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莎最终还是开始了这个秘密计划,但她首先要过了冰心这道关才行。
皇帝的饮食现在全由皇后冰心负责,她在寻找机会。
丽莎是,她平时是不吃猪肉的,这个传统信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皇上最近没有出海,他每天基本都在宫里用饭,丽莎变得紧张起来。
“必须趁着皇帝在,赶紧动手,否则就失去了机会!”
丽莎心里给自己打着气,她从药袋里取了少许毒药。
“一定不能放多了,一定要记住!”
丽莎的双手又颤抖起来,她现在不能想太多了。
如果她一想到徐福及姐妹们对她的好,就会放弃的呀!
“丽莎,你最近的脸色可不太好啊!”
冰心看着一脸愁云的丽莎,关切地问道,
“是不是吃不惯宫里的东西,还是你想念远方的亲人了?”
丽莎不忍听到冰心关爱的问候,她要努力做一个冷血的人。
“姐姐,我没事的,这几日睡得不好!”
丽莎搪塞着敷衍过去,她急忙伸手帮冰心拾掇饭食。
徐福平时喜欢喝粥、吃大煎饼,这是齐人普遍喜爱的饮食习惯。
机会来了!
丽莎将毒药,悄悄倒进了稀粥里,当然剂量比较少,不会一下子就将人毒死的。
徐福回到宫中,这是他最放松,也是最开心的时刻。
“来,明儿快过来!”
徐福轻声呼唤着儿子,徐明便嬉笑着跑到了父亲身边。
徐明又长个了,他显得虎头虎脑,十分招人喜爱。
冰心已经将午饭准备好了,家里现在除了她、儿子,便只有丽莎了。
徐禄跟随肖克去了遥远的非洲,素素会时常跑到后山,她喜欢同以前的桃花村民们在一起。
还有圣山上的族人,他们都愿意素素能去陪伴他们,当然素素也十分乐意。
徐福坦然地默认着后宫的事情。
不管是冰心、素素,还是丽莎,只要大家相安无事,能开开心心的在一起就好。
“皇上,你总是忙忙碌碌的,也要关心臣妾的身体才是啊!”
冰心将一碗热乎乎的米粥端给了徐福,她故意说道
“丽莎最近的脸色很不好,她是不是生病了?”
徐福抬起头,听冰心说完,便马上看着默不作声的丽莎。
“哦?丽莎的脸色果然不好!”
徐福放下饭碗,便走到丽莎的身边,他伸出手来,给丽莎把脉。
“丽莎的脉象有点紊乱,明显有焦虑的症状,而且睡眠不足。”
徐福手一搭脉,便已诊断出了症结所在。
而丽莎的心跳,开始加速了。
“皇上说的太准了,难道他会发现我的秘密吗?”
丽莎非常紧张,她将手抽了回来。
“皇上和皇后多虑了,丽莎只是几晚没有睡好觉,并没有大碍。”
“请皇上和娘娘放心就是了。”
丽莎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她便向徐福催促道
“皇上日理万机,十分辛苦,还请多保重身体的要紧。”
丽莎端起了粥碗,递到了徐福面前。
“皇上赶紧趁热吃了吧,凉了就不好了。”
徐福端起了碗,便大口吃了起来。
一旁的冰心显得有些不自在,她便催促儿子徐明赶紧吃饭。
“明儿赶快吃,吃完了去找令狐叔伯,你的课业又要落下了。”
徐明现在和翁仲雁秋的孩子,一起接受着令狐风的教诲,令狐风自然成了御师。
徐福吃完粥,又痛快地吃了两大张煎饼,感到非常舒畅。
“多谢冰儿和丽莎,这顿饭我吃得特别的香!”
第二百四十八章老吾老
徐福从光明岛回来后,他的心情一直不错。
他将索罗老汉从光明岛上带到了皇宫,并让雁秋给他安排好了住处。
为了老人日常起居的方便,徐福还特意嘱咐雁秋,给索罗派了一名侍女。
这在岛上是绝无仅有的,连徐福自己身为皇上,都没有一名专门的女婢或侍从。
“皇上,老汉我不能坏了新朝的规矩啊!”
索罗颤抖着双手,他感动得泪流满面,并执意不要侍女来伺候他。
“我索罗的骨头,还硬着呢!”
徐福握着索罗的双手,他微笑着说道
“老人家是黄金铸就的,当然不用人来侍奉,呵呵!”
“不过,徐福我现在可不光为了您,我还要给你找几个伙伴,你说好不好?”
索罗听说皇上还要给别人派发“福利”,惊异地睁大了眼睛。
“是的,我们新朝走到今天,有无数个像您一样的工匠,他们都在默默劳作着。”
“现如今,大家都上了年纪,新朝百姓怎么能置之不理呢?”
徐福对新人“养老”的问题,看来也是早有考虑。
索罗听明白了,皇上没有忘记他们这些老工匠们,新朝的百姓们也没有忘记他们。
“老人家,您是新朝的‘金人’,我们还有一个‘铁人’,‘鱼人’,‘农人’,‘药人’……”
徐福想到了李铁匠、老彼得,还有农人赵老汉,医生孙老汉等等。
“你们都是我新朝的无价之宝啊!”
徐福说的没错,真是有了像索罗这样一大批工匠们,新朝才有了如今的发展规模。
这些人是不能,也不会被大家遗忘的。
他们理应过上安乐舒适的晚年生活。
为此,徐福还专门召集了翁仲和各位大臣,进行了商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徐福在议事厅内,向百官高声诵念道,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我新朝自当传承古圣先贤的遗训,始终以《孝经》为本!”
徐福心中不竟感慨万千,他要与臣子们畅谈“孝之道”。
“今日我们就聊聊关于‘孝’的话题,大家以为如何?”
“皇上心系百姓冷暖,不忘百姓生死,令臣子们感动不已!”
翁仲首先感叹道,他对此也是感同身受。
列位臣工也是不住的点头,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有谁能躲得过去呢?
“好,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徐福兴致盎然,他便先讲了一个舜帝以孝感动天地的故事。
“舜,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
“他们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
“又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他。”
“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徐福讲完这段流传很广的故事,百官开始议论纷纷。
“皇上,微臣也讲一个吧!”
翁仲紧接着也讲了一个“啮指痛心”的故事。
“相传曾参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世称‘曾子’,以孝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