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黄鼬报恩(原作者:好大的核桃。选自《小故事,大杂烩。听着好再来》)
我一朋友他小叔年轻时候的故事,那会文丨革丨刚结束。小叔才十几岁,也不用上学,分产到户还没开始,干活也不用多大力气,可不成天就是玩呗。他最喜欢摸鱼,既能玩,又能摸上鱼来改善伙食。而且他喜欢晚上去摸鱼,一来凉快,二来摸来的不用和伙伴们分。
那天晚上他又去摸鱼了。摸着呢,发现远处河里有东西扑腾,他以为是大鱼,结果逐渐接近发现不大像,扑腾的样子像个不会水的东西。再近一点,看那东西个子不大,沉沉浮浮的像个小孩。小叔吓坏了,赶紧游过去,一摸那东西遍体生毛,此时也顾不得了。赶紧出手去救。
其实也没什么恐怖的,更不是水鬼,是个动物不知道怎么掉到水里,偏偏又被设在河边的渔网缠住了。要是人知道慢慢解开,动物不懂,越挣扎越紧。小叔去救它,他也不像人知道配合,而是翻翻滚滚滚的继续挣扎。这么一闹小叔在水里更加解不开,只好想办法拖上岸。到岸上那东西好像安心一点了,不闹了。小叔也比在水里从容的多,解开了渔网。
那货是只黄鼬,被救出来虽然得了命,依旧很萎靡,趴在地上。小叔从小就听大人说黄鼬邪,也不敢多待,起身就走。走出好远一回头,看到黄鼬起来了,捧着两只前爪一上一下,好像人作揖的动作。他觉得有意思,回家把这事和家人说了。
过了一年多,家里觉得不能让他个大小子总闲着,于是叫他跟村里某人学赶大车。学了半个来月,小叔自己觉得学的不错,师傅说早着呢。小叔不信。咱们打个比方,学开车,不是会了起步停车就行的,即便你能在市里开,到开高速可能还应付不了。遇到比较复杂或者少见的路况,新手也容易出事,比如雪地。再者真的老司机开车之外简单的修车也要会。赶大车也是。当时小叔的水平,也就是刚刚学会起步停车。
那天家里来了个亲戚,从外地来的。北方人好客,农村的路又不好走,于是家里商量去接。去接不能叫亲戚跟着走回来,自然要弄个车。那时农村就是大车。小叔的师傅呢,偏偏那天闹了病(不是当天闹病,已经闹了好几天了。)家里着急,小叔说我去吧。
家里开始不同意,禁不住他吹牛啊,又说既然是咱家亲戚,我去接不是更有面子。家里一听好吧。于是小叔和他哥(我朋友另一个叔叔)一起去接。
走半路上,其实还不说半路,一出村小叔就慌了。平时练车都是有师傅跟着,也就是在场院里走几圈,这一上路真的手抖。勉强走了几里,他越来越紧张,不知道怎么赶的,马惊了。他哥坐在后面,马忽然一跑把他颠下去,等爬起来再追,人哪还追得上马车。
小叔吓得坐在车上都不会动了。跑出好远,车翻了,他被压在下面。马和人都动弹不了。这时候还是早晨,路上没什么行人。小叔喊救命也没人来,何况他被压伤,喊也喊不了多大声。
就在这么无奈的时候,远处走来一个人,四十来岁的男人。小叔趴在地上连喊救命,其实他也知道,这么大的车,连马都压得动不了,一个人来能干什么。只能叫他帮忙回村叫人去。不料那人走来,单手一伸一翻,大车已经被翻开。小叔的腿伤了,马没受伤,车翻开。马站起就跑。那人动作好快,一窜过去,并不拉缰绳。只是伸手在马背上一按,马一声长嘶,卧槽了。小叔两眼都看直了,这是多大的力气呀。那人捋顺缰绳,重新安好车,一抄,把小叔放在车上。拍了马一下,马吃疼跑起来。还算不错,是往村子的方向跑的。
小叔害怕呀,怕车又翻了,赶紧回头叫那个人拉住车。没想到一回头,看那人跪在地上,冲自己抱拳作揖。小叔想这样子好熟,猛地想起去年救了黄鼬黄鼬就是如此拜谢的。明白了,必然是黄鼬修炼成人形来报恩,不然人哪有真么大力气。而且人哪会这样顾头不顾腚的。嗯,必然是黄鼬。
