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召集人马
冉业成指着这枚特殊弹药的图片说:
“这是我研制的微型EMP(电磁脉冲武器)弹,发射后作用范围半径50米,凡是这个范围内的电子元件,都会在其产生的高能脉冲穿透下被烧毁,从而瘫痪。
除了40毫米的低膛压低速型号,我还开发了60毫米的高膛压高速型号。
而‘青铜战士’套装虽然不能抵挡‘多口径兼容枪族’的埋头子丨弹丨,可也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容错率’,比如用常见的破片手榴弹甚至是温压手榴弹都无法进行有效杀伤,即便是铝热剂手榴弹,那也得砸中了彻底把目标引燃才行,效率太低,操作起来也太危险。
但有了这个就不一样了,‘青铜战士’的根本就是里面那套外置能源的有动力机械外骨骼,它采用电池供电,用EMP弹药对付它属于‘卤水点豆腐’,只要电磁脉冲把外骨骼的电池烧毁,失去动力的‘青铜战士’,那不仅不能提高士兵的作战效能,反而会成为让他们无法自由活动的累赘,到那时,你们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一枚的作用半径就有50米,那用榴弹发射器横着打出去几枚,直接就能覆盖一个步兵班甚至是排级单位的部署范围了,然后电池被烧毁的这些人就像被击毁发动机的坦克一样,只能原地当靶子;这就属于点钟他们的‘死穴’了,厉害厉害!”我说。
“只是现在我优先生产了60毫米的高膛压高速型号,40毫米的低膛压低俗型号还没有投产,而且前者虽然生产了,但数量也很少,只有个位数。”冉业成有点不好意思的说。
“这个没事,有就比没有强,用在关键时刻,肯定能大有作为。”我说。
“嗯,只要用在对方身穿‘青铜战士’套装的单兵大规模集结的时候,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了,我还给你们准备了一种‘辅助机械臂’,可以装在腰部为大威力单兵武器提供稳定辅助,喏,就是这个。”冉业成说着,“李富贵”就换了图片,EMP榴弹变成了一个演示人,这人仔细一看竟然是小烊,图中的他腰上装着一个圈,圈在小腹的位置向前探出一条比正常手臂略长的机械臂出来,而他手里正端着一听埋头弹枪族中的机枪型,机枪的护木位置与机械臂的末端结合,然后他的双手则正常持握。
接下来图片被换成了一段视频,视频中能看到在一个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武器测试场,还是小烊,他在视频里居然能单手轻松的持握埋头弹机枪轻松射击,一口气把满满一条100发子丨弹丨容量的弹链全部打空,而枪口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没有上跳。
打完一条弹链还不过瘾,他随后有接连打了两条,并且每条的子丨弹丨数量都一次比一次多,比如第二条是250发,第三条是300发,加上第一条的100发,他这排除短暂的换弹时间外,就是不间断的发射了650发子丨弹丨,直到最后,枪口依然没有肉眼可见的明显上跳。
而这个埋头弹机枪我在买了那一批之后亲自在西哈努克港的靶场里打过不少的,威力大、精度高这些自不用说,但后坐力也着实不小,虽然冉业成在上面运用了大量减后坐力的措施,但那使用的毕竟是7×70毫米的弹药,又是埋头子丨弹丨,装药量本来就比同尺寸的常规子丨弹丨打,所以即便有大量减小后坐力的技术在发挥作用,可实际射击时给人的后坐冲量也跟PKM这类通用机枪相当,能把这么大的后坐力把持到几近看不出,特别是还用单手打的,要没有其它辅助,那我认识的人里可能也就冉景成能做的到,我即便暂时还不了解这个小烊的能力深浅,但也认为他肯定办不到,如此一来就只能说明这是那条辅助机械臂的效能了,其实这种东西并不新鲜,我以前在外籍兵团和一些国家的特种部队进行交流时,见过他们试装类似的装备,只是因为种种缺陷,比如开始对后坐力的抑制性很好,越打就越差,最后基本无效了,不仅起不到帮助作用,还成了身上的一块碍事的“死重”。
