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开了门,却发现门口空无一人。在走廊的尽头,有一扇很大的落地窗,风吹进来,有一块黑色布被风吹起。艾伦慢慢走近,但是只能走到他能接受的距离。这时候他看到是一个男人,穿着黑色的披风,在看着窗外。艾伦从侧面看,留着络腮胡子,非常彪悍的样子。正在这时,他的孙子走到门口,问了一声,怎么了?艾伦再一回头,这个男人已经消失了。
第二天他们到楼下吃饭,顺便看看酒店的藏品。艾伦突然看见一个玻璃立柜,里面展示的就是前一天晚上那个男人穿着的黑色斗篷。原来这个斗篷是属于俄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宫廷巫师,他就在这个酒店里,参与了宫廷的权势斗争,在他们虐杀对手后,他再进入房间帮助灵魂超度。因为很多人是被折磨致死,所以灵魂就被囚禁在了这个酒店里,偶尔会被住客们看到。
早上知道老人走了。虽然突然,也遭受了抢救的种种不适和折磨。
今晚窗外凄风苦雨,灯下的我心里异样地沉重难过。
生老病死本是生命的轮回,本是我们必修的课程,可真到这一步,却发现很难坦然地面对这种离别,真的能到看穿这一切大概需要时间的溶解和更多的历练吧。
祝朋友们都少一份这种磨难,多一份幸福和快乐。虽然知道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今晚到此停笔了。
晚安,已经飘向永生的灵魂,早安,地球那边的你们。
我喜欢看专业人士的书,有深厚的科学知识背景,有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有数据,有实验,有案例。所谓科学,就是可以证伪的,结果是可以重复的。什么是可以证伪的呢?比如你说开水比凉水热,是不是真的,可以用数据说明。比如你说一个喝水的杯子比暖壶能装的水多,是不是真的呢?当然不是,也可以用相同的标准来衡量。
但是宗教不同。你说你生病求佛或者求上帝一直不好,是因为心不够诚。那要有多诚呢?无法衡量。如果好了,就说你的心够诚了。那下次生病要拿出多少诚意呢?没有人能拿个度量衡给你答案。这就是无法证伪。
我不太了解宗教,懂的朋友就当我妄语吧。基督教的圣经当故事看过,地藏经这几天为了老人也边听边看。如果有朋友深谙其中,请给我解惑。我不太理解的是,不知道是因为宗教需要最大限度地覆盖众生,还是有其他的目的,圣经和地藏经里都是非常残酷的故事或者境遇,给你一种警戒和恐吓,如果你不相信,就会如何如何。也许在下愚昧,总觉得吸引一个人,比恐吓一个人,更能得其心。如果他真心喜欢,你是不用威逼利诱让他就范的。
传递宗教的人,为了适应当时的环境,对其教义也有很多的修改的。比如基督教就不相信生命轮回,但实际上轮回在新约圣经里就有记载,直到君士坦丁大帝的时候,被罗马人从此删除。
前几天又借到一本书《evidenceoftheafterlife--thescienceofnear-deathexperiences》(来生的证明--濒死体验的科学)作者是jefferylong,mdwithpaulperry。刚看了个开头,觉得很有意思。作者又是一个学医的,出生于科学世家,父亲是爱荷华大学药理系的主任,曾经获诺贝尔奖提名。
他从1984年第一次从医学杂志上知道了濒死体验这个词,后来也听朋友的妻子说起自己的这种经历。1998年开始,他成立濒死经历研究机构并架构了相应的网站,nderf.org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逛逛,有中文版的。
第一个十年时间里,就超过了1300个案例,每个人都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回答网站上的超过100个详细的问题。这些人是不同的种族,肤色,甚至来自于世界的各个角落。
这些人对这种体验的概括都是“无法言说的,无法忘怀的,美妙地超越了任何语言的。95%以上的人认为他们的濒死体验是“绝对真实的”,剩下的人是“也许是真的”。没有一个人认为是“绝对不真实的”。有些人说这种体验不但是最真实的,而且是他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有一个差点自杀成功的人写到:
“我感到自己非常平静。没有任何伤害。我只看到自己的生命和自己通向永恒的爱。从自己或者那个永恒里没有看到对我所做的一切有任何负面的评价,包括我的自杀。这种行为已经被那种爱所改变,我能够看到。那种爱的宽恕,完全的接纳,完整的爱和真实在我心里产生了无尽的快乐。我能看到这种爱已经融入了我,而不仅是从那个永恒的爱的光芒下照射过来的,爱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我被爱和宁静包围着。我感受到了真实的快乐。我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描述。”
看来医学家的研究成果更让人有信心没有畏惧地离去。
通过科学系统地研究这1300个案例,他认为这本书呈现的nderf的9个部分,足以作为证据,得出一个中心结论:死亡后是有生命存在的。
看到有些朋友对自己的父母不满意,对自己出生的环境不满意,但是因为无法选择,所以总会心存愤懑,认为老天不公平。
根据魏斯医生的研究成果,我们每一次生命的轮回都是自己选定最能够完成这次课程的父母,所从事的也都是能够帮助我们学习某种品质的工作。我们不会选择会虐待孩子的父母,因为没有谁想被虐待。但是一些父母会虐待孩子,这是他们自身的意愿造成的,也许在来生,或者就在这一生,他们就会学会去爱而停止虐待的行为。
“到底谁会参与到你的这种选择里呢?也许是灵魂,天使,精灵,或者这些都是大爱的组成部分?我也不知道。”
“当然,有些灵魂会成为萨达姆,或者本拉登。我认为他们回来是能最大限度地学习,就像你我一样。他们不是为了伤害而选择回来,为了使用暴力,为了让他人死亡成为恐怖分子。他们回来是为了阻止那种欲念,也许上一生他们屈从了。他们再次回到我们生活的这个学校里就像实地实验一样,不过很可悲地失败了。”
“这当然只是一种推测,但是我相信他们的灵魂回来是为了寻找可以替代暴力,偏见,和憎恨的东西的。(虐待孩子父母的灵魂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而来。)他们积累了金钱和权力,面临着是暴力还是怜悯,偏见还是学习,憎恨还是爱的选择。这次我们都知道了他们的选择。他们还要回来,面对他们的决定造成的后果,再次面临选择,直到他们可以继续进步前行。”
有些学生问魏斯医生,为什么会有人选择住在老鼠成窝的狭小公寓里,他也问了一个佛教的高僧。他回答说,生命就像是在一个表演的舞台上。“住在贫民窟的人只是一个角色,也许下一生同一个演员就是王子。之所以选择贫民窟是因为我们要知道贫穷是什么,而其他的生命里,我们会富有。我们必须是富有,贫穷,男人,女人,健康,疾病,高大,矮小,强壮或者羸弱。如果有一世我是富有的,而有人像我曾经一样住在贫民窟里,那我就会去帮助他,因为这是我成长跨出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