跑了一会,看前面来了一群人,是他哥回村叫的人。人多好办事,拦下车,看看小叔不过是腿脱臼,也不算重伤。大家松了口气。小叔可眉飞色舞的把刚才看到黄鼬的事说一遍。大伙都惊了。决定也去看看,看看能变成人的黄鼬什么样子。当然有人提醒黄鼬可能走了,但是万一没走呢,人类的好奇心是无穷的。
到小叔被救的地方,一看那个人还在,不过是倒在地上,跟睡着了一样。这是冬天,大家赶紧过去扶起来。我朋友的爷爷,也就是小叔他爹大叫一声,怎么?这就是叫小叔来接的亲戚啊,哪是什么黄鼬?赶紧把亲戚也抱上车,一同回去。
村里卫生所的人也请来了,看看亲戚也不知道是什么毛病,就是不醒。直到第二天才醒过来。说自己不愿意麻烦人,在县里下了车,就直接往村里走。走到半路看见只黄鼬冲自己磕头,虽然是城里人,他也知道这个东西邪,正想避开,觉得头一晕,再睁眼就躺在这里床上了。
后来村里有老人说,黄鼬变人绝无可能,要是有那道行就不会被渔网缠住了。迷人还是有可能的。迷了人,让亲戚去救小叔,这可以说得通。那么为什么那么大力气呢?因为人被迷了以后,就不知道保护自己了。不怕损伤身体,可以使出大量的潜力。短期透支当然对身体有伤害。
好像的确也是如此,那亲戚后来一年多都病病歪歪的,慢慢才逐渐好起来。
791.外公回家(原作者:好大的核桃。选自《小故事,大杂烩。听着好再来》)
这是我一同学他老婆说的,他老婆从小就是被自己外婆带大的,却没见过外公。倒不是外公死了,而是去了台湾。当然,是解放前作为国军去的。大家可以想象,她外婆在这边把几个孩子带大多么的不容易。
改革开放之后,几个孩子也长大工作结婚了。社会环境也没那么紧张,自然日子就好过了。那天这妹子的大舅兴冲冲拿回一封信,台湾寄来的。统战部门好不容易找到他家。不用问都知道,是妹子外公寄来的。不但寄来信,而且说要回来。
那会有个海外关系挺了不得的,何况是多年未回家的父亲,一说,家里都很高兴。商量怎么接待。最后决定大舅去上海接。(她们家是南方的,从台湾回来第一站要到上海,再转车)。
家里这边兴高采烈的准备呢,接到一个电话,是大舅打来的。因为外公要回来,家里所有人都很兴奋,打电话回来,不用问是跟外公有关的消息,外婆一定要去接。那会家里没电话,是打到妹子大舅母单位的。结果大舅母告诉外婆,不是关于外公的事,是工作的事,要妹子她妈,也就是我同学岳母去接。(她和大舅母是同事,当时请假在家忙活呢。)
这是骗老太太的话。我朋友岳母去接电话,大舅告诉她,老头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还带着个小伙。小伙是谁呢?是他后老伴的给生的儿子。也难怪,当年老头去台湾也不是作为普通士兵去的,而是个军官,长得又一表人才,再婚也没什么难度。那么为什么叫我朋友岳母去接电话呢?因为妹子的外婆别的事都很随和,唯独对感情的事特别认真。当年文丨革丨,有人让她宣布和丈夫划清界限就不再整她了。她宁可被剃个阴阳头,天天被批斗,几次被打得吐血,也不肯说划清界限的话。现在身上的病痛,多一半是那时候挨打留下的。这要一下让她知道老头在那边又娶妻生子可了不得。我朋友的岳母是老太太最喜欢的闺女,所以要她接电话,想个办法劝劝。
这任务太重了。我同学岳母想了半天,又和别的兄弟姐妹,当然也包括兄弟姐妹的爱人们商量了半天,商量出一套说辞,也不知道管不管用,硬着头皮去说。果然,一说老太太就炸了。
老太太不让老头回来了。可是当时台胞回家乡是政治任务,那么怎么办呢?老太太走了,去我同学老婆家住(她原本和大舅住在一起),就是不跟他见面。别说家里人去劝,当地的领导们都去劝,谁劝老太太也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