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为了推陈出新,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将“将军节”打造成整个县,整个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家喻户晓的盛大节日,除了传统的芦笙歌舞斗牛大赛,明天的重中之重,就是明天开节时的祭祀仪式,为此专门从市里面请了歌舞团,穿上民族服饰和汉服进行排练,还花大力气考证了将军坟的历史,及其生前的英雄事迹刻成碑文,在我成天打坐冥想,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这一个星期里,已经立在了经过修葺后的将军坟旁边。

我也是由此才得知,原来将军魂是唐朝天宝年间的一个汉人将领,姓杨名元乾,那时我们这地方人烟稀少,还属于蛮荒之地。南诏国叛唐,双方反目成仇后,唐朝曾先后对南诏国发动过三次大规模战争,而杨元乾,则是在天宝十三年,唐将李宓率军进攻南诏,打至南邵首都太和城后,做为后援军进入的南诏国。

再然后的事,高中上历史课时,有认真听的人应该也都知道了。唐军兵临城下后,南诏王阁罗凤坚壁清野,闭壁不战,很快唐军粮草便耗尽,一多半的人因瘴疠瘟疫和饥饿而死,李宓不得不率军撤退,而这时南诏趁势追击,唐军全军覆没,至此,对唐朝政权形成沉重打击,诱发安史之乱的“天宝战争”,彻底以失败告终。

当杨元乾所率的后援军进入南诏国时,李宓已经战败,投洱海殉国,随噩耗同期而至的,还有刚刚经历过胜仗,士气正盛的南诏大军,猝不及防之下,杨元乾及其他两个低级将领组成的后援军一触即溃,再次大败,只得溃散而逃。

也不知是实在慌不择路,还是怎么的,且战且退逃出南诏国后,杨元乾这支溃不成军的残部,竟然就莫名其妙的流窜到了我老家这一带。那会我们这地方虽然也属于唐朝境内,但由于人烟稀少,属于莽荒地带,只有少数民族,还始终不大安分,因此唐王朝对地区的统治力实际上比较薄弱,不然也不会有一支军队溃逃至此,地方上竟然都没几个人知道。

见这地方人烟稀少,刚从战场上逃得一命不久的杨元乾残部,确定身后已经彻底不见了追兵,随着惊魂方定下来,心思也就渐渐多起来了,确切说是渐渐变得扭曲,于是很快便发生了哗变,不听军令,由军变成了匪,开始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将战场上的恐惧转为怒火,宣泄到了当地的原住民身上,认为这些少数民族,跟南诏国都是一丘之貉。

身为将领,杨元乾自然不能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尽管只是一个低级将领,该有的是非观念也还有,但是此时已经发了疯的部下,哪里会听他的,于是很快便遭到了部下的抛弃,甚至险些被反叛的部下所杀。幸得当地一个善良的少数民族女子相救,瞒着家人将他安置到一个山洞里养伤,才保住了性命。

于是伤势复原后,杨元乾通过这个年轻女子,将附近一带的少数民族联合了起来,组成武装,共同抵抗原本由他率领,此时已经完全从军变成了匪贼的军队。

再战败的军队也是军队,尽管少数民族历来彪悍,又有“本土作战”的优势,但在尚未联合起来,还是一盘散沙的时候,还是很难与依旧成建制的军队抗衡,直到杨元乾的加入,同样组成建制联合作战,再利用对地形熟悉的优势,才逐渐扭转过了局面,开始反败为胜。

然而这样一来,杨元乾也就彻底成为了原来部下的眼中钉,于是在一场追击战中,将杨元乾率领的少数民族武装,分散引诱到了新阳江畔的伏击圈中,最终就在将军坟附近,集中火力将他成功杀死。据说当时脖子都被砍断了一半,死的时候耷拉着歪垂到一边,身上插满了箭矢。

尽管在这一战中,杨元乾战死,但他组建起来的少数民族武装,并未如这支匪军的愿就此解散,重新变回一盘散沙,而是在他这个外人的惨死的刺激下,展现出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凝聚力,以往互相敌视,流血厮杀的部落之间,放下所有仇恨成见,真正通力合作了起来,向这支匪军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反扑!

就在双方之间的战争如火如荼时,地方守备也经过重重困难,从外地借来了大军,与少数民族部落武装合作,经过数场大战后,最终,成功将这支从南诏逃至此地的叛军镇压了下去。

为了纪念在这场反抗战役中,说服各个部落酋长,将各个部落联合起来,并一直身先士卒的杨元乾,战事落下后,各个部落以少数民族的方式,将他厚葬在了战死的地方,也就是新阳江和十洞河交汇的畔边,每逢节日便前来吊唁,一代一代的延续了下来。尽管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个将军曾经的事迹,已经逐渐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中,被人们渐渐忘记,但每年祭祀的传统,却是一直保留到了现在。

而战死后的杨元乾,也并未辜负人们对他的信奉,没有放弃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从此化身神灵驻留了下来,护佑着他曾经为之付出生命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人。

至于老村长他们过来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明天举行祭祀仪式的时候,还会有一些“民俗舞蹈”的表演,和祈祷风调雨顺的环节。他们知道老头子是真正的高人,所以就想过来商量一下,请他做为嘉宾参加明天的祭祀,代四个乡在仪式上乡宣读告词。

老村长他们知道,老头子是清高之人,对这种抛头露面大搞形式的事情,绝对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兴趣,所以只是以“老朋友”的身份来我家坐坐,再借着吃饭喝酒的时候“顺便”提一嘴商量一下,并没有说太多,也没有打感情牌,就像是说了一件不痛不痒的小事。

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怎能不知道老头子这样的,是什么性子,把事情说出来也就行了,完全没有必要再弄那些虚头巴脑的,那些不必要的话说多了只会适得其反,还容易伤感情。

但这并不意味着,事情就不重要。虽然乡里面的人一个也没有出现,老村长和支书,就像是在说村里无关紧要的事情一样,但只要稍微想一下,就不难知道,他们其实是带着乡里的任务而来的,真不重要,就不会开这个口了。

或许是能体会到,他们开这口背后的难处,所以老头子没有考虑太多,竟然就真的答应下来了,弄得我大为意外。

而为此而来的老村长支书,显然也没想到老头子会这么轻松就答应,都不禁楞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然后大喜,赶忙解释起了缘由。

原来之所以会想到请老头子过去,代四个乡宣读告词,并非完全只是想找一个有名望的人,去做场面功夫这么简单。实际上我们我们这一带,在民间俗事上算得上有名望的人多了去了,而老头子不过只是一个外乡人,因为我当年的事,和潘光海夫妇的事,在人们心里名望地位很高不假,但更多也只是局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而已。出了几个村,实际上就没几个人认得他了,所以在声望上,还真比不上几个十里八村无人不晓的老人,老巫师去世前,就是这些人当中,最德高望重的一个。

掌灵术,执阴阳,画生死》小说在线阅读_第37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走三魂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掌灵术,执阴阳,画生死第37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