寞影抬首望天,声音低沉而缓慢,充满着一种对往事的追忆:“直到二十一年前,温德殿中,陆压道君以斩仙飞刀劈开蚩尤身躯,成双首之势,转世之时幸得女娲神母化出幻境,让我潜修于此,等你到来……”
寞影望定乱尘:“你可知这些年来我悟得什么?”乱尘喃喃思索四百年前的古史,疑惑道:“是时你已成善念之身,难道也和多数世人一样欲要替天行道?”“不错。”寞影点点头,又苦笑一声,长叹道,“我经了这四百年的闭关冥思方才知道,天道自有老天来拿主意,我等的所作所为无非是稍尽己力,却是于事无补。是而当年史皇焚书坑儒、屠戮天下苍生,我曾令昔年部曲刑天下界救人,但我发现刑天救人之后,他们还是被朝廷所杀,于是刑天再因救人杀秦国作恶官军,道后来更是妄开杀戒,不问是非,见秦军之人便杀……回首以往荒唐之事,皆是因‘替天行道’四字而起,到头来却因逆行天道而了此荒蛮残生,也是可笑之极。”
寞影正对往事嘘叹不已时,乱尘对此观点却是大不以为然:“小子骄狂,总觉人定胜天。像前汉高祖、本代光武明君等皆是出身草莽,被贪官污吏逼得活不下去,方才揭竿而起,从而成就一代霸业。若是听天由命、束手待毙,又如何能开创一代基业,成为后世传诵的开国明君?”
“光武帝刘秀本是前朝遗留望族,这倒也不必深究。”寞影涩然一笑,道:“不过你怎知刘邦灭秦败楚、刘秀毁王莽新政不是天意?所以冥冥中才自有天意相助,加冕登基。”他一手指天,语音沉浑,“这世上万物,无论是王侯将相、平民白丁,甚至飞鸟走兽,无不在上苍的注视下碌碌一生,到头来皆是化为一抔黄土,谁又能逆天行事?纵是你成仙成魔,也还逃不出这命理循环!”他低头望定乱尘,一字一句加重语气,“这便是天命!”
乱尘愣了一下,心中犹是不服,争辩道:“照你如此说,人生在世皆是不由自主,一切都已天命注定,那又有何趣味?”寞影慨然道:“天意皆由天定,何用我等俗辈插手其间,所谓替天行道亦无非是痴人说梦罢了。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人生的趣味不过是做出一份选择而已,而这份选择却才是最难决定的。”“选择?”乱尘心头一片疑惑,道:“能有甚么选择?”
寞影道:“当年陆压道君将你从你父母手里要出,后来将你托付给你左慈收养,原本是希望左慈传你康庄大道,怎料你天赋异禀居然能从道经中修炼出内力,入世之后更得了三卷天书,身怀一身好武功……这一切便可谓是冥冥天意。而我现在的选择一便是传你道法玄功、助你更精武学,二便是将你困在此处以绝后患。”他目光一冷,寒声道,“难就难在我现在也不知应该如何选择,方是顺应天命!”
