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好,曾子真不愧为‘宗圣’的美名!”
众人听完丞相讲的故事,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赵明显得有些局促,今天新朝畅谈“孝”,自己怎么也要讲个故事才行啊!
赵明清了清嗓子,他想到了一个“百里负米”的故事。
“末将才疏学浅,平时也没看过什么书,就讲个小故事吧!”
“子路也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他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常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
“他常常怀念双亲,希望父母也能享受到如今的奢华生活。”
“后来孔子赞扬说子路孝敬父母,是生时孝道,死后怀念啊!……”
赵明讲完,连连向大家拱手致意,显得十分谦卑。
“各位大人都讲了故事,那我也讲一个吧!”
雁秋从百官中走了出来,她看来也非常有兴致。
“巾帼不让须眉,雁秋尽管讲来!”
徐福感到无比畅快,看来今天的话题,确实让大家充满了感慨。
“我就讲一个‘鹿乳奉亲’的故事吧!”
“相传郯子父母年老,又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
“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了猎人。”
“猎人敬他孝顺,便以鹿乳相赠,并护送他出山……”
雁秋的故事讲完了,群臣又接着讲来许多关于“孝”的故事。
这种形式的议事,在新朝还不多见,但徐福已经完全认可了这种治国理政的方式了。
“今后,我们要在新朝继续广开言路,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不久,老彼得、李铁匠夫妇,以及赵老汉等老人,都搬来和索罗同住了。
他们老了吗?不,在这里,大家又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第二百四十九章养老院
“呵呵,欢迎你们啊!”
索罗张开了双臂,他首先迎接着赵老头和张老汉。
皇宫旁边是新建的一院住房,全部是按秦人的建筑风格而建的。
这是徐福亲自安排工匠完成的一项工程,与后世的“老人院”或“福利院”非常相似。
房屋的设置和内外的装饰,自然不用多说,十分的完备和精致。
包括楼梯、台阶和道路,都处理得平缓有序,充分满足了老年人出行的需要。
“索罗,你也舍得离开宝贝黄金了吗?”
“是啊,我要是一天看不到金子,恐怕人都没什么精神了,呵呵!”
赵老头和张老汉一见面,便打趣地和索罗开起了玩笑。
“老赵头,你是不是在玉米地里睡惯了,怕在这里,连觉都睡不着喽!”
索罗先斜眼看看赵老头,他知道赵老头种了一辈子庄稼。
岛上玉米的种植成功,他赢得了新朝百姓的一致称赞。
“索罗你说的没错啊,这不,我走哪都带着我的宝贝呢!”
赵老头说着,从包里掏出了两个玉米棒子。
他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显得十分喜爱的样子。
“呵呵,你别小瞧了我的宝贝,你就是拿两锭金子,我都不换!”
赵老头的年龄和索罗相差无几,都是七十多的人了,但他依旧有着顽童的性格。
“好吧,我哪有什么金锭来换你的宝贝哦!”
“你可看好了,小心宝贝长了脚,跑了!”
“哈哈,你们两个可真有意思!”
“我张老汉打了一辈子的鱼,只认准一个死理。”
渔夫张老汉也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他比索罗略小几岁。
“再狡猾的鱼,也有最终落网的时候,人就看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了。”
张老汉的话很富有哲理,索罗和赵老头听言,都一下子不说话了。
是的,人就是这样,离开了自己擅长的领域,就要重新认知自己。
这三个人在岛上都没有了亲人,他们能走到一起,也实属不易。
“老张头说的对,我们应该服老了,在这里好好享福才是正题!”
赵老头乐呵呵地说道。
这时,几名婢女朝他们三人走了过来,她们手里端着茶壶和茶杯。
“三位爷爷,大家喝点茶吧!”
其中一名婢女笑着说道,她看上去也就十五六岁年纪。
其他几个也都是十几岁的丫头,也不知她们都是谁的孩子。
“谢谢小孙女,是谁让你们来的啊?”
赵老头对几个小女孩十分喜爱,他关切地问道。
“小女是雁秋姐姐打发来的,也是翁丞相恩准的,听说这也是皇上的意思。”
“我们都是新朝工匠的子女,父母听说几位爷爷要来这里,也都非常支持。”
丫头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起话来,她们显然很喜欢与这几位爷爷在一起。
“雁秋姐姐说,几位爷爷都是新朝的‘国宝’,让我们尽心照料着,嘻嘻!”
丫头们毕竟都是孩子,她们的话语里,还透露出纯真俏皮的语气。
“呵呵,谁是国宝啊?”
李铁匠夫妇和老彼得,这时也出现在了大家面前。
李铁匠看着热闹的氛围,也开口说道,
“新朝没有把我们当废物,大家就要烧高香了,呵呵!”
“爷爷说哪里话,你们就是新朝最富有的财宝。”
“这,这话可是皇上说的呢!”
一名女孩瞪大了眼睛,很认真地说道。
“好好,我们便是宝贝,是宝贝!”
几位老者开心地大笑起来,他们确实不愧为新朝最值钱的宝贝。
大家相互问好,彼此关照着。
“爷爷们,哦,还有一位奶奶,请跟我们去饭厅用饭吧!”
小女孩又俏皮地说着,便开始指引着大家朝屋里走去。
“爷爷奶奶要听孙女的话,呵呵!”
大家一阵大笑,看得出心情都格外畅快。
老人们的饭食也是十分讲究。
面点和各色菜肴非常丰富,考虑到老人的脾胃虚弱问题,所有的饭食都比较细软。
蔬菜切得十分精细,肉食炖煮地非常酥烂,各种汤品,也是清淡爽口。
“太香了,这里竟然什么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