而这个过程就是几十发子丨弹丨的事情,这么短的使用寿命以及其它原因直接导致了类似的装备就没推广开,但看冉业成研制的这个,650发子丨弹丨“突突”出去,照样保证效能,看来他是突破之前限制同类产品的技术瓶颈了。
等视频播放完后,冉业成说:
“这种机械臂采用液压缓冲,弹药产生的后坐力里后悔被其从臂体本身传导到固定在腰部的主体上,然后统统将其分散掉;另外,它的辅助级别是可以下调或上调的,这只是5挡里的3挡,如果调到4挡的话,能让你站姿使用12.7毫米的各类枪械;而最高的5挡,则能适应类似南非研发的NTW-20型20毫米反器材狙击系统。
总而言之,以前大多数只能使用两脚架、三脚架甚至是依托载具才能使用的武器,有它的辅助,就都能只靠双手,以站姿、蹲姿等各类相对不稳固的姿势进行有效射击。
还有,我本来只研发了适应于人的辅助机械臂,但因为老特给我的灵感,我又专门研制了一种给坐骑使用的。
—”冉业成再换图片,这次换成了一个比刚才那个大好几号,有点类似汽车生产流水线上的自动装配机上的那种机械臂,十分粗壮,而负责演示的则是一匹骆驼,这个巨大机械臂装在骆驼的背上,上面可以架各种武器,在图片调出来后,冉业成接着说:
“这个由于是给坐骑使用的,所以承受极限比要给人类使用的强很多,可以安全使用25毫米机关炮一类武器的后坐力,不过这并不是它的关键,关键是我给它装上了类似主战坦克上使用的上反稳火控系统,由一台小型的火控计算机控制,该系统可以识别能使用武器范围内目前常见的所有型号,识别后可根据它们的性能、内弹道数据、使用的弹种等参数进行解算,解算后完成后便能自动判断出可射击范围之内所有目标中威胁最大的一个,并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进行实时更新,还会依次排列出从第二名到第五名,然后锁定第一名,而此时坐骑在高速跑动时无论如何颠簸,这套系统都能始终保证枪口或炮口对准目标,拥有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指向能力,而射手本身需要做的,只有开火与换弹而已,非常轻松,效率也很高。
这些是为非制导武器提供的辅助,如果是为反坦克导弹这类小型制导武器提供辅助的话,则会配合其自带的观瞄设备进行瞄准、锁定等一系列工序。
有了它,行进间射击命中率可以提高至少十几倍以上。
不过这个技术目前我还没有实现小型化,如果实现的话,装在人类使用的辅助机械臂上,效果也一样。”
“那产量怎么样?”我说。
“坐骑型的我就制作了一套,是按照老特的特点来做的,至于人类型的,我这里储量有100套,不过现生产也来得及,满足三四百人的需求没问题。”冉业成说。
“那就是把我公司的兄弟们全拉来也能人手一套了。”我说。
“嗯,这个没问题。”冉业成说。
“那我总结一下,现在我们手头的重火力有4架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100辆‘单兵突击车’,2架双体重型运输无人机改装的‘无人轰炸/强击机’,还有2架临界空间太阳能无人机提供信息支援,以及轻型旋翼无人机若干,对吧?”我说。
“目前是这样,未来还有补充。”冉业成说。
“这些火力干几场硬仗的确是够了,不过‘单兵突击车’的火力配备是怎么样的?都是按照小烊开去的那辆来的吗?”我说。
“不是,小烊开的那辆是简配版,因为当时时间太紧,所以就没配全,配全了除了上面的4联装的动能多用途导弹发射器外,还有1门30毫米无后坐力机关炮+1挺‘多口径兼容枪族’中的机枪,前者负责打击重型装甲、大型工事等硬目标,中者对付轻型装甲、临时工事、房屋以及集群步兵都可以,后者则对付落单的散兵目标。
全车采用石墨烯防弹材料为主,别看轻,能抵挡14.5×114毫米机枪弹在100米上的连续攻击,常见的步兵武器拿它都没办法。
而上述武器都会被集成到一个遥控武器站上统一在车内由操作人员遥控使用,不用暴露身体亲自操作,战场生存力也很高。”冉业成说。
“好家伙,这别说是去打雇佣兵了,对付中等军事强国的正规军都完全没问题。”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