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番外篇:第1篇:
1.齐太史(载于史记,左传)
公元前548年,齐国的大臣崔杼弑君齐庄公,齐国太史公乃秉笔如实记录:“崔杼弑其君。”结果被崔抒杀掉。太史公的三个弟弟也是史官,太史的二个弟弟也如实记载,都被崔杼杀了。
崔抒对太史公的第三个弟弟说:“你两个哥哥都死了,你难道不怕死吗?你还是按我的要求:把庄公之死写成得暴病而死来写吧”,太史弟弟正色回答“据事直书,是史官的职责,失职求生,不如去死。你做的这件事,迟早会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写,也掩盖不了你的罪责,反而成为千古笑柄”。崔杼无话可说,只得放了他。
令人感动的是,太史弟弟回家时,正遇到南史氏执简而来,南史氏以为他也被杀了,是来继续实写这事的,见到太史公的三弟没事,方才罢休。
左转原文: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史记原文:齐太史书曰“崔杼弑庄公”,崔杼杀之。其弟复书,崔杼复杀之。少弟复书,崔杼乃舍之。
历史番外篇:《历史的那一抹浪花-----大人物背后的小人物们》,第1篇:
1.齐太史(载于史记,左传)
公元前548年,齐国的大臣崔杼弑君齐庄公,齐国太史公乃秉笔如实记录:“崔杼弑其君。”结果被崔抒杀掉。太史公的三个弟弟也是史官,太史的二个弟弟也如实记载,都被崔杼杀了。
崔抒对太史公的第三个弟弟说:“你两个哥哥都死了,你难道不怕死吗?你还是按我的要求:把庄公之死写成得暴病而死来写吧”,太史弟弟正色回答“据事直书,是史官的职责,失职求生,不如去死。你做的这件事,迟早会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写,也掩盖不了你的罪责,反而成为千古笑柄”。崔杼无话可说,只得放了他。
令人感动的是,太史弟弟回家时,正遇到南史氏执简而来,南史氏以为他也被杀了,是来继续实写这事的,见到太史公的三弟没事,方才罢休。
左转原文: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史记原文:齐太史书曰“崔杼弑庄公”,崔杼杀之。其弟复书,崔杼复杀之。少弟复书,崔杼乃舍之。
历史番外篇:《历史的那一抹浪花-----大人物背后的小人物们》,第2篇:
2.杨涟的遗书
公元1625 年,明朝左副都御史,因弹动魏忠贤24大罪,被诬陷,惨死狱中。
七月庚申夜里,许显纯令缇骑在狱中处死杨涟,此贼先后以“土囊压身,铁钉贯耳”等手段加害杨涟,但杨涟并未身亡,后许显纯以一枚大铁钉钉入杨涟头部,终将其害死,临刑前,杨涟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一封。称“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写完仰天大笑——死时惨不忍睹。
这封血书写完之时藏在了草席之下,但是杨涟死后,这封书立即就被一个监狱看守搜查到了,大喜过望,准备上报领赏。但是,在看完整个血书的内容之后,他改变了注意,没有按照阉党的要求将血书上交,而是偷偷带回了家中,只有他的妻子知道。
他对自己的妻子说,有朝一日,阉党倒台,冤狱得反,我会将这封血书公开于天下。所以这封血书才得以保存至今为世人所见。
当时,朝廷的大臣只知道包括杨涟在内的六君子是因为经济问题(收受熊廷弼贿赂)才被抓捕入狱,在杨涟的这封书公开之前,朝臣们一直是这么认为的,而并不知道六君子在狱内饱受酷刑折磨。
但是这封书写完后被交给了同时入狱的顾大章收存,辗转换了好几个地方保存,直到顾大章被审问时(他是最后一个受审被杀的),一个神秘的燕大侠使用神秘手段将顾大章从诏狱内提到刑部大堂审问(顾大章原为刑部官员,在刑部公审有望逃脱一死,这是燕大侠的打算),可是顾大章同意这个做法,并不是为了苟活,而正是为了公开杨涟的这封遗书。更何况当时刑部尚书已经投靠了魏忠贤,这个救人方案肯定行不通。
顾大章抱着必死之心,在刑部大堂上公开了杨涟的遗书,终于将阉党在狱内酷刑拷打六君子致死的罪行公之于世。之后不久,顾大章死于狱中。
杨涟遗书原文:
涟今死杖下矣!痴心报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复挂念。不为张俭逃亡,亦不为杨震仰药,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
打问之时,枉处赃私,杀人献媚,五日一比[5],限限严旨。家倾路远,交绝途穷,身非铁石,有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
惟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历史番外篇:《历史的那一抹浪花-----大人物背后的小人物们》,第3篇:
3.卢象升的遗体(源于明史)
公元1639年,明朝总督卢象升,因与朝廷首辅杨嗣昌,监军太监高起潜不和,只给卢象升老弱残兵五千,保定巡抚张其平还拒不发饷。
他曾经任大名道,大名三府的百姓听说了,一齐叩军门请他转驻广德、顺昌待机克敌,说:“天下汹汹且十年,明公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先。乃奸臣在内,孤忠见嫉。三军捧出关之檄,将士怀西归之心,栖迟绝野,一饱无时。脱巾狂噪,云帅其见告矣。明公诚从愚计,移军广顺,召集义师。三郡子弟喜公之来,皆以昔非公死贼,今非公死兵,同心戮力,一呼而裹粮从者可十万,孰与只臂无援,立而就死哉。”
卢象升感动流泪,泣告父老道:“感父老义。虽然,自予与贼角,经数十百战未尝衄。今者,分疲卒五千,大敌西冲,援师东隔,事由中制,食尽力穷,旦夕死矣,无徒累尔父老为也。”他一生数十百战未曾败过,但此时是必败无疑,所以不愿连累百姓了。
十二月,卢象升领兵进驻巨鹿的贾庄。太监高起潜统帅关宁铁骑数万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卢象升派遣杨廷麟去要求援助,高起潜理都不理。卢象升领兵至蒿水桥,遭遇清军主力。
天明以后,骑兵数万重重包围。卢象升率部队大战,呼声动天,从辰时到未时,炮尽矢穷。仍奋身而斗,亲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于是战死。掌牧杨陆凯担心敌人会残害卢象升的尸体于是伏在尸体上面,身中二十四箭而死。全军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