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风梯”
把这几个“搞事情”的刺儿头摆平之后,便是一夜的平安无事,每个人睡的都很香,虽然我中间值了一个小时的班,但对我的睡眠质量基本没有影响,除了实在是太疲惫以外,我还在多年的外籍兵团服役生涯中,学过一种“2分钟快速入睡法”,能在100-120秒之内让人迅速解除紧张进入睡眠状态,其中的原理其实就是一种初级的入定,核心是能够收放自如的排空杂念,不被紧张的神经所牵绊。
我依靠这种方法基本上无论晚上起来多少次,都能在返回后分分钟再次入睡;除了这个,还有一种15分钟的“打盹”睡眠法,也是利用同样的原理,只不过每次只睡15分钟,睡醒后能支撑之后2个小时内的精力消耗,不过这种方法对于疲劳的缓解是暂时性的,不能长期使用,更不能代替真正的睡眠,所以这种睡眠法我虽然也会,但除非是在必要的时候,否则很少用它。
这一觉一直睡到第二天的早上八点半,我作为头一批起床的人之一,把其他人都陆续叫醒,然后收拾东西准备继续前进,而昨天晚上被暴打一顿的那6个佣兵,因为在打的时候我们都手下留情没往要害上打,再加上他们的体质也有远比常人强的多,所以经过一夜的休息之后,除了那个被我往脸上捶了十多拳的挑头者满脸都是淤青以及血口以外,另外他那5个帮手从外表看基本都看不出什么外伤来。
而这个对周洲有所企图的家伙经过我的教训之后,别说是再像之前那样直勾勾的盯着她看,现在都不敢往周洲站的方向瞟了,估计这事能给他留下很长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阴影。
周洲本人则不止一次的对我投来感激的眼神。
至于怎么把睡袋一类的生活物资打包装好这自不用说,就说整支队伍整装待发后,还是我与胡元华站在两边,换了冉景成打头,因为这扇石门仅仅是看着就知道分量不是常人能撼动的,如果没有冉景成在,那众人一起搭把手也不是推不动,不过有他在就方便多了,毕竟他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运用那是随心所欲的,比我们这20多个人加起来动手时还要喊号子的效率要高的多。
众人看着冉景成双手搭在两边的门上稍稍一用力,就听“吱啦—”一阵石门底端摩擦地面时发出的声音,这两扇门板就被缓慢而匀速的推开了;随着门缝的出现并慢慢扩大,一股持续不断的凛冽寒风夹杂着雪花就顺着门缝吹了进来,吹的我们都是本能的一眯眼,脸上也是一阵生疼,因为在神庙里呆的时间久了,已经适应了里面的温度,而神庙里即便再不保暖,室温也要比还把数千米且风雪交加的室外要相对高一些,所以现在被这门外的山峰一吹,众人都有些不适应。
经过大约10秒钟的推动,最终冉景成将两扇大石门都推到了尽头,将其开到了最大幅度,我们随即便鱼贯而出,来到了门外的平台上;站在这里,就能切身的体会到那山风之大大到让体重较轻的人几乎都站不住的程度,在这稀薄的空气下,很多人都掏出身上的便携式氧气瓶吸上几口以缓解高原症状。
此地说是一个平台,其实更不如说是珠峰旁边一座较矮山峰的山顶,它位于“嘎沽沟”的尽头之外,前面经过的那条“通天神道”就是在这座较矮山峰的山体内修建而成的,而神庙则可以说是依着它建造的,而我们爬了那3多个多小时的楼梯,其实就是相当于从半山腰爬到了这座山的山顶,只不过与正常的爬山在山体外爬不同的是,这次爬山是在山体内部爬的而已;除此之外,这个山顶平台的面积也出乎我们的意料,要比壁画中体现的以及我们想象的都要更大,不夸张的说,但论面积的话,在上面修建一个中小型停车场都不成问题。
我们走出的石门在这里的构造就像是高层楼顶通往天台的大门,位于整个山顶平台的靠后,在漫天的风雪中,我率先看到其正中央的位置,有一块十分突兀的巨石,不知道是与山顶平台连为一体还是只是落在上面的,因为四周除了身后的石门跟这块巨石以外也就没有别的了,所以我提醒一声后,众人也就向着那块巨石围拢过去,等走近到风雪对视觉的影响已经可以忽略不计时,方发现在巨石之上,正一圈圈盘绕着一根粗壮超过成年人大腿,比周洲的纤腰都要粗上一圈的绳索,从那半透明泛着银色的成色来看,这应该也是用“金蛛丝”制作而成。
