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嘲讽他人(原载于《寿康宝鉴》)
明朝末年苏州有一位姓秦的书生,平生好学多才,尤其擅长作诗谱曲。但人品极其轻薄,喜欢讽刺人。
见到相貌丑陋的人,当面就能作出一首诗来;若听到有什么可笑的事,只要一入他的耳,就马上可以完成一首歌,以此嘲讽他人。
他的好友开后门进学堂,秦就作《游宰诗》一百首“贺”他;邻居家有男女丑事,秦就作《黄莺儿》十首“赠”他。
风花雪月,捕风捉影,写得有声有色,其作品流播人口,达于远近。
秦书生因此而屡屡受人打骂,且被告到官府,甚至要除去他的功名,但他还是不改正。
晚年忽得疟病发狂,吃自己粪便,拿刀自割舌头。家人夺去刀,将他锁在空室中。他找不到刀,于是就自嚼舌头,细细吐出,臭闻户外。后来从窗户缝隙看见庭院中有劈柴斧头,就奋力冲出窗外,取斧自斩而死!
【批】
于觉世说:以秦书生的才华,用来劝人向善改善民风是不难做到的,可为什么要把这种才华当作自己杀身取祸的工具?
这与用隋侯的宝珠去弹雀,用太阿的宝剑去砍柴有什么两样?
最近有一书生,自认为是个奇才,考试必中。然而喜好把经书的圣贤教诲拿来作戏谑之谈,后来屡次被推荐录取,每次皆因后场有讹而名落孙山,这都是毁谤圣言教诲的果报。
世间有点才学的人士,往往犯此错误而不知其非。
噫!如此读书,与优人演戏有何不同?读书人的形象就是被这种人败坏的。
490.高塘旧事 (风中密雨转载)
高塘,闽南漳州府以南一百公里外漳江入海口处一小村庄也.曾为唐开漳圣王陈元光驻军之处 .村口有大榕树数棵,气势不凡,参天而立,已历数百年风霜矣.闽广地热,榕树树高荫广,且多树龄达数百上千年,乡人以为有神灵,常在树下设香案祭祀神明,自汉唐以降,蔚然成风. 至今修桥筑路,若有犯之,皆避而不敢伤也.
高塘村以高姓族人居多,皆河南人后裔,自唐迁居至此,已千三百多年矣.民风古朴,长幼有序,鱼米丰裕.村中高姓祠堂香火不断,并兼做学堂,书声朗朗,千年如一.然**一来,红卫兵破四旧,先是折祠堂,烧旧书,延至要砍村口古榕树,清除树下香案.丙午年八月中,某日中午,艳阳高照.村中在县城读书之红卫兵小将高卫东,亲率数十名战士回乡,沿路高呼口号阵阵,挥舞红旗猎猎指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直奔村口.
村里老叟数人,正在树下泡茶纳凉.惊而起,问:“又何事喧闹?“
高卫东率众高呼:“高举Mao.ZD思想伟大旗帜,坚决把无产阶级文化大**进行到底!彻底铲除封建迷信!“等口号.声浪起伏,惊鸟走狗.
老叟高怀不解,又问:“祠堂已折,旧书已烧,还要破何物?“
高卫东称:“树下香案为迷信之物,必毁之而后快.且乡民称榕树有神灵,亦为封建迷信,必划之.“
众老叟劝道:“大大不可,小子.香案已有千年之久,日本鬼子入侵时,尚不敢动之.榕树更是不可动之,否则必有灾也.“众青年不听.高怀以身相挡,被众青年拉开痛殴.
卫东手挥红宝书,领导众人高呼口号三遍毕,遂排开苦劝之众叟,亲自率一青年李某各挥铁锹铲向香案.却听得惨叫一声,李某之铁锹铲向卫东之左脚,血流如注.而卫东之锹却挥断李某之右脚,痛哭如嚎.而香案完好无损.众人大惊失色.抬伤者遁去.
