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费了这么大力气,才把白马套住,怎么能轻易放手呢?”
就这样白马拖拽着紧紧抓着绳索的呦呦,在山间狂奔起来。
呦呦被带出了很远,可他始终没有松开套马杆。
最后呦呦竟昏厥过去了!
等呦呦醒来后,他被族人救了回来,浑身都受了伤。
呦呦整整休养了几个月,才渐渐好转。
但倔强的黑人酋长,怎么会被这点困难吓倒呢?
呦呦决定再次向白马发起挑战!
终于在一次驱赶马群的行动中,呦呦准确地将套马杆套在了白马的脖子上。
也许这次是白马心甘情愿地要成为呦呦的伙伴吧。
它并没有像呦呦想象中的那样,戴着套马杆疯狂地挣扎、奔跑,与人类展开较量。
而是顺从地走到呦呦面前,向他俯首称臣了。
这便是马强悍和温顺的天性。
它既有对自然界不屈的抗争态度,也有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合作精神。
天地之间自从有了马这种生物,便注定了它们与人类不解的渊源。
呦呦十分欢喜,他对白马也是疼爱有加。
他并没有立刻骑上去的想法,而是与白马一同平等友善地生活了一段时间。
白马成了他忠实的伙伴,呦呦与它形影不离。
其他的马匹也都靠近了人类,族人和马群建立了非常友好和睦的关系。
他们就这样在一起生活着,彼此懂得尊重和平等的意义。
后来呦呦骑着白马和族人渐渐离开了山坡,向海边迁徙,马群也将栖息地迁移到了海边。
人类就这样和马群建立了稳固和谐的关系,直到现在。
徐福现在出去巡游的时候,也可以骑乘着马了。
当然马车也应用而生,马对整个新朝的发展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徐福非常重视马的饲养和繁殖问题,他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內史”的职位。
让专人负责饲养和训练马队,这对徐福来说,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派去挖掘和转运“黑炭”的船只,最近忙碌地在海上奔波着。
大量的黑炭被运到尚清岛上,那里的炼钢炉烧得更旺了。
李铁匠现在绝对是“国宝级”的大师。
他炼制钢铁及打造兵器的技术堪称世上一流,没有人能赶得上他。
李铁匠对整个炼钢的工艺流程娴熟于心。
从原铁矿石的遴选,到高温冶炼,再到淬火冷却、反复锻造。
其间还要不断鼓风,控制灰分等等。
炉温高一度或低一度,他都会敏锐地捕捉到。
俗话说“百炼成钢”,要得到一块优质的钢铁,可以说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稍一疏忽就会前功尽弃。
李铁匠整日坚守在炼钢窑中,他的身体已经吃不消了。
这样一种高耗能、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如果没有一个“铁打的身体”是无法胜任的。
李铁匠也知道自己年老体衰,很难再坚持下去了。
他便努力培养新手,准备多带几个徒弟才行。
现在从崇明岛上来了几个黑人,这让李铁匠非常高兴。
黑人的身体素质比秦人明显强了许多,他们天生对高温高热有着较强的耐受力。
而且爆发力出色,对于炼钢这种特殊作业,非常适合。
李铁匠注意培养他们,尤其对一个叫“久立”的年轻人,十分器重。
久立十七八岁的样子,身上的肌肉圆润饱满,浑身都散发着充沛的激情和活力。
这正是李铁匠需要的好苗子。
久立非常虚心认真地跟着师傅学习,他好像天生就喜欢干这一行。
从早到晚都耗在窑里,连吃饭睡觉都不离开。
李铁匠十分满意,便逐渐把炼钢过程中,最核心的元素“碳”的应用技术,传授给了久立。
李铁匠相信久立会成为他很好的接班人。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钢好不好,最后都要经得起检验才行。
李铁匠现在越来越自信了。
他们打出的钢刀更加的坚固耐用,可以用“削铁如泥”来形容。
用钢打造的箭头也更加犀利无比,可以射入坚石,穿透敌人的胸膛。
这将大大提升义军的战斗力和威慑力。
徐福让装备了新型钢刀和钢箭的义军将士,展开了一场演习。
以便更好地测试新式武器的威力。
演习的队伍分别由关飞和赵明率领,翁仲是总指挥。
队伍开赴到崇明岛的火山脚下,这里更加开阔,非常有利于义军布阵演练。
而且也不至于影响到百姓的正常生活。
义军和“敌军”依山相对!
“敌军”采用“大举进攻”的策略,频频向对方展开攻势。
而义军采取“欲擒故纵”的战术,将来敌步步引诱至腹地,准备一举歼灭。
关飞想趁此机会,好好杀杀赵明的锐气。
自从赵明造大船以来,把新朝百姓的眼球都尽数吸引去了,关飞便产生了失落感。
虽然自己发现了“黑炭”也备受大家的关注,但关飞心里始终觉得自己“矮”了对手半截。
关飞把赵明当成了“对手”,他时刻都在和赵明做着比较。
这便是关飞一贯争强好胜的性格。
其实在徐福的眼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二人各有千秋。
在他们之间建立一种良性的竞争关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关飞是“敌军”首领,他首先向赵明的“义军”发难。
他命令主力军队从中路猛攻,想凭借强力冲散和打乱义军的阵营,再从乱中取胜。
赵明早已看出了关飞的意图,他令义军“值守不出”。
想消耗一下关军的锐气,再行诱敌深入之计。
关军频频叫阵,并搭上云梯,准备“攻城”。
赵军坚守“城池”,与登上城头的关军展开了厮杀。
关军将士齐拥向城池四周,想以“围城”之策,逼迫赵军出城应战。
关军在表面上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赵军似乎早已丧失了斗志一般。
“呵呵,这下赵明气数已尽矣!”
关飞正在得意,他似乎已经稳操了胜券。
就在大家都以为赵军将要弃城出逃之际,关军的身后忽然想起了一片喊杀之声。
“杀啊!冲啊!……”
赵军不知何时竟然迂回到了关军的后面。
关飞急令将士掉转方向,回击后方之敌。
与此同时,赵军的城门大开,赵明指挥大军,杀入关军之中。
关飞腹背受敌,最后只得“缴械投降”。
关赵之战,最终以赵明的胜利而告终。
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落幕,双方斗智斗勇,无一懈怠,这让翁仲和徐福大为满意。
演习对新制的兵器,有了直观的测试结果。
钢刀所向披靡,可以轻松砍断旧时的铁刀,劈开将士身上的甲胄。
当然双方只是演习,不会真正伤及大家。
徐福果断地弃用了以前的铁质兵器和士兵的盔甲,一律改用新型武器和装备。
并且徐福通过此次对抗演习,还发现了义军在排兵布阵上的不足和缺陷。
他责令翁仲加强训导和演练。
徐福重赏了李铁匠,当然还有发现新型燃料的关飞和张鹏。
这种黑炭的发现和使用,成为了推动整个新朝快速前进和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