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三爷年轻时上过私塾,写得一笔好毛笔字,画得一手好工笔花鸟。所以每到年节总有人求他写对联。过去的家具都是实木打造的(现在想象起来有点奢侈)。木匠打完家具就会在柜门上,床头处画上山水花鸟等。东北的木匠不比南方,一般只会木工活,不会画画。所以画花鸟的活就落在三爷身上。

不过进入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家开始买现成的家具,所以找三爷画家具的越来越少。

村东头的老张家有一对70年代打造的木箱。质量很好,二十多年都没有变形损坏。就是上面的图案被磨掉了。老两口又舍不得扔,所以找三爷帮着重新画一幅画。三爷想了想就答应了。三爷问老张头想画什么?老张说:“咱农村人也不懂什么艺术,只要画得好看就行。”

三爷酝酿了一会提笔蘸墨,一会就画好了。是一只枝头小鸟,红嘴黄羽,甚是好看。又提笔写上一首白居易的诗。画干后涂上亮漆,箱子就和新的一样。老张头非常高兴,特意请三爷喝了两杯。

过了两天,在村西头住的老张头的儿子来了,一进屋也被新画的箱子吸引了,仔细的端详。忽然看到了那首诗,脸色一变,问道:“爹,这首诗是谁写的?”老张头说:“是你三爷写上的,说是白居易的诗,大诗人啊。”

小张说:“这些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让人添堵,我找他算账去”。老张头一把没抓住,小张冲到三爷的一念斋大声指责三爷,什么添堵啊,多事啊,招人烦之类的话。惹得左邻右舍都来劝架。

我是高中毕业,有一点文化。听出了他们吵架是因为一首诗。很是奇怪。跟随大家到老张头家一看,当时明白了怎么回事。只见那首诗是这么写的:

——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牧场里人人都知道小张和邻居小赵没什么职业,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打鸟卖鸟。小赵主要是打大型鸟,白鹳,野鸭,水鸟之类的。打的方式是气枪,散弹枪以及下药。据说还曾经打过丹顶鹤。每次的猎物都卖到大庆的野味店,收入十分可观。小张主要抓小型鸟,如麻雀之类。方式是白天用上百盘夹子一字排开,然后驱赶鸟进入区域,鸟一吃食就被夹子夹死。夜晚就用粘网,找到鸟栖息的柴草垛,一网罩住,然后天亮一网打尽。每次以8角钱一只的价格卖到各个小吃店,据说每天收入在百元以上。

两人捕鸟职业化,而且手段专业,收获极丰。据说两年前闹的那场虫灾和二人有直接关系。三爷几乎每天散步时都要劝两人不要杀生太甚,鸟也是生命,也要爱护。两人见他年纪大,也不争辩,只是嫌烦,每天远远的见到三爷就躲开。

三爷题这首诗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劝二人动恻隐之心,不要造孽。大家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小张也是高中毕业,有些文化。辩论的声音也最高:“鸟不过就是禽兽而已,即使是有生命,那也是为饱人们口腹的,属于食物链的末端,杀几只鸟有什么了不起。狼还吃羊呢,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说被吃了也是它前世作孽,今生该着让我吃”

三爷只是摇头叹息,轻声说着“造孽啊,造孽”,大家都觉着小张不对,但是对小张说的话也感觉不好反驳。

这时姑父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姑父是三爷的小女婿,是一家安装公司的工程师,这一段放假在家。三爷常说姑父是命犯驿马,岁带华盖,注定要与宗教有缘。

姑父对小张说:“小张啊,不要吵了。虽说六道轮回是为了投生畜牲道是为了受苦,但野外漂泊的动物受的是长期捱受寒、热、饥、渴、被同类猎杀及相互啖食之苦。人类畜养的动物,则被劳役、鞭打,更被宰杀而取皮、肉及骨等,一样苦不堪言。上天终究有好生之德,捱至业力消尽有望再度为人。同样作孽太多也会因果循环。善以善待,恶以恶待。”

“我现在给你讲一个挽救生命,得以善报的故事:古时候有位刘秀才在古庙中教儿童读书。一夜,突有两个自称"饿鬼"的来求他布施一些残羹剩饭,刘生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从此以后,他就时常把残羹剩酒洒向墙外。