初,高怀孤且贫.以守树下香案为职,四邻八里,以享神明之供果相赠.自宋时起,树下不知何人设签筒,有一百零八支签供人求卜.灵验无比.高怀颇识签文,遂以解签为业,亦可度日.在树边不远处,搭茅屋而住.进而娶妻生四子.虽贫,亦自得其乐.然**一起,四旧一破,高怀被批斗多次,坐牢半年,妻子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高怀无他技,又无产业,亦以乞讨为生.然天下皆苦难,何处可乞讨?数年流浪,悲苦交加.
某夜,高怀四顾无人,遂潜回树下,见香案虽在,但已空无一物.遂暗祷良久,求神明开示,何以为生?但苦无签可解卜.无奈之下,铺草而眠,求神明托梦.夜半时分,果有神明告示:“可养猪而发“.高怀问:“弟子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立,无本无钱,何可养猪?“神明一指:“后山有一坟地,无人敢去,可养猪而发也.“惊而醒.
次日一早,高怀奔后山,果见一古坟.不知何年,不知何人.荒芜败叶,一片凄凉.墓碑更是已被红卫兵所毁断,坟头被挖开,有枯骨四散,惨不忍睹.
高怀即寻一旧金斗瓮,将骨骸收拾清楚,并寻一清静处安葬.并祷曰:“前辈先人不知何朝何代何姓何名.今日有缘,为前辈案重葬,且将借贵地养猪为生.一则祝前辈安心入土,二则,愿以次子高能过为前辈为后,四时八节,祭祀不断.以答谢借地之恩.“言毕烧纸为誓.只见旋风阵阵,冲天而去.
高怀果抬土破石,在坟地盖一猪圈.无猪苗,适邻人有数只小猪得病欲死,求而养之.聊以胜无.当夜,即梦一老叟前来,须髯飘飘,称谢不已,说:某即坟中人也,亦姓高,为同族祖先,明时人.多年不得祀,又惨遭曝体之祸,悲痛之情无以言表.今得君安顿,又以次子为后,四时供养,此恩粉身难报.今且当助君养猪,以报万一.“
天明,病猪皆活泼而欢.从此,高怀以养猪而养家.家道日富.养四子皆成才,其中二子更是入京名大学深造.四时八节,家中供养坟中人不断.
如今高塘村村口,大榕树下,香案依旧,签筒又现.常见白眉白发之高怀,在树下品茶,义务为乡人解签,已不养猪久矣.而为高怀端茶送水者,高卫东和李某也,均为残疾人,深悔当年孟浪无知,常叹人生无常.观其一生,先是文攻武卫,后上山下乡,再后是回城安置,然后又下岗,不觉亦渐老矣.每日一早,必在树下颂经忏悔,时以劝人行善为乐事也.
流年氏曰:神明之事,信则有之.然数千年以来,心口相传,数亿人众信之.若说其无,难矣.当今之世,世人唯利是图,无恶不敢,无所畏也.究其因,不信果报也.如以上事观之,果报之事,历历在目,何假之有?
491.红袄(原作者:青岛小肖)
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正月里,司机老贾开车跑长途,至郊区某地,夜宿路边小店。
深夜,得一梦,梦见自己开车行至一交叉路口时,出了车祸,将一穿红袄的乡村女子撞倒,血流满地。
老贾惊醒,开了十多年的车,头一回做这等噩梦,额头虚汗渗出。
第二天上午出车,老贾提心吊胆,车速很慢。无事。
中午,到公路边饭店吃饭,恰遇朋友某国棉厂司机老孙,二人跟往常一样各自要了一瓶老白干,欲把酒叙旧。
刚喝了两口,老贾忽想起昨夜之梦,便将酒瓶盖上,满面愁容。
老孙忙问:何故?
老贾把昨夜怪梦,告知。老孙哈哈大笑,遂教给他一个所谓“解法”。老贾记住“解法”,但,亦忧心忡忡,还是没有喝酒的心思。
老孙只好怅然独饮,将自己的那瓶老白干落肚。
下午出车,老贾依旧小心翼翼地驾车缓行。行至一交叉路口时,果见,一穿红袄的乡村女子挎着小包袱,正要横过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