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舒了一口气,雷鹏的讲话,已经深深地埋进了他的内心。
“各位臣工,雷鹏直言相告,徐福对他甚为敬重!”
“我朝必当广开言路,让大家畅所欲言,这是徐福的心愿。”
百官对徐福心悦诚服,他们也喜欢这种宽松、自由的政治环境。
“雷将军,你再说说‘盐铁和铸币权’的事情。”
“回皇上,汉朝初年,为了让百姓休养生息,朝廷推出了‘轻徭薄役’的策略。”
“百姓可以自由地炼铁、铸造钱币,买卖食盐,朝廷都予以鼓励。”
“后来,汉朝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开始增强,但百姓随意铸币,也造成了很大的混乱。”
“武定最终收回了铸币权,地方和百姓不得再私自铸币造钱。”
“这种由朝廷统一铸造的‘五铢钱’,很快的到了普及和推广。”
其实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统一了度量衡,这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强盛的根基。
徐福也深谙此道,他向百官说道
“要使新朝更加强大,必须拥有自己的货币。青铜造币,势在必行。”
“为此,我想专门成立一个造办处,由专人来负责。”
“大家说说,谁可胜任此项重任?”
徐福再一次注视着百官,他也在搜寻着合适的人选。
铸造钱币,犹如冶炼钢铁一样,是需要专业人员来完成的。
新朝最出色的“金人”木法沙,现在远在非洲,索罗老金匠已是垂暮之年。
久立在尚清岛炼铁,扎八在光明岛冶金,这两个人都抽不出来啊!
再说要铸造铜币,新朝目前还缺少铜矿啊!
怎么办?
显然铸币的第一步,首先是探明足量的青铜矿,再考虑人员不迟。
“魏新何在?”
徐福急忙召唤光明岛上的魏新将军。
“皇上,末将在!”
“魏将军回岛后,马上安排扎八停下冶金的任务,带领工匠进山探矿。”
“如果能在光明岛上寻到铜矿,那再好不过了。”
“光明岛上若没有铜矿的储备,便要去新的岛屿探寻。”
徐福向魏新吩咐道。
“是,末将记住了。”
“令狐御史,你最近要去趟大陆。”
徐福又向御史安排道,
“令狐御史前往汉朝,目的只有一个,便是搜集全部的汉朝货币。”
“并了解清楚汉朝的铸币工艺,也好为我新朝所用。”
“是,微臣领命。”
新朝欲铸造钱币的国策,算是已经基本定了下来。
还有一件事。
徐福又向雷鹏问道
“雷将军,徐福还有一事不明,请将军告知。”
“皇上何事不明,请尽管吩咐!”
“刚才将军提到了‘董仲舒’,还有他的政论,可否再讲讲?”
雷鹏见皇上兴致如此高,便又娓娓道来。
“董仲舒系武帝时期最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
“后又推崇孔孟哲学,被武帝采纳,推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现在汉朝已经确立了,以儒家理论为纲领的统治思想。”
“哦,……”
雷鹏今天几乎讲遍了汉朝武帝,现在所做的一切政绩。
徐福对汉武帝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汉朝能有如此作为的皇帝,倒令人敬佩不已。”
“新朝要向汉朝学习,我们不能闭门造车,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呀!”
徐福心中对汉朝有了全新的认识,他要好好谋划对汉的策略。
一场关于新朝内政外交的国策,通过朝会,被确立了下来。
徐福没顾上休息,他连夜召集了翁仲和赵明,要继续商讨国事。
“皇上,您应该好好休养一下,我们再议不迟!”
赵明发现徐福的身体瘦了许多,他有些心疼地说道。
“赵将军,不碍事!”
徐福微微一笑。
“是啊,皇上也要多保重身体才是!”
翁仲也不无关心地看着徐福。
“多谢两位爱卿的关怀,徐福‘福大命大’,呵呵!”
君臣三人开怀一笑。
翁仲和赵明现在是新朝的左右丞相,二人肩负着替皇上分忧的巨大责任。
“皇上,微臣今天在朝堂上,再一次领略了皇上的风采。”
“皇上越发显得沉稳而充满智慧了,令老臣敬仰不已!”
翁仲动情地说道,
“想我新朝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每前进一步,无不是皇上的英明决断。”
“微臣曾伴驾始皇帝,又有幸在皇上身边驱使,体会何其深刻,实在令人感慨万千啊!”
翁仲说着,竟然流下了热泪。
第二百九十三章围炉夜话
冬日,崇明岛上已是寒气袭人了。
赵明往火盆里,又填了些黑炭,火苗一下子窜了上来。
君臣三人围着炉火,不知不觉已聊到了深夜。
冰心给三人煮了驱寒的热姜汤,还备了一些糕点,亲自端了进来。
“皇上,你是铁打的身体,可别累坏了丞相!”
冰心故意说着,她其实在心疼着自己的丈夫。
“哦,还是皇后有心,快来喝碗热汤!”
徐福给翁仲递过去了一碗,赵明连忙自己动手。
“皇上,老臣自己来吧!”
翁仲赶紧起身。
“丞相坐着,徐福举手之劳而已。”
喝完了热汤,大家顿时觉得浑身暖和了很多。
“皇上,要不要再烫壶酒?”
赵明笑着说道。
“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我请二位爱卿喝‘青竹玉液’。”
“不过,……”
三人马上意识到,已经很晚了,管理内务的雁秋,应该早就睡了。
新朝到目前都一直保持着一项制度,所有的收获都要“归公”。
即使是皇上也不例外,也要将接受的馈赠或取得的礼品,全部上交“国库”。
这也是徐福自当上新朝皇帝后,立下的规矩之一。
“我去让雁秋拿出一坛来?”
翁仲自然要表态,但徐福马上阻止了他。
“还是我去吧,我家里的酒可是私藏的,不算公有的哦!”
赵明呵呵笑着,便起身出去了。
徐福和翁仲相视一笑,便又开始了闲聊。
“丞相,天天和娇娇,都长高了吧?”
“嗯,天天都快赶上他娘了。”
“徐明也窜高了一大截,现在和天天娇娇,都在三丫班里学习。”
“三丫?”
徐福一听到三丫,脸上的神情马上变得凝重起来。
“不知三丫现在可好?她和关飞的情况如何呢?”
就在二人拉着家常的时候,赵明风尘仆仆地回来了。
“啊,难道下雪了吗?”
赵明的身上,已经堆积了一层雪花,真的下雪了。
“今年的雪怎么来得这么早啊!”
赵明将一坛酒放下,抖了抖身上的积雪。
徐福起身,推开了窗户。
只见窗外大片的雪花,正纷纷扬扬地下着,外面已经是银装素裹一般了。
“好雪啊!”
徐福不竟脱口而出。
“皇上,如此雪夜良辰,是不是要赋诗一首啊!”
赵明说着,已经将酒倒进了温酒器里。
“应该先让皇上喝上几碗酒,这样才有灵感!”
知徐福者,赵明也!
翁仲微微一笑,他也知道皇上很有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