一年后的一个夜晚,忽听墙外有声音说:"感谢您对我们长期的救助,今天特向您来告别。"刘生问:"你们去哪里?"他俩说:"我们生前在官场钻营,谁有势力就巴结谁,一旦衰败了,就扭脸如同陌路之人。我们平时未做过善事,因此没办法求得超脱,这几年只想多做点好事以求自拔。这片树林里野鸟很多,有来射杀的,我们就惊吓鸟儿使它们得以远走高飞;有张网捕捉的,我俩就事先驱赶它们,不叫他们入网。由于这点善心,感动了神明,现在已经获准转轮托生了。"

刘秀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说:"他们沉沦已久,尚且能用微薄之力,想尽办法救护生物,使之免被屠杀,为什么我们许多人却对保护生物、保护生态平衡说什么力不能及呢?"。”

小张听了姑父的话,又想到自己的确是理亏,随即在大家的劝说下下了台阶。回家去了。

如果小张知道这是上天对他的一次挽救能够幡然醒悟的话,也许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了。

临近年关生意就是好,一大早有人雇车跑了一趟大庆。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街上的出租车都拉活出去了,我也难得一会儿清闲。到三爷家的时候三爷和姑父正在喝茶,我也就坐下来陪他们闲聊。

大街上不知道谁喊了一嗓子:“南壕淹死小孩了——。”我坐着没动,一想这肯定是谁在恶作剧。要知道这是黑龙江的冬天,气温接近零下30度。就这种天气即使想跳水也得凿开冰面才能见到水,更别说淹死小孩了。

三爷和姑父却站了起来,我也回头透过二层窗户往大街上看。大街上很多人纷纷向南壕方向跑去。看来不是开玩笑。正好我的车停在路边,我拉上三爷和姑父到南壕的时候出事地点还没有被围住。远远的看去,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半浮在一段融化的冰窟中,8岁左右的年纪。男孩脸朝上,女孩脸朝下。好心的乡亲正七手八脚的往上捞人。

不知道谁说了一声:“好像是老张家的孙子和老赵家的孙女。”大家想起不久前发生的那幅画事件,不禁心里都是一沉。这时听到消息的张家和赵家的家长匆匆的跑了过来。还没有到近前,只见捞上来的两具尸体七窍开始流血。听老人们说,淹死的人只要尸体不腐烂,不管间隔多长时间,只要亲人一到旁边就会七窍流血。看来的确是两家的孩子。

这个年代家家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张家和赵家扑在孩子身上哭得死去活来,旁观者也无不掉泪。

一起在冰上玩的共是三个孩子,老孙家的孩子虽然没掉进冰窟中但也吓得不轻。在大人的安抚下,孩子好半天才缓过神来,断断续续的讲起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大人们都忙着置办年货,收拾屋子,没时间照看孩子。三个孩子就商量着到南壕冰面上溜冰玩。本来牧场民风淳朴,又偏安一隅,不会发生什么事情。可是孩子玩得冰面上游有一个乳品加工厂,一年四季生产不停。排出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到南壕里面。由于废水带有温度,所以靠近排水管的区域,虽然冰面看起来是完好的,但是冰下已经融化。三个孩子玩得正高兴的时候,不知道在哪里飞来了一只小鸟,红嘴黄羽,甚是好看。

听到这里我不禁和姑父对望了一眼,想起了三爷的那幅画。

张家的孩子和赵家的孩子离鸟比较近,一看到这么好看的小鸟就起身去追,孙家的孩子慢了一步,落在后面。小鸟好像是年幼飞不起来,又好像是受了伤,一蹦一跳的来到排水口附近。两个孩子正在追,忽然脚下的冰面一裂,双双掉了下去。孙家的孩子一见这个情形,赶紧掉头往回跑,喊大人来救命。等附近的大人赶到时,两个孩子已经淹死了。

这事发生的太离奇,听了孩子的讲述,大人们久久不吭声。只听到两家大人悲痛的哭声。

姑父后来说:“三春之鸟外出觅食,幼鸟在巢中嗷嗷待哺。一旦大鸟被抓或是被杀,一窝小鸟都会饿死。鸟的孩子是一条生命,人的孩子也是一条生命,生命都是平等的。杀孽太深,报应即至。如果能及时回头,也许会避免这一幕惨剧的发生。”

鬼事佛心--1001个短篇灵异故事的整理版》小说在线阅读_第16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风雨巨浪牧场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鬼事佛心--1001个短篇灵异故事的整理版第16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