乱尘吓了一跳,喃喃道:“我这样一个死人一般的废物能有甚么后患?”寞影嘿然道:“若非如此耀珲如何能对你下这等狠手?”乱尘被他勾起恨事,愤声道:“先前我还将你当作莫逆之交,他对我施毒暗算、你想困我于此幻境,如此对付我也算是顺应天命么?”“所以我才难以选择。”寞影叹道,“虽知你是个祸端,但不明天意,更不愿妄做那无耻龌龊之事。何去何从,委实难断。”
乱尘看寞影虽是脸色平静,又知他乃自己一体所化,虽是显善,但观他行事喜怒无常,又有四百年前重新入魔的前车之鉴,谁知是不是真抱着困住自己的主意,心头大悸,勉强笑道:“你既已将这前端往事尽数告诉与我,方才又要送我出去,便已是做了选择,必不会再困我于此了吧?”寞影厉声道:“我将这诸多往事告诉于你是因为受神母所托,忠人之事;是否困你全凭天意而定。二者间大有分别,岂可混为一谈。”
乱尘被寞影的言语弄得昏头转向,脱口道:“你既说一切事情都是早早定下了,那或许老天爷就是要让你犹豫不决,到你形神俱散之时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对我才好。哈哈,甚么天意全都是骗人的幌子,说得好听,无非是你们想找一个心安理得对付我的借口罢了,反正谁也不知老天爷到底是甚么意思……”说到此处急忙住口,他心中至少还有牵挂之事,毕竟还不想在这里终老此生,生怕就此惹怒了他。
寞影一呆,旋即思索起来。他与乱尘本是一体所化,思想的区别也不过是天与人孰为本末的问题,若是依乱尘的说法,那么所谓顺天逆天云云,说到底仍是以自己的好恶标准来判定,有任何选择亦都是不出天意所料……要知人初萌世事时原是一无所畏,随着年龄渐长、阅历渐增,便将一些不可逆阻的现象皆归于天命之说。寞影的年龄实已有一千四百余载高龄,他并未沉迷于武学,只是一心一意地思考天地间这些玄奥的问题,只是心中抱着先入为主的印象,认定一切俱是早早安排好的结局,皆不出于天命。他与乱尘这样一个世俗常人的思考方式自是截然不同,如今被乱尘一言无意提醒,心中隐有所悟。
“哈哈哈哈……”寞影大笑数声,拍拍乱尘的肩膀,柔声道,“你倒也有趣,我虽不知这其中孰是孰非,但我赌一把天意,权且放过你。反正你心脉已被毒质所伤,天书中武功必定不能施展的完全,到时也不会像当年蚩尤那样无人可制。”他闭关已逾千年,每日便只有那紫烟残谱相陪,寂寞得紧,如今见同出一体的乱尘,实是非常高兴,只想与他多说些话,口中说要困他于他,也只不过是担心人间烽火,心中却是无半点敌意。
乱尘见寞影并无恶意,放下心来,又见沧海云蔚,月已挂勾,心中更重悲怆之情。寞影则似是沉浸在绵绵思绪中,对他的神情视若不见,默然不语。
二人缓缓而行,寞影陡然停下脚步来,他轻轻叹了口气,折了一只树枝,捏在手中,对乱尘道:“你练剑已到伤剑之境,已是极高,我这点微末剑技身法今日便传于给你,他日因缘,你自有用处。”说罢,以“老君传道”为起手式,缓缓舞将起来。
乱尘情知寞影千年修炼、修为自然了得,当下便打起十二分精神观他舞剑,观了许久,只觉寞影行招甚缓,招式连贯也不通顺,更没有什么凌人精妙之处,正心中纳闷,却见寞影舞剑忽急,似狂风扫落叶,横劈乱砍,毫无章法可言,过不多时,又是一两记快剑之中掺杂一出慢招,乱尘天纵之才,这才从寞影剑尖轻颤中明晰其脚步所踩的乃是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剑法快慢之中更含阴慢阳快两仪之法,剑招更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不由看得面红心跳,此时得见世间剑招精妙如斯,他如乡下小童初入京城一般,不免瞠目结舌,也折了一只树枝、身子依寞影所体演剑术舞动起来,他只观了一遍、便将树枝舞得快时似利刃、慢时如落霜,寞影目中露出期许,缓缓将慧剑心法道出:“刚易折,柔易存。极刚胜万柔,极柔克强刚。刚属阳、柔属阴,行阴阳调和之法,化天地二级为两仪,则至柔至刚;存欲度求,顺乾坤交替之理,成万物归始之四象,则忽柔忽刚。心中无尘,手中无剑,周身内力方始至柔至刚、忽柔忽刚、亦柔亦刚,终能疾雷过山而不惊,白刃交前而不举,此乃慧剑之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