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食品与机械有限公司”(上)
车子在路上开了大概20分钟左右,我们就抵达了目的地,不过这里虽然位于“巴生港”,但并不是在其主港位置上,而是在其边上的一个废弃小港口。
之所以废弃,是因为这个港口在2004年的印尼大海啸期间,有一艘8万吨的邮轮为冲到了此处,将码头等基础设施撞毁大半,而马来西亚政府经过计算,认为这个子港口的修复价值不大,修复它需要花的成本都不如再找个新地方重新建一个,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里本来的货物吞吐量就不多,在没被撞毁之前属于刚刚能维持运营成本保证不亏,想要赚钱是基本没什么油水,而现在被撞毁之后这种原本就非常脆弱的收支平衡彻底打破了,所以自然而然的变成了一个废港,说白了就是因为自身价值的有限,而被抛弃了。
而到达废港之后,前面还有一个门禁系统,是无人的,我们做的车在上面刷过车牌之后这才放行,等车子开进去了,映入我演练的第一个东西就是一艘看起来说旧不旧但也肯定不是新的大船,看起来真的非常大;而这艘船紧靠着废弃码头停着,不远处就是那艘当年撞毁码头大半的8万吨的邮轮斜在水中搁浅的残骸,如今它的水下部分已经成了海洋生物的乐园,而水上的部分则成了很多海鸥的家。
冉氏兄弟的船停的地方是废弃码头没有被撞毁的那一小部分上,在车子开到跟前时我透过车窗在此仔细看了看这艘半新不旧的大船,那高大的感觉就像是一艘钢铁的堡垒漂浮在海上一样。
在这艘大船的侧面以及舰岛顶部,都用醒目的明黄色汉字斜着九个大字:
“食品与机械有限公司”,下面还配着两行字,一行是相应的英文,一行则是相应的马来文。
“老哥,你这船看起来像是艘散装货轮,多大的排水量?”我问。
“兄弟看的没错,这是艘干散装货轮,最大排水量20万吨,我置办的‘家业’就都在这里面了。”冉业成说。
“嚯!20万吨可是不小了,比航母还大的多(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航空目标满载排水量也不过11万吨左右)。”我说。
“在货轮里不算大的了,最大的货轮有接近50万吨的,但那没有二手的,新的我可买不起,有那个钱我就去按照我的要求去定制一艘了。”冉业成说。
“哦?这艘船是二手的?”我说,心想怪不得看着不新不旧的,原来是之前用过的。
“嗯,这是一艘荷兰籍货船,之前因为船上发生过一次严重的火灾,烧的几近报废,那家持有它的公司财政比较紧张,就把它拖回来一直没修,后来被我遇见了,我就跟他们说我想买,然后我跟他们就开始一个多月的拉锯战,互相讨价还价,最后我以购买废钢的价格把它买到手了,不过代价是那家荷兰公司拆掉了里面最有价值的发动机,只留给了我一个船壳,而且怎么运走得让我自己想办法,我又雇的国际拖船公司才把它给拖到马六甲附近的公海上去,跟东南亚这边的几个国家都接触了一遍,最终选定这里为我的母港。
二手的船,报废的港,凑在一起正好‘般配’。
不过动力问题我已经解决了,买了台可以满足需要的三手柴油发动机,这台发动机以前是也给20万吨级民船使用的,只是不是散装货轮,而是大型油轮;虽然是三手,但因为使用过它的三人主人保养的都很到位,所以到了我手里还能基本保持六成新,算是让我捡了一个漏。”冉业成说。
“那你把公司开在这上面主要是从事什么业务呢?我看名字叫‘食品与机械’,这名字听起来有点奇怪啊,食品跟机械这两种东西貌似不搭边。”我说。
“你跟我上船来看看就知道了。”冉业成说。
“好吧,以老哥你的天才想法肯定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那我就拭目以待。”我说。
冉业成露出了一个“等着瞧好就是”的表情后也没说别的。
在没有看到这次他想让我看的东西以前,我顺便提了点小问题,说:
“对了老哥,我记得你当初说‘云巅之城’里的那个立体迷宫之所以怎么向上走,水平高度都不变的原因是因为它内部结构可以动,这事我回去之后想了很久,还自己画过可能的结构图,但奈何我这水平有限,最后也没想出个子丑寅某来,不过我知道老哥你肯定会跟踪研究这个问题的,所以想请教一下有没有什么新成果?”
