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是什么玩意?”
赵明感到十分好奇。
“吧嗒!吧嗒!”
面前的老汉吸了又吐,吐了又吸,好像很舒服的样子。
长者把嘴里的烟斗递给了赵明,示意他也吸两口。
赵明一双眼睛睁得溜圆,他小心翼翼地轻轻吸了一下。
“呸呸!”
赵明被烟呛得不行,连忙摆手,让老汉拿走。
老汉接过烟斗,却从容不迫地吸起来。
他又从怀里取出来一个亮晶晶的瓶子,双手递给了赵明。
老汉示意赵明打开,并做了一个喝的动作。
“这又是什么稀奇玩意?”
赵明将瓶子拿过来,仔细看看。
发现这个瓶子倒十分精致,好像是银子做的。
瓶子是扁的,略有弯曲,呈圆弧形,上面刻有狩猎的图案。
赵明心中欢喜,这东西他喜欢,他打开瓶塞,一股浓烈的酒精味道散发了出来
“呵呵,这个好!”。
赵明一阵兴奋,他确定这是酒,便将鼻子凑近闻了起来。
老汉微笑着看着赵明,眼睛里有种鼓励他的意思。
赵明这下不敢轻易尝试了,他又把瓶子还给了老汉。
这时,旁边的一个壮汉走向前来。
他不知什么时候拿来了两个同样亮晶晶的小银碗,放在了老汉面前。
老汉便将银壶里的酒,倒了进去。
老汉给赵明端酒,自己也端起一碗。
他先一口将碗中的酒干了,便注视着赵明。
赵明完全懂得,这是老汉在给他敬酒,于是一仰头,也把酒喝干了。
“好辣!”
“咳!咳!”
这种酒十分浓烈,赵明感到嗓子里火辣辣地。
不过天生好饮酒的赵明,倒也能适应这种味道。
而且这种酒除了辛辣之外,回味绵长,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畅之感。
这几个人见赵明喝干了酒,都舒心地相互看看,好像感到十分满足的样子。
那名壮汉又在茶桌上,用手指蘸了点水,在桌子上写了些字。
赵明凑过去看,原来他在用汉字表达着自己简单的意图。
壮汉边写,边声情并茂地比划着什么,赵明渐渐明白了他的意思。
原来他们一家来自遥远的俄罗斯,老汉是他和另外一个壮汉的父亲。
妇女是他的嫂子,少女是他的侄女。
这一家人幸运地在海难中活了下来。
能够在千里之外的大海中遇到“秦人”,这让几位俄罗斯人,也感到了庆幸和温暖。
老汉刚才拿出的烟斗和烈酒,已经是他们一家最珍贵的见面礼了。
其他的食物和水等等物资,早已消耗殆尽,再也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赵明已经明白了,这几位俄罗斯人的来历和想要表达的心意。
他虽然不知道俄罗斯准确的位置,但他知道这个国家远在大秦的北面。
也是一个勤劳勇敢而又热情奔放的名族。
俄罗斯人中的那名少女十五六岁年纪,她显得面色苍白,虚弱无力。
少女的母亲一直焦虑地陪伴在她身边,他的叔叔给赵明说明了情况。
“侄女因为肠胃感染,一直在腹泻。”
赵明赶紧叫来军医,给女孩诊治。
军医经过诊察,确定女孩得了肠炎。
哨所缺少药材,必须想办法给她消炎和补水,否则生命就会出现危险。
赵明果断地命令士兵驾船,将这一家人送回尚清岛。
一来救治女孩,再者让其他人也可以在岛上休养。
赵明还给皇上写了封奏折,说明了这里的情况。
小船便载着俄罗斯人出发了。
老汉执意要将自己心爱的烟斗和酒壶送给赵明。
赵明再三推辞,最后只把银制的酒壶留了下来。
那个烟斗实在无福享用,就还给老汉了。
第八十三章赵明喝醉了
小船到了尚清岛。
岛上的秦人又一次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纷纷赶来围观这几名俄罗斯人。
他们的长相太过奇特,怎么能不让人好奇呢?
徐福看过赵明写来的奏折后,才知道了他们的身份。
他友好地安排来人在岛上休养,并及时让医生给俄罗斯少女看病诊治。
徐福通过壮汉的讲解,慢慢了解了一些俄罗斯国的情况。
这个国家地广人稀,一年之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冬季度过的。
他们擅长狩猎和酿酒,不过寿命似乎比秦人要短一些。
这个壮汉名叫彼得,那名患病的女孩叫琳达。
壮汉的父亲老彼得,是个十分勤快的人,他并没有在岛上一天闲着,而在岛上四处观赏。
秦人都在友好地同他打招呼,他看到秦人也是十分勤劳能干的。
老彼得对匠人们的出色才能赞叹不止。
尤其对那些石刻和木雕技艺,更加感兴趣,他仔细观察着,不住地点头。
老彼得具有丰富的生活和生产经验,他在俄罗斯时,就是一名远近闻名的“多面手”。
对各种木材的了解和使用,远胜于眼前的这些秦人。
俄罗斯属于寒带气候,境内有大量多年生的松木和灌木,老彼得懂得如何有效使用木材。
他的家就是用整块的松木建造成的,各种生活和生产用具,也都离不开木料。
而且老彼得最拿手的就是如何将木料加工成“木炭”。
现在老彼得的经验可以用来指导秦人炼钢的操作方法。
老彼得注意到秦人在炼钢时,大量的木材并没有充分燃烧。
得到的木炭灰分太多,燃烧比过低。
他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直接向皇帝徐福做了报告。
“什么?你懂得如何加工‘木炭’?”
徐福感到非常震惊,他对这位好心而又充满智慧的老人,心存感激。
他便亲自陪同老彼得去炼钢窑里指导大家的操作。
“要选用优质的松木,作为原材料烧制木炭。”
“在取得木炭后,再用更加耐用的木炭,充分燃烧来炼制钢铁。”
老彼得很认真地告诉工匠们。
这样做,果然提高了炉温,也节约了大量的木材,徐福十分高兴!
他对这位外国老头充满了敬意,他决定暂时留下老彼得,让他继续指导工匠们的生产。
老彼得也欣然接受了。
同样对岛上的秦人在生活和生产中,给予指导和帮助的是彼得的嫂子,她也没有闲着。
彼得的嫂子是个勤劳聪明的俄罗斯妇女,生活给了她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她要将自己织网捕鱼的技能,悉数传授给岛上的居民。
在这之前,秦人只会使用简单的钓鱼和捕鱼的方法。
而彼得嫂子,已经可以熟练应用大网联合捕鱼的技能了。
她首先教妇女们如何织网。
以前秦人是摸索着织的单层渔网,彼得嫂子教会她们如何织“三层渔网”。
这种新型渔网开洞有大有小,且互为补充。
可以捕到大小不等的鱼,而且撒网和收网的方式,都得到了改进。
妇女们也喜欢上了这位俄罗斯大姐,这就是共同劳动,带给人们的信任和温暖的感觉。
在这样的海岛上,中国人和俄罗斯人都是“外来户”。
他们都远离了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