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粮食是天啊!”
小时候在崂山和齐地生活时,虽然总是粗茶淡饭的日子,但总不至于挨饿。
五谷六畜也时常见,稻黍菽秫也还是有的。
如今这茫茫大海之地,鲜有人迹,也不曾留下刀耕火种的影子。
一切都要靠自己,从头来过。
“玉米?对了,玉米!”
徐福马上想到自己曾经从转移的秦人之地,发现的神奇作物。
“自己不是带了些玉米种子吗?何不在岛上试种呢?”
徐福兴奋了起来,她马上开始找寻那些玉米。
“福哥,你在找什么?”
“哦,等一下,你就知道了。”
徐福在一件夹袄里,终于翻出了几颗玉米粒。
“太好了,1、2、3……一共12粒!”
徐福把他要在岛上试种玉米的想法,告诉了冰心。
冰心听后也很高兴,如果玉米能试种成功,这无疑又为秦人,解决了大问题。
但徐福心里没底,他要秘密试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他找来了一口大黑缸,里面装满了腐叶和根土,估计养料是充足的。
徐福拿出了六粒种子,他不想一下子把种子都进行试种。
万一第一次不成功,还有再次试种的机会。
要知道,这十二粒玉米,可是远渡重洋才来到这里的。
好在玉米粒早已干透,并没有发霉变质。
“但愿能够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徐福小心伺候着种子,就像呵护着婴儿一般。
把种子深埋在了土里,又浇透了淡水,当然不能用海水了。
然后在大黑缸上,盖上了盖子。
“好了,现在能做的就是祈祷了。”
冰心对试种玉米,充满了信心。
“福哥,你一定能行的,冰儿有预感。”
徐福微笑着看着妻子,没有什么比冰儿的鼓励,更让他充满自信的了。
现在徐福可是个大忙人,他一边给秦人们看病,一边要去了解制盐的情况。
还要偷偷观察自己试种玉米的动静。
当然,前两项工作,已经上道了,不需要他太费心。
徐福更操心他的秘密试验。
他每天早中晚三次要观察种子的情况,温湿度是目前最应注意的事情。
为了给种子保温,晚上徐福会把大黑缸抱进石屋。
第二天太阳暖和时,再抱出来晒。
如此这般,过了半个月的时间。
奇迹终于出现了!
大黑缸的盖头被轻轻地掀开,一道柔和的阳光,透射进了泥缸。
一点点绿意显现出来了,还不够清晰,但朦胧中分明是玉米的小嫩芽!
这便是新生的力量,展露的不仅仅是绿色,更是一种美好的希冀。
“啊,好可爱呀!”
冰心激动地望着茸茸的绿意,就像面对即将出生的婴儿一般。
“再过几天,它们就成型了。”
徐福按捺着自己的热情,他要静静等候奇迹的真正出现。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嫩叶出现了两瓣,四瓣,六瓣…….
强大的生命力在迅速释放,它们已经破土而出了。
现在不需要盖头了,羞涩和含蓄不是迎接太阳的本色。
六粒玉米种子,无一例外地开始“拧嘴坏笑”,它们对徐福报以感恩似的笑容。
适宜的阳光是必不可少的,还要有适量的甘露去滋润。
又过了十天,种子开始拔节,大黑缸再也不能隐藏它们的身体了。
“现在是该给它们找个新家了。”
徐福思忖着。
“哪里适合呢?”
石屋前面有块平坦的沙土地,最合适不过了。
为了试验的成功,也为了掩人耳目,徐福必须借助赵明的帮助。
徐福找到了赵明,向他坦言了自己的秘密行动。
“啊,玉米?这是什么东西?”
赵明惊得目瞪口呆。
“哥哥莫要惊慌,这还是试验阶段,至于能不能成功,还很难说。”
徐福进一步说道:
“我找哥哥来,就是想请哥哥帮忙,现在还不到公开的时候。”
徐福的意思是想让赵明派两名士兵,日夜在试验田边守卫。
一来可以驱散鸟类及其他害虫,二来也能让靠近的闲人止步。
如此便可为玉米的试种,扫清障碍,保驾护航了。
“行,没问题,哥哥支持你!”
赵明虽然心里打着鼓,但既然是兄弟徐福想做的事,那就应该全力支持。
赵明不假思索地就答应了。
徐福非常高兴,他顺利地将缸里的嫩苗,移种到了田地里。
两名健壮的士兵,很快就来到了“阵地”。
面对几株绿苗,赶走随时来的各种“敌人”,似乎对他俩不在话下。
“这东西,难道如此金贵,比人命都值钱吗?”
第六十六章有梦想就有希望
赵明对有意无意接近“试验田”的百姓,进行了劝诫。
“岛上有军事秘密,不得靠近那座山顶。”
“过往百姓,务必绕道而行!”
老百姓心里嘀咕着,但既然是军事秘密,便只能遵从。
谁也不会去没事找事的。
三丫却知道了徐叔叔的这个秘密。
她悄悄告诉了母亲。
“什么?玉米?”
赵氏同样非常吃惊,但她也相信徐福。
没有什么事能难住这个聪明能干的小伙子的。
玉米开始节节爬升,充足的阳光和雨水,给了它们旺盛的活力。
徐福也时不时要来给它们松土、施肥,修剪枝叶。
两名士兵的眼睛,自从给这几株神奇的植物,当上了警卫,就一直瞪得溜圆。
“什么宝贝啊,让老子日夜伺候着!”
渐渐地,玉米甩开了四肢,开始疯长起来。
两月有余,便如同一个个威武挺拔的战士一般。
那股神气劲,把两名卫兵的精气神都压下去了。
值得期待的日子终于要到了!
六株玉米,开始吐穗了。
徐福看着和自己差不多一样高的植株,充满着自豪感。
金黄色的玉米穗,迎接着蜜蜂和彩蝶的眷顾。
“徐大人,这到底是什么宝贝啊?”
两名卫兵已经整整在此,守卫了三四个月的时间。
他们整日风吹雨淋,阳光把他们的皮肤晒成了古铜色。
忠实与坚毅的品格,是考验一名军人的标准尺度。
他俩无疑是合格和优秀的。
“两位大哥莫急,再有两月时间,一切都将明了的。”
徐福自然不会现在就把一切讲明,他要等待最后的收获。
三丫比卫兵知道的更多,她居然天天都跑来,在山坡上驱赶着蜜蜂和蝴蝶。
“快去,到玉米上去,快给它们传花授粉去!”
可爱的三丫也在尽力帮助着徐叔叔,她在做能做的事情。
赵明也时不时地来视察一番。
“两位兄弟辛苦了,等大功告成之时,定然重重奖赏你俩!”
赵明嘴里虽然鼓励着卫兵,他心里一直也没搞清楚事情。
“这,这东西,能有那么大的神奇?”
玉米棒在人们的议论和猜疑之中,静悄悄地生长着。
也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它们便从母体中,探出了头。
一层层绿皮包裹着它们的身体,就如同母亲温暖的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