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李修元

1

杭州西湖南屏山,地处杭城之南,山峰耸秀,怪石玲珑,棱壁横坡,宛若屏障。

道济大和尚本在灵隐寺修行,偏生道济喝酒吃肉、疯疯癫癫,素来不为灵隐寺待见;众僧屡次欲将其轰出山门。道济的师父瞎堂慧远禅师闻知,长叹道:“佛门之大,奈何容不下一位癫僧!”我结缘道济时,慧远禅师已经圆寂。道济失了庇佑,与众僧交恶愈甚,灵隐寺再无道济容身之地,被迫移居南屏山净慈寺。

当年我在净慈寺以居士之名盘桓了一些时日。

净慈寺后山坡,有一莲花洞,山洞无顶,石芽林立,玲珑若生,巧逾雕镂,皆石骨土肤,蔚然一座巨大的石莲宝座。

道济和尚李修元已年近六旬,酒肉俱戒,平日里很少与人言语,像一道微光,又像一个影子,全然不是传闻中的模样。若非有人提醒,慕名前来的游人,断然不会料到这个木讷孤僻的老僧,竟是传闻中的济癫。

我经常看见道济在坐在石芽之间,注视着天边的落日或者山坡上的飞鸟。

净慈寺东南,有一岩石,曰欢喜岩。有一次,道济和尚在欢喜岩上打坐入定,不吃不喝,一坐就是半年。净慈寺僧人心知圣僧脾性,倒也不管他。有一次,我经过欢喜岩,看见道济和尚头顶落着一只画眉,正用喙轻轻梳理羽毛。

2

南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临安大火,凡四日,焚御史台等官舍十馀所,民舍五万八千馀家,死者甚众。城中庐舍,十毁其七,官商贵族多僦舟以居。

未几,又传黑白无常入夜四处纵火,抢掠**,无所不为。

临安坊间流言四起,以讹传讹,惶惶不可终日。临安百官布衣,在欢喜岩前跪拜叩首,求圣僧庇佑。圣僧置若罔闻。

众人求之不得,恼羞成怒,纷纷朝道济掷物淬痰。

圣僧依旧静默如山,岿然不动。

道济身上的僧袍本就褴褛破旧,风侵雨蚀,千疮百孔;唾沫木石相加,愈发污秽邋遢,竟似欢喜岩一活死人。

道济本就言行无状,不类俗人;净慈寺僧人见惯不惯,兀自摇头叹息,却也不加干涉。

我心头不忍,喝止众人,曰:“佛门之德,在于劝善,而非显灵。人间孽债人间还,罪于圣僧,教人不齿。”

临安府一刀笔吏曰:“天下百姓,供养僧人;高僧大德,有神通而无作为,何异帮凶?”

我一时语塞。

数日后的凌晨,临安府作乱的黑白无常惊现净慈寺欢喜岩,却是两尊石雕,如同侍从,分立圣僧左右。

百姓奔走相告,如同过河之鲫涌入净慈寺。欢喜岩前,尽是欢喜。

道济微开双眼,道:“石人,南苕溪兄弟也,一曰万荣,一曰万义,戴鬼面,扮阴帅,纵火作祟也。”

道济身后的石雕随之碎裂。石雕内两男子,有人识得,果真南苕溪万氏兄弟,面对众人,战战兢兢,如抖筛糠。

众人羞惭,叩首谢罪;道济却又闭目矣。

不日,万氏兄弟伏法斩首。御史台枭其首,悬于牌楼示众七日。

3

其后不久,道济在虎跑寺作开示,突然头现七彩佛光,书偈曰:“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书罢,佛光遽亡。一代圣僧,就此圆寂。

道济圆寂后,葬虎跑,后人在虎跑建有济公塔院。

道济生前,我曾与之在西湖漫步。行至一处,道济突然飘落西湖,口迎水浪,忽而上岸,身上竟是酒香四溢。道济醉卧花阴,且笑且吟,曰:

何须林景胜潇湘,

只需西湖化作酒。

和衣卧倒西湖边,

一浪来时吞一口。

小义庄

1

湘西沅江流域,地方贫瘠,布衣百姓,多赴川东黔东谋生,或为小贩,或为药农,或为猎户。那些地方多半崇山峻岭,瘴气很重,恶疾丛生,时常有人客死他乡,难归故里。百千里崎岖山路,人行已是不易,抬棺更是几无可能,赶尸匠便运应而生。

明熹宗天启年间,我在湘西沅陵开了一个“小义庄”。所谓,小义庄,其实就是给赶尸匠落脚的地方。

我的小义庄开在辰溪鸡公坡脚下;三间大瓦房,边上有一个院子,院子前后的大门一年到头都开着。赶尸匠的尸体平日里就靠墙停放在大门板后头。

赶尸匠通常天亮前就会到达小义庄,歇息一个白昼,吃过晚饭,稍作歇息,查验尸体后,便悄然离去。当真是日落而作,日出而息。一来赶尸匠不想骚扰百姓人家,引来种种意外事端,二来尸体不能轻易见光。尸身容易腐败,最怕的是一些尸体尚未死透,吸纳阳光,恢复生气,随时可能诈尸作祟。遇上暴风雨,赶尸匠也会在店里多盘桓几日。

赶尸匠多半相貌凶恶,衣装素朴,独独有个岳桐轩,却是斯斯文文,白白净净,锦衣华裘,像是富家公子官家少爷。

我来自秦朝(我两千多岁了,给大家说说我诡异离奇的见闻)》小说在线阅读_第2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秦草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我来自秦朝(我两千多岁了,给大家说说我诡异离奇的见闻)第2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