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新娘的脚一旦与土地接触,难免会触犯地神,因此,必须铺上毡或席来避免。
当新娘来到新房门前时,还要从马鞍上跨过去,以示平安。
“拜堂”是新娘过门后拜见天神地祗、男家祖宗、公婆亲戚及夫婿的仪节。
这一仪式要在新婚的第二天清晨进行。
第二天琳达沐浴后,由赞者引带着去见“公婆”。
琳达双手捧着盛有枣子和栗子的竹盘,走到“公公”翁仲的坐席前,脸向东行拜礼。
然后上前一步,跪坐下,把竹盘摆在席上,翁仲用手抚了一下,站起来回拜。
琳达再行拜礼,然后下堂,从女随从手里接过盛有肉干的竹盘。
她走到“婆婆”雁秋的坐席前,进行如同刚才一样的仪式。
接着,“赞者”代替公婆向新娘行一种以甜酒赐给新娘的礼节。
然后,新娘再用根据规定准备好的食品向公公婆婆行馈食礼。
以表示公公婆婆的生活,今后要由她来照料。
仪式看上去有些繁琐,但也确实充满了趣味。
“真有意思,呵呵!”
老彼得有点晕头转向了,但他非常喜欢这样的感觉。
第三天,在公公婆婆和媳妇相互敬酒之后,公公婆婆由西阶下堂。
新媳妇由东阶寓意主人的方位下堂,显示新媳妇已取得了接替婆婆做家庭主妇的资格。
经过这一系列仪式,新媳妇才算正式成为夫家家族中的一员。
古往今来,酒筵几乎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
“吃喜酒”已成为民间举行婚礼的简称。
当然,酒筵有繁有简,规模不等。
但最主要的意义,则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
因此,酒筵也是婚礼中最具有象征意义的环节。
徐福早做了安排,酒筵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新郎新娘的酒筵并不和众人在一起,而是在新房中专设一席。
新郎新娘在司仪的指挥下,相对而坐。
按照一定的程序服用一些饭菜酒食之后,即告撤席,时间不是很久。
在酒筵上,最具有意义的仪式莫过于“合酒”了。
“合酒”,是以线相连,新郎新娘各执其一,相对饮酒的仪式。
酒杯一分为二,象征夫妇原为二体;
以线连柄,则象征两人通过婚姻而相连;合之则一,象征夫妇虽两体犹一心。
当新郎将新娘迎入新房后,两人一起在婚床帐中女左男右对坐。
随后由前来参加婚礼的女宾或司仪边唱边向帐中抛洒金钱彩果,即所谓“撒帐”。
接着,将一些预先从新郎头上取下的头发交给新娘。
让她和自己的头发梳结在一起,称为“结发”。
这以后,新郎就从床上下来,到外室接受亲友道贺,招待众人参加酒筵。
而新娘则仍然在帐中继续安坐,直到酒筵结束,新郎再度回房为止。
赵明又喝醉了,不过这次醉酒他是心里有数的。
“琳达,我,我回来了!”。
赵明醉意朦胧,但他的心中像被灌了蜜一般。
第八十七章呦呦酋长
皇帝徐福这几日的心情格外畅快。
他亲自参加了赵明和琳达的婚礼,看到秦人与外族能够联姻,这让他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老彼得一家非常满意,他们对皇上和皇后,表达了最诚挚的谢意。
“感谢皇帝陛下,您的安排简直无微不至,令彼得一家万分感动!”
婚礼的欢庆持续了三四天,老彼得整日喝得醉醺醺的。
他也领略了中国人的热情和豪放,其实一点也不比俄罗斯人差。
中华民族的友好盛情,也丝毫不亚于俄罗斯名族。
徐福在婚礼上,还特意邀请了岛上的原土著黑人酋长,一同来参见聚会欢庆。
黑人酋长不胜荣幸,他携带夫人和几名部落首领,并带着自制的美酒和烤肉来了。
“皇上,请亲自尝尝我们自酿的美酒,还有喷香的羊肉!”
这充满异域风情的美酒佳肴,让秦人大饱口福。
尤其那肥美鲜嫩的“烤羊肉”更让人赞不绝口。
当地的土著人烤制羊肉有他们独到的方法。
当然食材的独一无二,是无法替代的。
这种羊只吃碱草,肉质细腻而无膻味。
土著黑人将狩猎回来的羊,打理干净后,便在帐篷外架起篝火。
待浓烟过后,便将整个羊架在火上烤制。
在烤制前,他们还将河里特有的一种黑泥巴均匀涂抹在羊身上。
包括已经掏干洗净内脏的肚子。
崇明岛上的这条河,水量充沛,味道甘甜爽口,还有一种淡淡的清香。
这条长河流经肥沃的火山灰沉积的平原,携带了大量的矿物质。
当然那时的人们,还无法知道矿物质的存在。
不过,在岛上的土著黑人族群,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上千年了。
他们的身体状况普遍都比较强壮,平均寿命也可以达到七八十岁。
这和他们长期饮用河中之水,不无关系。
黑人酋长的名字用他们的语言表达出来,没有人能听懂。
但通过音译,可以叫作“呦呦”。
这种简单朴素的代号,让酋长本人也感到十分开心。
那天在婚礼的宴会上,徐福坐在主席的位置上。
一边是俄罗斯人老彼得,一边是黑人呦呦酋长,徐福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
徐福的理想是“与民同乐”,“普天同庆”。
他绝不会通过东征西伐和屠戮生灵的手段,去赢得自己的统治地位。
秦始皇永远是他的一面镜子和反面教材,他不会重蹈大秦的覆辙。
徐福自幼入观,“清静无为”和“亲民容和”的思想,已经深入了他的骨髓。
徐福的做法是明智的。
他的亲民政策,在岛上的土著黑人族群中,赢得了普遍的认可和支持。
呦呦酋长召集了整个岛上的黑人部落,动员了五六百名身强力壮的黑人。
他们主动参与到秦人建设新家园的队伍中。
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同样赢得了秦人的高度赞誉。
两个名族融合在了一起,彼此增进了理解和包容,并建立了良好的感情。
徐福任命呦呦酋长为新朝的“廷尉”,并对各部落首领分封为“少府”。
他以秦朝的旧制,举行了敕封仪式。
土著黑人现在可以和秦人一样,正常参与新朝的政事,包括军队的入编和日常的训练。
为了显示土著黑人对皇帝敕封的感激之情,呦呦酋长从族群中精心挑选了一名妙龄女子。
“皇上,这是我们族群中最美丽的女子,她的心比金子还宝贵!”
“希望她能做皇上的妃子!”
“这!……”
徐福感到非常为难,他不愿意在新朝中建立“妻妾成群”的婚配制度。
首先自己就希望能够“从一而终”,拒绝一夫多妻或多妾的旧习。
但在眼下,新朝急需搞好和一切外来氏族的关系。
一来为了新朝能够建立稳定的政治环境,以利于其自身的发展。
二来为了快速扩大人口基数,才鼓励秦人和外族通婚。
如果自己始终坚持一夫一妻的制度,那会在客观上制约人口的繁衍生息。
徐福对此感到非常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