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么一说我还真是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因为虎牙的射击技能我那是见过不止一次的,的确厉害得紧,所以我听罢后一点头,说:
“虎牙的枪法的确好,不过他学过双人狙击小组里观察手这个专业吗?”
“自然是学过,与射击有关的技能他基本都学过,不过虎牙最厉害的是中近距离速射,远距离、超远距离精确射击不是他的主要强项,但有项兄你负责,他配合你修正弹道,发出指令是绝对没问题的。”徐布说。
“也是,他是‘剔骨刀’训练出来的兵,又专精于射击技能,那的确是肯定学过观察手这个专业;行,他确实有这个能力担当这次任务中的观察手。
不过我以前可从没跟虎牙配合过,这得进行磨合训练,人与人的磨合还只是一方面,等冉老哥把那配套的武器装备拿来了,更得进行人与器的磨合,这两者都做到非常默契了,才能实战。
可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还有4天多一点。”我说。
“这是自然,我现在就去联系尤家,把这事一说,只要小姐那边同意,虎牙立马就能过来,你们二位都是射击方面的顶尖高手,相信磨合起来也会很快的。”徐布说。
“好吧,那能尽快来最好。”我说。
“嗯。”徐布应了一声后就又出去打电话了,这个电话就是说的上面关于派虎牙过来跟我组成“双狙人小组”的事情。
而这边趁着这个空档,冉业成则先在大屏幕上放出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后又命令人工智能“李富贵”拿来一支成品,也就是他说的“精确制导子丨弹丨”及配套的枪械系统。
根据大屏幕上显示的资料介绍,该枪械系统名叫:“15毫米弹道修整狙击系统”。
而成品拿来往桌子上一摆,这东西着实是不小,长度目测都接近1.5米了,这么大的口径枪口上还没有制退器,这是为了保证火药燃气不被浪费,让膛压与初速都能达到最高水平,但这样做的同时也会导致后坐力变的相当大。
整枪采用非自动结构,也是为了提高精度而做的设计。
然后就是枪上装着一个矩形的单目镜,双物镜的观瞄设备,以我的经验来判断,这应该是个“枪载火控系统”,而冉业成之前说的枪体上自带的能在2800米内发射丨精丨确修正指令的部分,大概就是它。
再往下就是供弹部分,该系统采用弹匣供弹,但是由于子丨弹丨太长,而弹容量太少,导致这个弹匣卸下来之后是个“躺下”的长方形,每个弹匣里装满只能装三发子丨弹丨,但这并不是个缺陷,这种狙击武器,就是一次只能装一发子丨弹丨也是正常的,火力持续性对于它来说,有了反而还是个累赘。
最后就是射击架,从两脚架到三脚架都有,其中能发挥最高精度的就是自然是最为稳固的三脚架,但使用三脚架的代价是要承担它比两脚架重好几倍的重量。
在看完全系统后,冉业成左手搭在上面,右手拿起桌子上那枚15毫米“精确制导子丨弹丨”的样弹后,说:
“本套狙击系统全重17公斤,对于一种狙击武器来说的确是太重了,不过想到要用它才能确保打爆3公里以外一个人的脑袋,那这点重量我想还是值得的。”
“老哥,前一阵子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研制过一种‘精确制导子丨弹丨’,与你研制的这种原理差不多,但是口径只有12.7毫米,你这个怎么大这么多?达到了15毫米?”我说。
“项兄弟,虽然把制导部分设计的越小,从而能塞进更小口径的子丨弹丨里的确体现了电子工业的水平,但是,以当前的技术水平,用12.7毫米这个口径做制导子丨弹丨,即便做出来了,杀伤力也会很不理想,以洛克希德马丁的这款产品为例,由于制导部分占了相当大的空间,导致该弹的口径虽然是12.7毫米,但杀伤力远比常见的12.7毫米机枪、狙击步枪弹小得多,在有效射程的最末端,甚至不能穿透2级软质防弹衣,对有防护目标的杀伤力很低。
