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当其冲的就是黄金宝的头发和胡须,赶紧命人给他理了发、剃了胡须。
其他人也照猫画虎地进行。
他还规范了穿着和服饰,一律禁止在身上“作画”,还原正常人的衣着打扮。
魏新又开始了严格的军容军纪的操练,将这些散兵游勇们,来了一次改头换面的彻底革新。
接下来的事情,才是徐福最为关心和重视的。
那就是深入土著工匠们的生活,了解和掌握岛上冶炼黄金的法门。
岛上刚刚发生的变故,土著工匠们也都看在眼里。
他们与徐福虽然语言不通,但情感的表达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有几位年长的土著,纷纷聚拢在徐福身边。
他们一边表达着感激之情,一边还交流着一些看法和观点。
徐福都笑着一一点头,对他们表示了友善的态度。
徐福早在崇明岛就已经接触过土著居民了,这次还特意带了木法沙一起出海远航。
虽然这里的土著与木法沙部落族群,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但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善良纯真的本性,却十分相近。
他们都保留着最原始的生活态度,那就是勤劳、互助、坦诚、友爱的品质。
木法沙也显得十分兴奋,他似乎也找到了某种情感的碰撞。
好像见到了远方的亲戚似的,和他们友好地热聊起来。
但木法沙坦言,他也听不懂对方在讲什么。
他们更多的是在用眼睛、表情和肢体,以及内心在交流着。
一位年长的土著居民显然是他们的头领,他已经完全明白了。
眼前的这位气质不凡的年轻人,现在就是整个岛屿的首领。
不光来的人,现在还包括曾欺压过他们的匪徒,都要对年轻人惟命是从了。
他便号召岛上的所有土著居民,听从徐福的安排。
徐福非常感激这位土著头领。
“赵明、魏新,将大船上的食物和一些生活物资,拿出一部分来,和岛上的人一同分享。”
二位将军应声而去,看得出,这里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大家都在吃着非常简易而且卫生状况很差的食物。
徐福还交待着,
“将士们卸下铠甲,轻装上阵,就地搭建营房,准备在岛上小住一段时间。”
接下来的日子,徐福便亲自参与到了工匠们的劳作之中。
他仔细观察和询问金矿的开采和冶炼情况。
渐渐也明白了整个黄金加工的流程。
这种土法冶炼金子的年代已经非常久远了,当地的土著早在上千年前就开始了尝试。
他们无意当中发现了金矿的存在,并逐渐掌握了“点石成金”的方法。
这种古法炼金主要有手选矿块、砸矿块、石碾子碾矿块、筛矿、搅拌、拉流、化火等程序。其中工作量最大的数人工推石磨。
每盘磨5~6人推,古法炼金在矿石磨碎以后,就是“拉流”。
利用比重原理扫选出流板金,拉流的目的是把金子从矿石中分离出来,这个是“清流”。
这有点像淘沙金了。
目的就是把流板金变成毛金,通过这个程序,淘出的毛金纯度已经达到5到6成。
毛金淘出来以后,用酸性物质除去杂质,就可以冶炼了。
“真金不怕火炼”,大约半个小时以后,金块就会出现了。
一块重约50多克的金块,成色大约9成时,需要七八吨矿石才能炼出来。
炼金的最后一道工序叫做“化火”,这也是黄金冶炼最关键的一步。
化火时,先用旺火将坩埚烧红。
当熔炼的金水被提纯到一定程度时就倒入金模,黄金冶炼就到此完成了。
古法炼金的整个工艺全凭金匠的经验和感觉来掌握。
这几个老工匠从业已经几十年了,他们的技术非常娴熟,掌握“火候”也恰到好处。
“要说黄金是宝贝的话,这些化腐朽为神奇的金匠,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徐福心中感慨地说道。
第一百三十八章开山破石
徐福天生对矿产比较感兴趣。
他早年的修道经历,让他很早就接触到了各类矿石,并熟悉了它们的特性。
黑炭的发现,助力了炼制钢铁的技术发展。
现在金矿的出现,将大大增强新朝的货币储备和对外贸易,这一点无疑是极具战略意义的。
徐福考虑的自然很长远,这茫茫大海远比陆地宽广多少倍。
除了秦地,也就是汉朝所在的大陆,其他地方也必然存在着人类。
那将是更广阔的天地。
“有没有更加先进、更加强盛、更加文明的社会存在呢?”
徐福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将足迹踏上更远的征途,除了有先进的航船、锐利的武器外。
还要有人人都觉得贵重的金子,才能打开未来世界的大门。
世界上人们对黄金的认知程度是一致的。
在它面前,任何的语言差异、文字差异,以及生活和信仰等等方面的差异,都将微不足道。
金子会说话,这便是普世的法则。
接下来就要好好规划和建设这座金岛。
徐福首先带人开始勘察地形地貌,他要快速打造一个用钢铁铸成的城堡。
让这座宝岛成为推动整个新朝向前发展的强大引擎。
为了纪念此次的重大发现,也为了在新朝的版图上,再添加一位重要的成员。
徐福将该岛命名为“光明岛”。
也预示着新朝的未来充满希望、一片光明之意。
光明岛上水源却非常匮乏,由于植被稀少,没有一条地上河。
河谷多年干涸,已经见不到流水的痕迹了。
目前岛上的居民,是靠简易的海水蒸馏方法,来解决吃水问题的。
徐福尝了一口他们自制的淡水,发现水的杂质很多,提纯很不够。
这样的水如果长期饮用,会导致中毒。
徐福决定先从解决水的问题入手。
他继续采用“海水蒸馏”和“挖井汲水”两个办法。
海水蒸馏的方法,徐福早在尚清岛时就已经熟练掌握了。
他带领众人在海边先修造了很多小型的“厨房”,用坩埚盛水,木材加热。
并在坩埚顶部覆盖有凝结蒸汽的冷却装置。
目前岛上的条件有限,只能用一种宽大的树叶,做成圆弧状,扣在坩埚上面。
这种树叶锅盖里面,加装了一根木管,可以将冷却后的蒸馏水流入外部的盛水罐里。
这样取得了淡水虽然有限,但水的品质得到了提高和改善,也能缓解当务之急。
挖井的工匠也在奋力劳作。
经过近十天的努力,在地下五十米深处,终于凿出了地下水。
虽然水量不是很大,但这也足以满足岛上居民的生活所需了。
光明岛上一片欢呼,土著居民更是热泪盈眶!
他们在这生活了近千年,还没有掘取过这么深的地下水。
以前都是靠天饮水,多少年来渴死的或因水源问题得病死亡的人不计其数。
解决了水的燃眉之急,徐福进一步作了规划。
他召集新朝的全体人员“开会”,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徐福首先对赵明说道:
“赵将军带领船工加紧修复受损的航船,等船修好后,带一部分人员返回崇明岛。”
“一来向新朝百姓告知我们的近况,二来抓紧装载足量的黑炭、木材、钢铁等物资。”
“还有粮食等其他的生活生产资料,也要带来一些,以便支援光明岛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