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公元1947年,也就是民国三十六年。这年的夏天格外闷热,入伏貌似在七月份,可天津直到九月还是一副蒸笼的模样。

为了弄清当年的某些事,我特地回了趟天津,颇费周章地找到了许多出生在民国,至今还健在老人。他们大多是我爷爷的旧友,或是一些远近的亲戚,所以我以为他们也会跟我爷爷一样,对那年的事情念念不忘。可事实却是,但凡我问起1947年,他们多半不是记不得就是不知道1947是哪一年,于是我不得不换个问法,问他们“民国三十六年都发生了什么?”这样,才稀稀寥寥的有些人回忆起一些片段,只可惜得到的答复多数还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像是“那年的天儿热得很冲”或者“那年是个平年,没出啥大事”之类的,搞得我既憋屈又无奈。

连续三天,我在天津大小县城之间各辗转了不下四次,终于决定收拾行装原路返回。说来也巧,也许老天当真还是想要我知道些什么,就在我整理钱包准备买火车票的时候,一张狮子林桥的地址却被无意间翻了出来。这是临行前爷爷用毛笔和宣纸写给我的,记录的是我的一个本家舅姥爷,原先在一所公办学校教书,如今就住在天津狮子林桥附近的一处平房里。如若不是这巧合,这地址还当真叫我给忘了。那既然天命所致,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我还是搭车回来了天津城,奔赴狮子林桥,找到了这位舅姥爷。这是一个高大的、衰败的、患有不住摆头症的耄耋老头,说是位舅姥爷,可实际上我对他一丁点印象都没有。其实早在我爷爷那辈,我们便举家搬来了江苏,所以我也算是祖籍上的天津人,实际上的江苏人,好多娘家亲戚还都认不全呢,更别说他了。不过好在公平,他对我也是一样的陌生,以至于刚见到我的时候还以为是派出所查户口的办员。

我找到他的时候已经是下午,讲明了来意再验证了身份,他终于搬来了“麻哒”(一种折叠凳子),在我这个“孙子辈”的搀扶下,来到了当年故事中的三岔河口。只见他扯开哒子,忽悠忽悠地坐下,而我则杵在他对面的一颗河石上,一边恭敬地给他上上一根“阿诗玛”,一边似瞧非看地把目光瞥向旁边的三岔河。

改革开放后的三岔河,只有在黄昏的时候才会展现出它应有的古老与沧桑。我看到夕阳像半片沁过血的、厚到夸张的嘴唇一样,在难得稀落的河道上最后一抿,便默默地沉下去,心中竟不免突发出某种翻滚的迷离来,好像那河水与夕阳的尽头就是曾经噼啪闪烁的民国一般。

“你这小儿,有些事问你爷爷都行了,嘛跑个倍儿远来找我。”舅姥爷朝着泛黄的天空长吐一口烟缕,扯着嗓子便喊,好像是要说给耳背的自己听一样。

“爷爷他年纪也太大了,光靠自己的记忆早都想不起来那么多事儿,这不又摊上我倍儿想知道,明知道再问他也说不出多少眉目,也就闲不住脚地要满处跑着包打听嘛!”虽然关系疏远,但门面上的位卑尊亲还是要有的。于是我又一次把一颗卷满了期待的“阿诗玛”塞到他手里。

“唔……”他狠狠地嘬了一口烟屁股。“你都想知道点儿啥?”

“想打听下1947年天津城里的一些大事。”我把身子往他那儿挪了挪,心也提到了嗓子眼,生怕他告诉我“记不清了”之类的话。“您老可还记得?”

“1947年……1947年……你说的是民国三十六年吧?”他抖了抖烟灰,用灰黄的指甲扣掉了衣服上的一处饭点。

“对!对!没错!就是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您还记得?”我高兴得差点没蹦起来,万没想到这位舅姥爷已过耄耋,居然除了耳背之外还是一副脑清目明的模样,年轻时不愧是教书的!这也犹使我隐约看到了曙光。

“民国三十六年……要说有啥大事吧,也不算有,可要说没有吧,那年的夏天却是又长又燥,简直热得出鬼,水浇到地上都‘滋滋’发响。”说着,他把要烧到手指头的烟屁股扔出老远,想再叼起另一根,却又意意思思地塞了回去。“天津多少年没见过那么热的天,所以那时候老辈儿都说,这是阎王生气了,所以让小鬼儿拎着三味火来阳间锁魂才造出这么大的热气。不过说来也寸,那年的案子还真就是特别的多,整天听到有杀人放火的……所以要说民国三十六年真发生了什么大事,也就属那跟前的案子又多又奇了吧。”

“哦?都有些什么案子?那么多案子,警察都解决得了?”我一听,这舅姥爷弄不好还当真知道点什么,要真是如此,那也不枉我几天来风尘仆仆,想着便又抽出一根烟来朝他手里塞。

可没想到的是,这回他居然朝我摆了摆手,把烟推了回来,换了一副十分凝重的神情。“案子多,是真多,多到数不过来。警察?民国的时候哪有嘛警察!那都是巡捕,尽是一帮吃人饭不拉人屎的二五眼儿,靠他们,甭说办案了,不冤枉好人就行了,能有个屁用!”说着,他把头扭向那三岔河,好像回忆正像那河水一样在奔涌。“不过,巡捕没辙,好在还是有人替咱老百姓办事的。那个人,倍儿是八个包公都比不上他!十个诸葛亮都不如他的脑子!说起来,那个人才当真是菩萨下凡,神仙转世啊!”

舅姥爷连用了几个感叹,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此时他那双浑浊的眼窝中,正闪烁着无比纯净与美好的光泽。尤其是说到,“那个人”的时候……

接下来的事情,我就无法再用谈话的方式记录下来了,至于1947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民国三十六年又有怎样的大案和奇案蜂起,以及舅姥爷口中奉若神明般的“那个人”究竟是谁,他又有着怎样不凡的经历与传奇的人生,还烦请列位跟我一起扫去案上的尘土,撬开历史的棺材,一窥风雨飘摇的民国,究竟有着怎样不凡的1947……

案子,发生在民国三十六年。

说是1947年,这年的夏天,在天津的三岔河口住着这样一户人家。这家人姓郝,是个一家三口,丈夫姓郝,邻居们都管他叫老郝,喊他媳妇叫“郝婶”。

讲这案子,头一遭就跟老郝的儿子“狗子”有关。老郝是个拉车的车夫,北京管这个叫“拉洋车”,说是这种人力车本是从东洋日本传过来的,所以叫“洋车”,天津那片管他们叫“胶皮”。凡是当车夫的,日子过得都挺苦,着实在烧自己的血来当汽油,临了还不怎么挣钱。老郝这么一天地跑下来,多少也就能挣到几个饭钱,因此这儿子打小就上不起学,民国三十六年那会儿他正摊十一二岁,整天一跑跑一天地玩,家里人也不管,因为毕竟这穷人家的孩子,也没听说过怕被人拐去偷去之类,都是白天外边玩一天,晚上到饭点,饿了自己就回来。

扒一扒民国时的惊悚奇案》小说在线阅读_第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海熙7YAG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扒一扒民国时的惊悚奇案第1章

书籍
上一章
1/20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