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他气得扇了我脑袋一下:“你真他妈呆!五个!最多五个!”

这是我习武道路上的第二次洗脑。之前我一直认为绝世高手可以一个人打倒一大片。后来我明白了那都是扯淡。

一个人如果能同时对付四至五个人,已经是高手中的高手了。我们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以一敌十的场景,都是镜头的剪辑,你会发现当主角在和一个人打斗时,其他人总是跟不上来,等他将一个打倒,另外一个人才会蹿上来。

真正的搏命,没有人会给你表演的机会,对方会一股脑地冲上来,将你团团围住,无论你是出拳还是出腿,无论你速度多快,出招半身空,即便你一腿将其中一个踹死,另外几个此时也会将你死死搂住,趁机捅你几刀。所以结局往往是对方死伤一两个,但你也死了。

真正的对打从来没有一脚踢倒一大片,一掌劈死一个连的那种场景。(ps:当年在北京几个电影武指在地铁口和一群混混打架就真实地验证了这一点,功夫再高也怕菜刀,猛虎再猛也怕群狼。)

所以二舅说:“当你面对多个对手时,千万不要让他们把你围起来,一定要让对手在一条直线上。”

我说:“如何能做到?”

他笑了笑说:“跑!你一跑,他们会追,距离一拉开,线条就出来了,上来一个干倒一个,等剩下最后一个人时你会发现,他已经掉头往回跑了。”

我觉得二舅的理论都是从实战中获取的,更期待他能够将这些东西传授给我们这些小字辈的人。那段时间我和二舅一直在商量如何能让外公松口,允许二舅创建散打班。

后来我们商量了一个妙计,让我师父老罗的儿子罗四平和二舅交手,来验证传统套路和实战散打究竟哪个更厉害。罗四平和二舅是一个辈分的,他如果输给二舅也不丢人。

二舅对外公说:“爸,四平是您教出来的,深得您的真传,如果三招之内我放不倒他,我这辈子都不开武馆。如果我赢了,请您别再干涉我的事。”

外公好悬没气乐了:“二宝(二舅小名叫二宝,大号叫张丙龙),你和四平都是我看着长大的,功夫也是我和你罗叔教的,我就不信你当了这几年兵能耐就上天了!”

“一言为定?”

“别拽文,过过招再说!”

第二天,罗四平来到外公家,老罗师父也来了。

二舅和罗四平在院子里比试。

罗四平先是用手拨了拨额头的头发,因为他谢顶,中间没头发,四周一圈长长的,风一吹左边的头发就掉了下来,有点像八仙过海里的铁拐李。

二舅一笑说:“要不要戴个帽子?”

罗四平显然感觉到了侮辱,闷闷地说:“不用!准备好了吗?”

“来吧!”

罗四平踏步向前,右手出拳打了过去。

二舅根本不躲,左手一挑,又开始使擒拿术,想抓罗四平的脖子。

罗四平一缩脑袋,像猴子一样躲开了,这是形意拳的典型特征,每招每式都与动物有关。

很快,罗四平又使了一个龙爪手,快如闪电抓向二舅的眼睛。二舅撤步躲开,身子一蹲,横拳扫了过去,罗四平想躲,但已经晚了,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

我几乎看蒙了,因为根本看不懂二舅用的什么招式,或者说根本没招式。

罗四平立稳身形后,奋力冲上来,犹如猛虎一般,二舅使了先前罗四平使的那招儿,脖子一缩,猴子般躲开了。

看到这儿,我心里一声呐喊:完蛋了!三招已过,二舅根本没有把罗四平放倒,开武馆的事儿算是吹了!我默默地咒骂:二舅你还打个蛋啊,牛笔吹得挺大,关键时刻掉链子。

就这样两人你来我往,打了十几个回合,突然二舅一个近身贴摔,胯骨用力一顶,愣是用屁股把罗四平顶飞出去,罗四平重重地摔在了墙根下,半天起不来。

此刻,外公毫无表情地看了看老罗,老罗摇摇头,叹了口气说:“依了二宝吧。”

我被惊呆了,外公和罗老师这是怎么了,按照之前的约定,明明是二舅输了。

后来二舅告诉我:“两位老爷子心明眼亮,他们早就看出来了,我若不让着四平,第一招就把他打飞了。我是想让二老输得心服口服。”

那一刻,二舅太狂妄了,他认为形意拳只是外公、老罗那种水平,后来,他栽了一个大跟头,他败在了一个真正的形意拳高手手里。

我和二舅梦寐以求的“武馆”终于建立起来了,其实就是“散打培训班”,在市工艺品厂二楼,租了200平米的地儿,简单装修了一下,台架子、沙袋、大镜子、拳套、护膝、护裆、护腕基本的用具都备齐。

第一批来报名的一部分是我的同学,另一部分是社会闲散人员。八十年代的功夫热带动了全民习武的热潮。这必须要归功于《少林寺》、《射雕》等影视作品。

当时很多人不明白散打和武术的含义及区别。他们梦想中学功夫的场景应该是深山老林、斧钺钩叉,在一块瀑布下的大青石上吞气吐气,或者在梅花桩上辗转腾挪,所以当他们来到武馆时,总有一种说不出心理的落差和理想与现实的穿越感。

他们还不明白,功夫不是装饰,不是影视,是一拳一脚练出来的。

好多人都不明白,武馆里为什么在墙壁上会镶嵌一面大镜子,又不是舞蹈学院!

其实任何一种肢体性运动都讲究动作的绝对规范。比如最简单的腿上功夫——“鞭腿”,看似很容易,无论左鞭腿还是右鞭腿,都是横起一脚鞭过去,但细究起来,有功底的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的动作是否规范。

为什么要规范?

规范才具有杀伤力。规范的动作是无数先辈包括绿林好汉在实战中反复拿捏而形成的最具攻击力的动作模式,包括身体的重心、发力点、着力点都很讲究,功夫也存在黄金分割点一说。

还是拿“鞭腿”这一动作举例,他的分解动作为:起腿、发力、顶胯、摆身、抽打、收力。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这个动作就显得不伦不类,也就达不到杀伤效果。

所以练习真功夫是十分枯燥的,一个动作要重复上千次、上万次,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而且大多数人都是“右架子”结构,同样的动作一旦换了左腿或左手,根本就提不起力气。这就更需要千万次的练习。

这就一扫我们心目中武校小说里大侠们身着长袍、仗剑天涯、吃肉喝酒、泡妞撩情的美好憧憬,现实的功夫一点都不好看,更不浪漫。

二舅拿部队的标准训练我们。早起五点,十公里越野,体力是一切技术的基础,然后是压腿,前压、后压、侧压,接下来就是枯燥的基本动作练习,各种腿法、拳法。最后是抗击打训练。二舅给每个人准备了一根小木棍,让我们没事就拿木棍敲打自己的腿、身体、胳膊,他说时间久了,骨骼和皮肤的抗打性就磨出来。的确如此,那些练铁砂掌、金刚锤的外家子功夫高手们都是这么慢慢练过来的。

功夫——由鬼到神,出身武术世家、25年习武经历,谈谈真实的武功》小说在线阅读_第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凤珮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功夫——由鬼到神,出身武术世家、25年习武经历,谈谈真实的武功第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