训练与建设的各种指导。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利用这笔资金将手下的队伍从之前的300人扩大到了8000人的规模,装备的武器全部由冉业成提供,并开辟了多个大型综合训练基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西哈努克港的那个靶场,只是我把它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12倍多,并大大完善以及提高了它的硬件基础。
同时购买了一大批歼击机、坦克作为重武器训练及作为假想敌的平台,私人公司拥有重型军用武器这事除了尤家这样以武力为长的豪门巨族以及“神圣联盟”这样的职业佣兵组织以外,其实也并不罕见,以歼击机为例,在美国就有一家名为“兆肯国际”的公司,这家公司拥有100多架各种型号的固定翼歼击机、教练机,而他们的主要业务就是给美国空军、海军提供初级对抗训练的假想敌,由于其只平均每次只需要美军内部执行组织对抗训练所需费用的四分之一左右,这让这家公司揽下大量来自美国军方的订单,并发展壮大。
我在这方面的发展就与这家公司类似,经过各种渠道的选购,最终从多个原冷战时期的华约成员国买到了22架米格-21型歼击机、31架苏-24型歼击轰炸机、12架米格-29B型歼击机,同时利用一些北约国家因为金融危机导致政府破产出手现役军备的机会,买到了4架“台风”型歼击机。
除此之外,我们还订购了25架“枭龙Block II”型单发轻型歼击机,这是我们接到巴基斯坦空军的对抗训练任务后,巴军方高官谈及此事向我们推销了该机型,经过考察发现该机型性能优异,特别是性价比非常高,可以作为主力机型来使用,相比之下“台风”就不行了,它是我们钻了欧洲在金融危机下经济遭到重创的空子才买下来的,不具备长期扩大采购量的可能,而有了“枭龙”,那正好就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特别是性能不差还比“台风”便宜太多。
本来“枭龙”系列轻型歼击机是国内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研制,巴基斯坦空军参与的一个型号,后来巴基斯坦在全面引进该型号后也获得了它的外贸许可,这才能向我们出售,当初签订购买协议的时候,一共订购了25架,目前这8架是已经交货了的。
至于配套的空空导弹及其它对海、对地弹药,那包括“台风”在内,都是一起买进来的。
而这批“枭龙”作为最新改进型号,全部采用了最新型的风冷式有源相控阵雷达,这种雷达重量轻且可以使用风冷而不是液冷,对发动机功率与供电能力要求少,让轻型歼击机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成为了可能,该雷达对3平米反射面积的典型歼击机目标的有效作用距离超过了170公里,性能与美军F-35系列隐形歼击机上装备的AN/APG-81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相当,这对于一种外贸型号的雷达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极高的水平。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雷达的帮助,集团旗下的“枭龙”战机在战斗力上超过了吨位更大,但还在使用传统机械式扫描雷达的“台风”歼击机。
以上这些歼击机都是二手甚至是三手、四手的产品,而全新生产的也有,主要是8架巴西产KC-390型战术运输机,其中2架被改装成了空中加油型;还有2架全新的以色列产P600AEW型小型预警机。
坦克方面上往下有老掉牙的T-54型中型坦克55辆,中间有70辆T-62型中型坦克,最先进的则是47辆豹2SG型主战坦克,这是一种在豹2基础上深度改进而来的第三代主战坦克。
在这些武器装备中,大部分都是老式苏制武器,这倒不是因为我想买,只是因为这些老式苏制武器存量大,还便宜,容易买,成立初期先把规模的门面充实起来用它们是最合适的。
为了让歼击机与坦克能够保持良好状态,在新开辟的训练场里就有一个以在菲律宾境内由一个二战时期废弃的空军机场改造而来的机场为主,歼击机全部驻扎在那里,每次训练向当事国政府报备后便可以使用;坦克则三分之二在柬埔寨升级后的靶场里,三分之一部署在另一个新训练场中。
如果要远赴其它国家扮演假想敌的话,就会提前通过海运将这些武器装备全部运过去,人员则紧随其后,费用由雇佣国承担。
至于提供发展指导,这个我在概念上,冉业成在技术上都可以提供最专业的服务,同时我们还聘请了一批有相关资质的顾问师专门负责这部分业务。
冉业成的“火力与打击有限公司”变化也相当大,只是相对于我主要集中在内部,扩张的要小得多,比如说冉业成不再租赁“巴生港”旁边废港的泊位,而是直接出资与马来西亚政府洽谈,最终以商业用地的名义将这个废港给完全买了下来,并出资将其从里到位打理了一遍,将那艘“标志性”的8万吨散装货轮的残骸给拖走了,全部清空之后港口上的建筑物有拆了新建的,也有翻修的,然后将港口纵深的空间全部利用起来,搭建起了大量的研究室、实验室、室内靶场、以及生产车间,在这些机构里他最大限度的利用当前已有的技术进行无人化,偌大的一个厂区里,只有区区101名员工,而且这些员工的“含金量”极高,没有一个是负责具体装配的工人,全部都是军工领域具有高资质的工程人才,冉业成为了搜罗这些人才,那也是费了老鼻子尽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