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眼前一亮,原来赵明在船头部位开了个洞,人可以从这钻进大船的腹内。
待人进去后,木板又合拢起来,一点都看不出痕迹来。
徐福首先进入了船舱的底部,这里又分了两层。
最下面的一层显然是储备物资的地方,但在船身两侧,又开着许多圆孔。
赵明向皇上禀告道,
“皇上,这些圆孔是供船夫摇橹划桨的。”
聪明的赵明早已考虑到了大船启动的问题。
在启航的初始阶段,必须有强大的人力来摇橹划桨,才能使大船进入海里的深水区。
然后才可以借助风帆继续远航。
“非常好!”
徐福不由自主地赞叹道。
这些圆孔两边各有三十个,每隔一丈就有一孔,要有六十位船夫同时操作才行。
待大船启动后,船夫便撤回船橹和桨板,圆孔又封闭起来,防止海水倒灌而入。
底仓的第二层是供船员睡觉的地方。
当然甲板上也有卧房,这里是供战时或遇到极端恶劣的气候时备用的。
可以更加保障船员的休息和安全。
徐福十分高兴,他又信步走上了甲板,工匠们正在忙碌地安装桅杆和组装各类配件。
木法沙兴奋地跑到皇上面前,他已经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和秦人交流了。
木法沙一边说话,一边又用手比划着。
徐福明白他说的意思,木法沙非常勇敢和卖力,这根擎天一柱的安装,他表现得最出色。
木法沙抬头指着桅杆上的风帆,得意地告诉皇上:
“皇上,那桅杆顶部的绳索是我爬上去安装的,其他人都无法完成。”
徐福对木法沙大加赞赏,他也对赵明及其他工匠们,提出了褒奖。
徐福对赵明非常满意,他高兴地说道:
“赵将军胆魄超群,能设计制造如此庞大的战船,堪称壮举!”
“我与新朝的百姓恭候佳音,还望赵将军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啊!”
“请皇上放心,末将定当尽职尽责,早日向皇上复命!”
赵明信誓旦旦地说道。
徐福满意而归,他把大船不日即将完工的喜讯告诉了皇后冰心,冰心十分高兴。
但令冰心更加开心的是,她的两只大白鹤也“后继有人”了。
一只小鹤破壳而出,冰心一直在等着徐福回来,并兴奋地告诉了这个喜讯。
徐福也很开心,他俩相携着朝宫中的后院走去.
那里有一片竹林,是专门辟来给大白鹤生活的乐园。
徐福和冰心到来时,大白鹤发出了高亢的鸣叫。
好像在欢迎主人的到来,又好像在骄傲地表达着“初为父母”的喜悦之情。
这对白鹤比人类更具情感意识,它们彼此的忠诚和爱慕,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夫妻少。
相反它们从一而终、白首不相离的品质,更加令人称颂。
也会让那些朝三暮四的世人感动汗颜和惭愧。
小白鹤娇弱地发出“唧唧”的低鸣,这是它对生命的讴歌,也是它对父母的赞歌。
生命从来都是从脆弱变成坚强的,这种成长,需要父母的呵护与鼓励。
大白鹤不会愧对“父母”的称谓,它们幸福地围绕着自己的宝贝。
这便是一生一世的守护与陪伴。
徐福深情地搂住冰心,他们相互幸福地对视一眼。
两人爱情的结晶已经在冰心体内孕育着了。
这将是人生最幸福、最甜蜜的祝福和期待!
“过不了多久,我也要当父亲了!”
徐福幸福地望着冰心。
第一百一十六章新朝
玉米熟了!
金秋的海岛和风荡漾、美丽妖娆。
到处飘散着粮食醉人的清香,一棵棵玉米就像一个个英姿飒爽的士兵。
昂头挺胸、整齐划一,好像正在等待人们的检阅一般。
沉甸甸的玉米棒垂挂在腰间,正在挥手向勤劳的新朝百姓致意。
又是一年丰收季,崇明岛上的人们已经准备好了各种收割的工具。
他们在徐福的亲自带领下,热火朝天地展开了收获的战斗。
岛上现在有了马,这些马不是秦人从大陆带来的,而是人们后来驯养的“野马”。
并由它们产下的后代,经过繁殖而来的。
马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也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至于行军打仗,现在马还没有用武之地。
不过马可以随时满足人们战时的需要,这是自然赋予这种生灵独特的天性和优势。
先说说“野马”。
当时发现它们的是岛上的土著居民,呦呦酋长是发现野马群的大功臣。
在秦人还没有来到岛上时,野马群就生活在岛上的一处低洼之地。
那里水草丰盛,一片开阔。
呦呦从小跟着年长的族人,出去打猎,他们一般都在追捕羚羊和野兔之类的动物。
呦呦的族群是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迁徙生活的,就如同那些野生动物一样。
也在追逐着河流和水草,一年四季不断变换着居住地。
族群会选择在大火山的南部居住,那里日照充足,草木繁茂,可以很好地捕到羚羊和野兔。
但海岛的面积毕竟有限,几年过去后,大火山南部的这片草原便出现了沙化。
这是人和动物过度繁殖和猎取造成的自然生态的失衡。
族群被迫往火山的北部迁移,在那里,人们发现了一大群健硕雄奇的野马。
这种物种非常神奇,它们矫健的身躯比牛羊更加富有野性。
奔跑起来如闪电疾风一般,实在令人惊叹!
野马群一看到人类的身影,便警觉地朝山下更加低洼之处移动。
土著族群和野马群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从此便遥遥相对,互不侵犯,各自过着悠闲的生活。
野马给年幼的呦呦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他梦想着如同野马一般在山间自由奔跑。
或者可以骑在马背上,更加充满激情地去呐喊。
呦呦暗暗发誓:
“我要骑上一头最雄壮的马匹,让马群成为族人的‘另一双腿’。”
后来呦呦长大后当上了部落的酋长,他便试图驯服野马,让马成为族人的坐骑。
野马群中也有首领,那是一匹浑身雪白的马。
它在马群中十分显眼,总是引领着马群在迁徙活动。
只要它率先奔跑起来,马群便尾随着狂奔。
当它安静下来,马群也围绕着它,低头静静地吃草。
呦呦观察了多日,逐渐摸索出了马群活动的规律。
他和族人商议,制定出了一套擒获大白马的计策……
首先呦呦让几个族人去驱赶马群,在马群有可能奔逃的路线上提前设置了绊马索。
如果大白马被绳索绊倒,呦呦便甩出套马杆,套在它的脖子上,然后制服它。
一切的设计看似天衣无缝了,可他们却低估了白马的能量。
这匹大白马何其雄健,怎可被人轻易驯服,呦呦的几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呦呦并不气馁,他又尝试着新的方法。
一次呦呦和族人绊倒了白马,呦呦迅速将套马杆甩在了白马的脖子上。
几个族人便使劲拉拽着绳子,拼尽全力要将白马制服。
可是白马发出一阵嘶鸣,将脖子高高扬起来,想要挣脱绳索。
执着的呦呦紧紧抓住了套马杆,他心里憋着股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