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续3
关,他的心脏因为肺炎停止了跳动,写到:
以前我一直没有耐性;现在我有很多很多的耐心。我还具有了很多洞察力,以前我是没有的。我更富有同情心,而且明白在这一世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
尽管濒死体验者会变得更加富有同情心和充满了爱,濒死体验网站研究发现这些濒死体验者的变化,可能不会为他们周遭的人所接受。朋友们和家庭成员可能会觉得濒死体验后所产生的价值观和兴趣上的变化非常难以接受。同时,濒死体验者会更加难以容忍没有爱的关系的存在。一个名叫朱易斯的濒死体验者总结道:
“我觉得它好像在我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让我去寻找更好的伴侣,而不会停滞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关系中。”
总而言之,因此体验者会变得更加充满了爱,为“自己”所接受。特别是如果濒死体验是由于自杀引起的,濒死体验者很少会再去尝试自杀。
1975年的一个研究,在濒死体验被广为人知前,对跳下金门大桥的十个仅存的幸存者中的七个进行了面谈。所有这7个试图自杀的人描述了灵魂重生,生命改变的后续影响。正如一个自杀者说的,“它证实了我的信念——存在着更高的精神世界。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在那一瞬间我被新的希望和生命存在的意义重新鼓舞。”
在偶尔的情况下,我会收到很多电子邮件,一般他们都处于极度抑郁中,考虑是否尝试自杀而产生一种濒死体验。我的回答是“绝对的不可以”。我鼓励那些抑郁症患者去寻求心理治疗,同时和他的医生探讨生命中的问题。那些由于自杀而产生的濒死体验的人们一直认为他们的自杀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一个人的濒死体验绝对不应该通过人为制造生命危机的事件去产生。
这两天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看了馒头朋友偶遇非常相似于一个去世的村里人,昨天我竟然看到一个长得非常像我初中同学的陌生人,我忍不住使劲儿地端详她,其实很不礼貌,她转向我的时候,我就冲她笑笑,她也冲我笑笑,等我把视线转移开,想起我那个已经去世的同学,喉咙竟然有些发紧,眼睛也湿润了。
要说西方人不可能和东方人长得很相似,但是我的同学好像祖上有异族的血统,长得和我们不太一样。她个子很高,因为有先天性心脏病,很小的时候做了手术,所以从来不参加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本来她就很白,天天捂着,就更显得白了。不知道因为白就显得寒毛比较重,还是因为遗传的原因,她的眉毛颜色很重,嘴唇上也有薄薄的汗毛,胳膊上的汗毛也很重,再加上鼻子也比较大,好像和西方人真的有些相像。也可能是长期服用药物的原因,她发育的比我们都早。我们还像小土豆的时候,她就已经长得很高,像大一点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子了。
我们因为住在一个大院,小学是在一个学校上的,但是并不同班,平时进进出出也总能看到她。小学生比较羞涩,不是一个班的基本上就都不说话了。知道她的名字,是因为我们的老校长总是不断地表扬她,说她从图书馆借的书最多,写读后感最长,基本上每次考试成绩也都最好。我当年从图书馆借书,都是看热闹,写读后感也都是完成任务似的划拉了几笔,恨不得马上借出新书来看。所以当时就留了个心眼儿,想看看这个女孩子到底是谁,这么与众不同。
初中后,我们分在了一个班。学的内容多了,需要运用的学习方法也复杂了,她的成绩也不是非常拔尖儿了。当时就有男生说,她是因为把我们上体育课,体育活动的时间都拿来钻研课本,而小学死记硬背的多一些,成绩好也是应该的。我虽然认同他的这种说法,但是觉得有些不厚道,所以并没有附和。
后来相处熟悉了,我就和我的好朋友去她家里玩。她有一个已经工作的哥哥,对这个年龄相差很大的妹妹非常疼爱,去北戴河还给她买了条“夜明珠”的项链,她特意把灯都关上给我们展示,果然在黑暗中看到项链儿会发出暗绿色的荧光。家里只有钟表盘上的有一点点荧光,一下子看到会发光的项链,我们都觉得神奇极了。
初三的时候,学业加重,每天放学非常晚。我们住前后楼,我和好朋友还有她,就经常一起放学回家。她的父母生她的时候,年纪应该比较大了,又因为她的身体原因,对她真的视若掌上明珠。每天傍晚,她的父亲都会等在路边,远远的看见我们过来,就迎过来,接过她的书包,问寒问暖。让我们艳羡不已,觉得有这样的父亲真幸福啊。到了初中这个年纪,作为我们保守的文化传统,很少会有父母直白的对自己的孩子表达他们的爱意了。
虽然我们已经很熟悉,但是我和她并不能算是非常亲密的朋友。也许是她的年纪大一些,早一点进入了叛逆期,或者接触的比较多一些,当我们还是专心于学业和闺蜜之间的小小矛盾,她就经常点评社会上的不平和丑陋。话语非常尖刻,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有一些偏激吧。因为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再加上学习紧张,也就慢慢的疏远了。
高中我们分别考上了不同的学校,开始的时候她也住校,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就开始走读。偶尔坐车的时候,会碰上,就会叽叽喳喳的互相倾诉学校的新鲜事情。再后来,就没有碰上他。听和她同校的同学说,高二的时候她就退学了。
再后来我们准备高考,就没有时间再想起她。上大学的时候,听同院的同学家长说,经常看到她早晨的时候,和一群老人一起健身。有一次傍晚遛弯的时候,看见了她,头发披散着,正想和她打招呼,聊几句,她一低头,就转到另外一条路上去了,我并没有叫住她,我知道她不想和我说话,因为她的背影是如此的寂寥。
最后一次见到她,是在地铁站出口,等回家的公车。我犹豫了一下,想和她说话,但是又不知道说什么。我觉得她大概也是同样的想法,所以也没有看向我。我们都随着年龄的增长,毕业了,恋爱了,工作了……而她,好像还在原地站着,因为身体的拖累,像铅锤一样默默无语地站着,无法展翅放飞。
听到她的死讯,我并没有十分地惊讶。地铁口见她,其实是她刚刚在她的姨妈家散心住了一段时间,应该是抑郁症非常明显了。
听知道事情原委的同学父母说,她已经试了好几次,所以家里面一直防范很紧。那天是因为她妈妈开了阳台的门收衣服,抱着衣服回到房间里,就是这么一空档的时间,她就从四层楼跳了下去。当时并没有咽气,放到送医院的担架上,还睁眼看了一眼她的父母……
我心里是非常懊悔的,如果那天能和她聊聊天,再续上同学缘,多走动走动,而不是那么自私的像陌生人一样各自走开,也许,也许……
丽,事隔这么多年,不知道为什么会在异乡的一隅看到如此像你的容颜,不知道为什么会在这没有意义的时刻中,想起你的一切,虽然我从来没有记过你的生日,从来不知道你走的日子。
希望你在天堂里快乐,考试永远不失第一,希望有一个男生,像你父亲一样地呵护你,爱你,视你如明珠,就像多年前的那个夏夜,你给我们展现的那串奇异美丽的夜明珠,在暗夜中熠熠发光。
我会永远记得,你曾经来过的这一世。
给我生命中匆匆而过的同学和朋友----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