另外,口径小了,动能就小,动能小了,可供弹道修正的能量就越小,12.7毫米的制导子丨弹丨本来威力就不强,再在使用中经过几次修整,那剩下的动能能不能打死一个无防护的目标都还难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才特意加大了子丨弹丨的口径,不仅是口径大了,长度也更大,洛克希德马丁的制导子丨弹丨是使用的传统12.7×99毫米,而我的这个是15×155毫米,相比之下,前者的有效射程只有1500米,比普通12.7毫米狙击弹都要近,无非是加了一个小幅度的弹道修正能力罢了,而相比有效射程可以达到5000米的后者,前者的水平只能用‘很可怜’来形容。
另外,前者的修正次数最多不能超过3次,否则就会让子丨弹丨的动能小到只能把人打伤的地步,而且修正幅度也很小,而后者在5000米的全射程上则可以修正15次以上,而且修正幅度也要比它大至少7-8倍,即便15次修正次数全部用完了,最终剩余的动能,也依然可以击穿3级防弹衣并有效杀伤其后的有生目标。”冉业成说。
他说这话的时候,神情里一半是对自己产品性能的自豪,一半是对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同类产品性能的鄙夷。
(未完待续)
(八十五)磨合、准备、出发
“懂了,看来洛马(洛克希德马丁的简称)的那玩意儿跟老哥你的这个比起来就是个玩具;我得看看这枚能打5公里的子丨弹丨长什么样儿。”我说,随后就从冉业成的手里拿过了那枚成品样弹,这子丨弹丨口径与长度都十分巨大,拿在手里仿佛是小半截儿棍子,而且分量十足十分压手。
通体的银色也给了它十分强的质感,从尾部还能看见4片弹翼缩进去时的样子,弹头方面则是标准的尖头圆锥设计,在最前端还有一截外露的钨合金弹芯,这是增强末端穿透力,打击高防护有生目标用的。
见我拿着子丨弹丨看的入神,冉业成背着手说:
“这是第一代产品,我还会研制第二代,目前已经有了设计图纸,只是研制难度很大,如果能够研制成功,那就将是改变狙击领域规则的划时代武器。”
“这个就够厉害的了,那什么东西能够达到‘改变狙击领域的游戏规则’的程度啊?”我闻言后抬头问。
“就是真正的复兴滑膛枪,洛马公司研制的那个12.7毫米精确制导子丨弹丨目的是能用在目前各类主流的12.7毫米步枪上,而它们都是线膛枪,包括我的这个‘15毫米精确狙击系统’用的也是线膛枪管,用来保证弹丸的初始自旋,缩小原始误差,以节省修正弹道时所需的动能,但线膛枪的缺点就是线膛在旋转弹头的同时也会降低弹头的初速,对最大射程与穿透力都很不利,比如非常强调穿透力的当代大口径坦克炮在利用火控系统与炮管制造工艺的进步解决了滑膛身管的射击精度问题后,都用大口径滑膛炮取代了线膛炮,也就只有英国还在坚持使用L30这样的大口径线膛炮,但目前他们也有计划要换装德制的RH120-L55型120毫米滑膛炮以提高‘挑战者2’型主战坦克的火力了。
火炮如此,枪械也一样,我认为在没有普及电磁枪这种‘次时代武器’之前,用新型滑膛枪与液体发射药+埋头弹设计来研制出一种比电磁枪略差,但将传统化学能枪械潜力挖掘到极限,足以碾压目前化学能枪械的过度枪型是十分有必要的。
嗯—有点说跑题了,我在这种‘滑膛狙击枪’的设计上,是要用一种初速极高的无膛线枪械发射一种外形类似于‘乘波体’的弹丸,这种弹丸在制导指令的控制下,利用其自身的空气动力布局,可以在无动力的前提下做出相当复杂的飞行动作,要是能达到我设想的指标,这种弹丸是可以在空中规避障碍物,并最终命中目标的。”冉业成说。
“‘乘波体’?那不是高超音速武器上的一种常见构型吗?用枪发射出去?还能规避障碍物?这不就是一种‘超微型的高超音速弹头’吗?
不过规避障碍物这事,按照刚才说的,这种第一代‘精确制导子丨弹丨’不也具备吗?”我说。
“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一种可以用枪发射的‘高超音速武器’;这个不可同日而语,第一代产品的机动性只是为了修正弹道而存在的,谈不上真正意义的规避障碍物,而二代那就是真的能在控制下绕考障碍物了,打个比方的话,就是二代‘精确制导子丨弹丨’是可以拐弯的,甚至能以俯冲攻击的方式打击无顶掩体后面的目标。”冉业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