顺着这根绳索往上看,只见它以一条弧线向着天空中伸展出去,直到超处目力所及的范围之外,给人一种它有无限长,一直延伸到天顶的错觉。
“这跟壁画里画的也不一样呐!里只有一根大绳子管什么用啊?难道让咱们顺着攀上去不成?”李嘉豪捂着自己随时都可能被吹掉的帽子说。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为什么我们抬头往上看却看不见那个‘云巅之城’,按理说这么大的一个东西在空中漂着,我们不太可能看不到,我刚才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依然是什么都看不见,只能看到这条绳索向着天上无限延伸。”我说。
“这也许就是它为什么在空中漂着却这么多年以来都没有被发现,特别是没有被光学遥感卫星与飞机发现的原因。”冉业成说。
“这些等找到上去的办法再讨论吧,那些壁画上不是画着它们上去都是坐着一种好像‘电梯’一样的东西上去的吗?咱这里可没有啊!”李嘉豪说。
“‘电梯’?你真会形容,那应该叫‘风梯’才对,因为它上升的动力来自于这里经年不息的山风。”我说。
“‘风梯’这个名字起的好!”冉业成说。
“我不管是什么,反正眼下没有,那怎么办?”李嘉豪说。
随后我们陷入了一阵没什么意义的讨论之中,当其他人都被李嘉豪喋喋不休的抱怨给说烦了,我恨不得把他从这里扔下山的时候,周洲的平板终端又响了,根据之前几次的经验,这肯定是“中生代公司”又给我们发提示来了。
果然,周洲在看完之后说:
“‘中生代公司’说让我们在这颗巨石的周围找找,能找到上去的工具。”
“这石头周围除了地面和积雪以外什么都没有,找什么啊?”李嘉豪说。
“那就拨开积雪往地上找!”我说。
我实在是不想再听李嘉豪的那张碎嘴了,所以说完这话之后便第一个用脚拨开地上的积雪开始着了起来,其他人见状也先后加入其中,由于提示的相对精确,我们人也不少,20多个人一起找,很快就把巨石周围的积雪都给翻开,最后一名胡元华手下的武装伙计说:
“三位掌柜的,还有几位老板,你们都过来看呐!这里有东西!”
我们被他的声音吸引,纷纷围过去,就见他指着自己清扫的地面如此说,而往那里仔细去看,能看到是两扇对开的与地面平行的木门,颜色漆黑,与四周的岩石基本一致,要不是面对面的发现,那即便没有积雪的覆盖,也不容易被发现。
这两扇木门远没有身后的石门大,但也不小,两扇加起来容纳冉景成这种块头的人进进出出一点压力都没有,门的上面还挂着门环,不过与常见的国风设计并不相同,而是花纹与图案都十分特殊,看着不是任何一个已知的人类古文明的风格。
我们站在门前研究了一番,确定这门是没什么问题之后,还是冉景成上手,为了避免自己踩住门板自己再拉拉不动的情况以及为了以防万一门内再有什么东西,在门开时打出来,他便把登山绳找出来先一边一根系在两个门环上,然后退到门板的范围之外,接着双手一手一根同时用力往后一拽,这门便“咔”的一声被其给拽开了,看起来没有费什么劲儿。
因为被前面各种木门后的机关给打怕了,所以木门被拽开后很多人的神经都跟着一惊,手里的枪也全部指向了门的方向,这其中也包括我在内;不过门里面并没有什么危险,等了片刻后我们这才围上去往里观察。
一看里面就是一个个的像是椅子,但前面延伸出来带有两个圆洞的一截,好像是坐在上面把腿放进去的部分;在这些东西的每一个的后面还有一个折叠好的伞包,将这两者全部拉出来不用仔细分辨,就能看出这便是之前“通天神道”中壁画里所画的那种通往“云巅之城”的特殊交通工具,也就是我所说的“风梯”。
“看来还真得坐着这玩意儿往上去了。”我拿着一个反复看了看后感觉保存的很好,质量堪用后如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