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飞受到皇上的重赏,这多少让他从和赵明的“战斗”失利中,获得了些许安慰。
这种新型的钢材,不仅用在了军事上,还普遍用在了老百姓的生活之中。
钢刀代替了家用的菜刀,农具中的犁头和镰刀换成了钢制的刀刃,更加锋利。
这大大提高了农业种植和收割庄稼的速度和效率。
就连生活中使用的剪刀和绣花针也使用上了“钢”,这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革命性的。
雁秋和三丫现在成了实践新型材料的倡导者和引领者。
“来来,大家快试试这些‘钢针’!”
三丫兴奋地将泛着银光的钢针,递到了围观的姐妹身前,大家的眼睛不觉一亮。
现在雁秋和三丫一个是“剪刀派”,一个是“花针派”。
雁秋带着一帮妇女搞以“纺织”和“印染”为主的布匹生产加工。
三丫则成立了一个布匹深加工的“刺绣”和“缝纫”团队。
专门负责岛上居民的衣料和被褥等生活所需物品。
岛上还没有棉花,只能通过植物的根茎和皮质材料,提取丝麻,再纺织成布。
当然这种“纺织”技术还比较简单,远不如后世“黄道婆”的技艺。
但这种技术已经可以满足秦人的日常所需了。
丝麻有着很好的保暖性和透气性,秦人很好地利用了丝麻的这种特质。
加工出的布匹已经非常有质感了。
而且印染工艺早已在人们当中普及,这项技术,现在可以尽情地展示出来了。
聪明的古人很早就掌握了从矿物质和植物当中提取染色剂,对布匹进行染色。
而雁秋已经懂得从“铁粉”中提取色素来印染深色的布匹。
她还从紫草、栀子、红花等植物中提取鲜艳的色素,印染彩色的衣物。
丰富的色彩装点着秦人的新生活,雁秋的贡献绝不亚于那些成功的男人们。
同样不能埋没的贡献是属于三丫团队的。
钢针的出现,更加丰富了秦人的生活。
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可以在各种布匹上穿针引线。
她们游刃有余地施展着自己创造美的灵性和天赋。
从此秦人的服饰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了情趣。
如果在岛上可以展开一场“时装秀”或“选美”大赛的话,雁秋和三丫的联袂出演,一定会名垂史册的。
男人们也不甘寂寞,他们在“剪刀派”和“花针派”的鼓舞下,也成立了农业生产的“镰刀派”。
翁仲是首席专家,他与岛上的土著酋长呦呦联合出演。
他们在新朝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比武”,同样令全体秦人欢欣鼓舞。
现在新朝形成了物资储备岛、战略守备岛和政治核心岛,三大岛屿并存的格局。
徐福给储藏着大量黑炭的岛屿起名叫“济生岛”,其意也很深远。
新型材料的广泛应用,强力地推动了新朝的快速发展。
“新朝未来之路,还会很遥远吗?”
第一百一十八章复兴号
秦人的目光再次聚集到了“大船”之上。
赵明的超级战船就要下水试航了,大家都充满了期待。
赵明在抓紧做最后的调试,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将巨大的风帆在空中升降自如。
要知道给一艘船匹配多大的帆,这是有要求的,不是随便挂块布那么简单。
风帆是用丝麻布做成的,这种布料经过赵明长时间的测试,柔韧性非常好。
已经足可以抵挡海上飓风的袭击。
桅杆不用说了,就像把一棵千年古松栽在了大船上一般。
关键的是绳索,至今赵明也没能找到一种坚固耐用的材料。
如何制作出他所需要的高强度的绳子,这让赵明十分头疼。
最后赵明还是选择了麻绳,为了提高麻绳的韧性和抗拉性,赵明尝试了很多办法。
但效果都不理想。
最后还是李铁匠“救了他”。
李铁匠知道赵明出现的难题后,他主动找到了赵明。
“我有办法可以将麻绳变成铁绳!”
赵明又惊又喜,赶紧追问道:
“老伯有什么好办法,就赶快告诉我吧!”
李铁匠叫人拿来一根细麻绳,并命人烧开了一锅开水,将麻绳投进锅里烫煮。
待麻绳松软脱桨时,赶紧取出来,并与他带来的“宝贝”混在一起。
李铁匠将加工好的麻绳递给赵明,让赵明测试这根麻绳的坚固程度。
赵明接过绳子,仔细看看,发现麻绳变得又粗又硬,而且颜色发黑了。
他叫来几名士兵分成两队,进行“拔河式”拉拽试验。
结果一方士兵被拉倒了,绳子却完好无损。
赵明大喜,他又命人找来大石块,进行“承重测试”。
原来的麻绳坠了一块石头就已断了,而李铁匠的麻绳坠了三块同样的石头,竟然纹丝不动!
太神奇了,赵明一脸茫然,不知李铁匠是怎么变的戏法?
“我在麻绳中混入了铁粉,可不就变成铁绳子了吗?”
李铁匠呵呵一笑,他解释道。
“原来如此!”
赵明恍然大悟。
解决了绳子的问题,再粗壮和沉重的桅杆及布帆都不怕拉拽不了了。
赵明用这种铁绳牢牢将桅杆四下拉拽并固定在了甲板上。
布帆同样用这种铁绳穿起来,可以非常牢靠地绑在桅杆上。
现在一切就绪,只待东风了!
试航开始了。
几乎所有的秦人都聚拢在岸边,他们要亲眼目睹大船是如何起航的。
徐福、冰心和翁仲等文武大臣,纷纷登上大船。
他们是大船试航的第一批旅客,当然也是最为重要的客人。
赵明对他的超级大船虽然充满了信心,但也无可避免地开始紧张起来。
吉时已到,徐福站在船头的甲板上。
他低头看看聚集在岸边的老百姓,又看看严阵以待的赵明和各位船工,大家都在翘首以待。
“启航!”
徐福发出了一声命令。
一声令下后,六十位船工在同一时间开始奋力摇橹,整齐的节奏、相同的角度。
大船开始慢慢移动,岸边的百姓也开始发出了欢呼。
大船驶进了深水区,赵明便下令升起风帆。
风帆早已准备就绪,船工们先升起了桅杆上的主帆,是一高一低、一大一小,两块布帆。
接着赵明又下令升起了船尾的两块副帆,这两块副帆较小,但作用却非常大。
它们可以调整风向和控制航速。
如果主帆是大船“发动机”的话,副帆便是“方向盘”和“离合器”。
风帆在海风的作用下,吃满了劲,开始发力。
大船开始快速行驶,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徐福携众人走向了船头,海风在耳畔呼啸着。
大船就如一头跃出海面的鲸鱼,正在乘风破浪、所向披靡!
这种体验简直太神奇了!
徐福的内心又一次被强烈震撼了,与之相似的体验来自于他第一次骑乘大白鹤。
那也是上天入地般的惊险和刺激体验。
今天是第二次,这一次除了刺激,徐福感到了一种更沉稳和踏实的感觉。
徐福需要这种感觉,新朝更需要这种强大的承载力和冲击力所带来的激情和自信。
大船继续向深海挺进,船身两侧飞溅起巨大的浪花,也发出了澎湃的飞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