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纷纷发出赞叹声,他们各取所需,吃得十分惬意舒服。
院子里是亭台水榭,一池碧水里跳跃着火红的锦鲤。
一片翠绿的竹林,在微风中沙沙作响。
吃饱了饭,老人们可以去各自的房间里休息,也可以在院子里漫步。
这里的氛围安静从容,听不到惊涛骇浪的声音,也没有工地上那些嘈杂刺耳的响动。
除了李铁匠夫妇住在一间屋里外,其他四名老汉,刚好可以两两组合。
他们不愿意单独一个人住一间屋,那样就是住进皇宫里,也不会去的。
老年人最怕孤独寂寞,既然选择来到这里,就要彻底告别孤寂和忧伤的生活。
“咱们四个要怎么组合,才有意思呢?”
赵老头眯着双眼,他不知道又有了什么主意。
“老彼得是俄罗斯人,肯定有很多逸闻趣事,我老赵头喜欢听故事,呵呵!”
“我就和彼得住了,你们两个有没有意见啊?”
赵老头望着索罗和张老汉,在等二位表态。
“意见倒也没有,不过你既然听了故事,第二天就要替我们大家做点事才行啊!”
“做什么事啊?”
赵老头崛起了银白的胡须,他似乎感到有点不妥。
“事情我们还没有想好,不过你可要答应才行哦!”
张老汉显得比较深沉,他想着怎么戏弄一下赵老头,不能老让他占了上风。
“好好,我答应就是了,只要不是伤天害理的事,我老赵头都敢做!”
“不过,老彼得,你的故事可要精彩啊,不然,我睡一晚上,怕是全忘了!”
赵老头挠着头,他用企盼的眼神看着彼得,但愿不要让他失望才好。
“故事精不精彩,我可不敢保证。”
老彼得也笑着开口道,
“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哪知道你们爱听什么样的故事呢?”
“就讲讲你,你和彼得嫂子的事,呵呵,他们肯定爱听!”
赵老头坏笑着,他也确实是个宝贝,而且是个“活宝”!
第二百五十章授业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皇宫一侧的厅堂内,传出了孩子们稚嫩的诵经声。
这里便是新朝为孩子们开设的第一座私塾,也是重要的经堂。
徐福现在开始一步步实施着自己的新政。
他不仅倡导“上孝”,也非常重视“下效”。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让孩童可以进入学堂,这是一个朝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在新朝适龄的孩子有一百多人,他们无一例外地被安排进了学堂。
五岁以下的孩子被分在了“孩提班”,五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子同在“幼学班”。
三丫成为了孩提班的“班主任”,令狐风则是幼学班的“教导员”。
徐明已经六岁了,他和比自己年长三岁的天天、娇娇,同在幼学班。
而赵明和琳达的姑娘欣欣,今年五岁,自然去了孩提班。
关飞负气离开了崇明岛,他去济生岛主动“受苦”去了。
三丫现在没有太多的事可做,自从与关飞结婚后,她也不用再去侍奉皇帝了。
况且现在皇上身边有了三位夫人,就更不需要自己去添乱了。
与关飞的“那点事”,一直是压在三丫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但这种事情还无法摆在桌面上去说,三丫只能“认命”。
看着徐明和天天娇娇一天天长大,同样身为人妇的三丫,怎能不希望拥有自己的孩子呢?
但眼下是没有这个可能了,又或许自己永远也没有这样的命了。
现在能为孩子们上课,能够亲密接触到这些天真可爱的小家伙。
这无疑可以弥补三丫内心中的重大缺憾,是对她非常有好处的事情。
三丫完全投入进了这个充实,而且富有情趣的工作之中。
透过孩子们那清亮如洗的眼眸,就可以一下子看到他们的内心,以及全部。
这是让人非常愉悦的一种体验。
三丫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和满足,她把自己的热情,毫无保留地全部投入了进去。
作为老师,三丫自然要“恶补”各种文化知识。
她也通过孜孜以求地钻研先秦诸子的著作,使自己更加富有了内涵。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丫对孩子们轻声吟诵着《论语》,她也宛如一位谦谦君子一般。
孩提班的孩子们还比较稚嫩,他们刚开始接触诸子百家,尚处于开蒙阶段。
但三丫有的是耐心,她的眼里,每个孩子都像是自己亲生的一般。
相比之下,幼学班的学生就不怎么听话了。
令狐风虽然表面上不苟言笑,但他确是一位严肃的先生。
现在他是新朝的御史,平时为皇上徐福起草诏书,颁布法令。
又成为了一名御师,担当起了教书育人,培养新朝未来接班人的重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令狐风向学生们轻吟道。
“先生,孔子说的是,知道不如爱好,爱好不如乐在其中。”
天天抢先回答道。
“翁天讲的很好,这段话主要讲了学习的三个层次。”
“对待学习,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句话,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令狐风循循善诱,他在继续引导学生们研读圣贤的经典之句。
“先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发愤读书,直到老死。”
娇娇也开始回答先生的提问,她显得有些紧张。
“嗯,翁娇的回答也很好。”
令狐风在教室里慢慢踱着步,他不时观望着学生们的反应。
“徐明,你怎么看?”
徐明一直在认真听先生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他也若有所思。
“这个是说……”
徐明在心里又把这句话,默读了一遍,便开口说道
“认真读书连饥饿都忘了,以此为快乐,还能有什么忧愁呢?”
“就这样快乐下去,连自己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好,讲的很好!”
令狐风对聪明机灵的徐明大加赞赏,他感到十分欣慰。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令狐风开始吟诵《庄子》,学生们也跟着一起诵读……
三丫对博学多才的令狐风也是十分敬重。
令狐风为人沉稳内敛,一点也不张扬,这和关飞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现在三丫和令狐风同在学堂,自然渐渐变得相互熟知和亲密起来。
三丫不断向令狐风请教课业和其他文化知识,令狐风也是热忱以待。
“先生,孔圣人和老子相比,到底谁更胜一筹呢?”
三丫向令狐风提出了一个看似好笑的问题,但这确实也不太好回答。
“呵呵,三丫的这个问题问的好,问的妙啊!”
令狐风露出了难得的微笑,他便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