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听说重果然死了,他的家产不久也随着他的死亡败了个精光!
真是活该!
原文如下:
孽报
疡医朱某,每晨施药。有男子年四十余,胸生一疮,其孔如杯,直达于背,脓溃腐臭,前后洞然如穿。医云:“症太险,非巨珠数钱和药不能疗。”某云:“果能愈疾,虽百颗不敢吝。”次日,携如豆大者数十枚,任医拣用。朱欢然受之,为之敷药而去。旁一人亦以微疮就医者,谓朱曰:“若疾可愈乎?”朱漫应之。其人曰:“是人必死,劝先生勿药。”朱惊曰:“君亦识症乎?”答曰:“若能识症,敢来妄渎先生?予以其人卜之,知其不可为也。”朱问其故,其人曰:“昔予与若从军楚地,官粮不足,率事劫掠,予亦不免。但予仅攫人财,不敢伤人命。一日,有老叟携二童逃难,男孩十余龄,女孩八九龄,皆其幼孙。某劫以威,叟战栗惶恐,跪云。『仅存川资二十两,聊以买命。』某收而释之。去教武,忽思叟棉衣甚厚,当有财物,追而索之。叟崩角流涕云。『并无他物,前途惟丐食耳。』悲惧殆甚可怜。某欲脱其棉衣,叟不肯云。『严冬酷寒,去衣必冻死。身已衰朽不足惜,其如二童孙何?望垂怜之。』予亦代为劝止。某益怒,曰:『尔尚怜惜二雏,先使尔绝念。』刃下,杀其女孩。叟泣不能仰,某攫其发,以刀槊其胸,洞穿于背,脏腑俱见,须臾而毙,解其衣。其童子惊毙道左。匆匆舍之而归。拆其衣,败絮中明珠甚伙,金叶数十张。归家暴富,田庐产业,居然素封。第数年来死亡相继,今日之疮,与叟之刀伤无异,非天报乎?”后闻果死,家亦败亡殆尽。
醉茶子曰:报应之说,儒者勿讲,然旷观往事,理却不诬。汉亡于魏,魏亡于晋,篡夺受禅,若合符节。宋诛晋之子孙,齐诛宋之子孙,得天下于寡妇孤儿,即失天下于寡妇孤儿。其间稍存忠厚者,不戳先朝之后,其享国必久,如唐,如宋,如明,其显然者也。天道好还,理自不爽,似不可尽以为诬。至匹夫匹妇,如沧海之一粟,其行事之善恶,天地鬼神,岂屑与较?然报应亦殊不漏。佛氏果报之说,谓补儒书之未言可也。
779.捡东西(原作者:好大的核桃选自《小故事,大杂烩。听着好再来》)
朋友爷爷的表弟,小时候就是一熊孩子。
那年他们老家军阀混战,能跑的自然都跑远一点,家里留的都是实在跑不动的,比如腿有毛病的人或者老人。军阀退去以后,这些逃走的人再回来。所谓逃走,并不是走多远,而是到十几里或者几十里以外而已。
老百姓们逃不是没事找事,不逃走的人的确也挺危险,所谓村子未必是战场,但是军阀的队伍,很多时候即便有军需后勤还是会去老百姓家搜点抢点什么的。所以不如人逃走,同时把值钱的东西带走。离表弟家十几里外一个村子,有那么三五个老人实在走不动,没逃。结果就有一个死了的。
这老头也挺命苦的,他的职业就不一般。什么呢?太监。清朝灭亡,他就被遣散回了老家。他自己没家人,好在老家还有三个侄子。这三个侄子对他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就是普通相待呗。打仗的时候他正病者,侄子给留了点干粮就带着家人逃难去了。回来发现他去世,这也不奇怪。老人,又有病,再加上一惊一吓。于是侄子们凑钱买具棺材把他埋葬了。
然后三个侄子可就倒了霉。天天晚上三个人几乎都能梦到他不说,有时候早起下地(农村有时候天不亮就要下地干活)还能看到他在村口跪着,但是人要是走近了,他就一下消失。别的村民没见过,就是这三个侄子。梦到他呢,有时是在家里哭,有时候是梦到他跪在村口,有时候梦见他在一家人家外面,绕着那家的院子大呼小叫的狂奔。
仨侄子也不知道怎么办好,跟别的亲戚朋友说说,有好人就劝他们,有那种嘴欠的,就到处给他散流言,说他们把老太监虐待死了。当然当时逃兵灾村里有目共睹,没有信这种流言,那也不好受呀。
这样闹了几天,有一家人找来。就是我朋友爷爷表弟家。来干什么呢?原来当时逃兵灾,他们是第一批往回走的。家里知道爷爷表弟熊,还一个劲嘱咐他不能随便捡东西。因为大兵挑过一遍扔下的也就肯定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再则附近都是乡亲,也不好意思。可是他熊呀,再说大人看不值钱,小孩只要好玩就行。还真就偷着捡了个东西,一个小盒里的,带回了家。
然后他家就全病倒了。这病得奇怪,村里也没那多医生,反而多是跳神的。请来一个,那个说你家拿了不该拿的东西了,给人家送回去就没事。他家翻箱倒柜才找出来爷爷表弟捡的那个小盒(因为爷爷表弟小,病情最重,已经不会说话了)。看了看,也不知道小盒里是什么。总之问着就给送回来了。要说当时的确是比较朴实,问到哪家人家要是没丢东西就说没丢,要像现在遇到那种碰瓷的大妈,早就讹上了。
送回来,这仨侄子一看果然是老太监的,恍然大悟怪不得他闹呢:是老太监的生*器,不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方法保存,不过所有太监割下来都会存上。老太监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跟侄子们说,有一天我死了,这个要和我一起放在棺材里入土。可是对他谁也不重视,今天要不是看到这个,大家还想不起来他有这话呢。
跟爷爷表弟的家人一说,这家人也明白了。拿了人家这个,怪不得鬼闹。听说这个东西不入土,鬼魂连祖坟都进不去。难怪它跪在村口哭。
启坟开馆放进去,事情也就圆满解决了。只是重新开棺的花费,要爷爷表弟家出。
780.打工赚钱(原作者:好大的核桃 选自《小故事,大杂烩。听着好再来》)
我一个同事的老婆的表舅,虽然家在农村,但是也很富裕。这要归功于他前面的打工生涯。其实他只打了三年工。有人说是不是高级人才呀,比如袁隆平院士打三年工一样能赚不少钱,问题就在这呢。她表舅什么都不会。
表舅本来是个很普通的农民。因为没什么手艺,所以农闲时期出门打工做的也是最基础的工作,工资自然很低。那天和几个老乡正蹲在街边等活呢,过来一个人。
这人穿一身很古板的中山装,看着60来岁的样子。等活的农民工不少,一看有人过来都围上去问,那人不慌不忙,看了一圈,跟表舅说你跟我走吧。
表舅很高兴,一边走一边问老板做什么活?那人说没事,你就陪我站着就行。表舅很奇怪,问在哪站着啊?那人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表舅又问工钱呢?那人说亏不了你,做一单活分你一成。表舅也不知道一成是多少。想反正自己干一天最多也就赚10块钱,跟他去试试,不就是站着吗。一个普通的农民工既不怕被劫财也不怕被劫色。
那人带表舅去了一栋小楼,后来表舅才知道那叫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