“哈哈,就知道以项老弟的求知欲肯定得再提这事,而我在这段时间里也的确又研究了一下,主要是通过申请民用的光学卫星与对地观测卫星对其进行了扫描,这些民用卫星对敏感地区的信息收集不行,可观察观察这样一个不会动的大目标还是没问题的。
经过对卫星照片的研究,我基本可以证实当初在‘云巅之城’里的判断,就是它内部的确是运动的,而且也的确依靠的是风能,但比我预料的更加先进的是,此物的设计者在里面安装了一个与机关城那里的‘条弩’原理差不多,不过结构要更复杂的储能装置。
首先,‘云巅之城’的顶部装有两个巨大的双桨叶螺旋桨,它们的主体贯穿整个建筑物的中心,并通过机械连接到那个储能装置上。
然后,这个装置能够将山风驱动桨叶顺时针旋转时产生的机械能进行储存,储存的过程就是随着桨叶的不断旋转而收紧装置内的巨型发条,当发条收的越来越紧时,桨叶就会转的越来越慢,直至完全收紧而转不动,此时桨叶就会开始反方向逆时针旋转,开始释放发条里储存的机械能。
而桨叶这一正一反的旋转,就是立体迷宫能动的动力来源。
至于立体迷宫里面的结构,大致来说是以中轴线为分界线独立开来的两个部分,这两部分一部分向上运动,一部分向下运动;还记得我们刚进去的时候有一段岔路吗?这两个岔路会分别把进入者引入不同的部分,我们进入的那个部分是向上运动的部分,也就是利用桨叶被风吹动顺时针旋转的部分,我们在动,它也一直在动向上走,所以怎么走都,我们的水平高度几乎都是不动的,如果走的慢了水平高度还会下降,但即便走得快了有所上升,也会在慢下来或者是停下休息的时候被重新‘追上’。
而‘神圣联盟’的佣兵之所以没跟我们在立体迷宫里碰面,我估计是他们进入了另一个岔路,也就是向下运动的那一部分。
另外,不管桨叶是向什么方向旋转,立体迷宫的运动走向都是一定的,这两个不停反复旋转的桨叶一个负责带动我们所在的向上部分,一个则负责带动‘神圣联盟’佣兵所在的向下部分,只是两个桨叶的传动设计是反着的,这才能做到在山风和储能装置发力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却带动相邻的两个部分以相反的方向运动。
总而言之,只要山风不止,那个储能结构不坏,这一上一下的两个部分一直在动,永不停歇。
当然了,向上还是向下这都是相对于内部的人在什么位置以及怎么走来定的,没有绝对的上下之分,只有跟那桨叶的旋转方向一样的正反之分。”冉业闻言我的问题,就先笑后答了起来,在说完之后还从包里掏出来几张卫星照片给我看,我一看其中拍的角度最好的是一张光学成像卫星图片,里面显示着“横着”杵在地上的“云巅之城”此时已经歪倒在了一侧的山脊上,而顶部的位置的确有两个巨型的桨叶并排排列在“云巅之城”的顶部位置并暴露在外。
而第二张照片则是它的内部扫描结构,那些线条很复杂,我看不太明白,但两套桨叶的内部部分都贯穿整个“云巅之城”并深入其中心,并分别连接在两个部分上的情况,以及那个储能装置都清晰可见。目前卫星观测技术的发达程度我在平时阅读相关知识中略知一二,但这次不是看文字描述,而是直观的看到成像效果,还是忍不住为目前人类技术在这个领域上的水平感到赞叹。
“老哥,你说的动力、结构我都想通了,可是立体迷宫再怎么说也是建筑物的一种,是一个刚性结构,它怎么能够一反一正的上下动呢?”我说。
“立体迷宫本身是刚性的不假,但它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块一块的,中间有柔性的连接,连接部分的材料我虽然没有拿到样本,但估计就是那种类似天然生物钢的‘金蛛丝’。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两条履带,竖着挂起来在一反一正的转,也可以想象成是竖起来状态下的健身房的爬楼机或者是商场里的自动扶梯,它们都是这种往复循环的设计。”染液成说。
这话一说,我脑袋里立马就有画面感了,遂说:
“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能利用自然风力设计出这‘云巅之城’里的种种,其技术含量不亚于下面‘嘎沽沟’神庙里的机关城,现在别说是老哥你想见见当年设计那里的人了,我也想看看是什么天才人物能在1000多年前就在机械领域有如此高超的造诣。”
“是啊,我当时就说过,不能跟这个设计者见上一面,聊上两句,真是人生的一大憾事。”冉业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