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李伟结合张志国的演示,已经明白了一些,也更加深了对风水的理解。
天干地支在风水中运用广泛,其变化更是成千上万。
但天干地支不可相融,于是沈江涛在画中又把五行也进行了配合,这才成功。
李伟在理解之后,更是绝对风水对于画作影响巨大,他正苦于绘画的瓶颈,这时似乎也看到了一个突破的方向。
听到后来,李伟取出一个小本,开始记录沈江涛的话。
甲为栋梁之木,乙为花果之木,甲乙东方木。
这是画作中的草木布局的依据。
丙为太阳之火,丁为灯烛之火。
这是画作中阳火呈现的依据。
丙丁南方,戊为城墙之土,己为田园之土,戊己中心土。
这是画作中泥土尘埃的依据。
庚为斧钺之金,辛为首饰之金,庚辛西方金。
壬为江河之水,癸为雨露之水,壬癸北方水。
沈江涛说着画作里的五行阴阳,李伟听得入神,旁边的张志国也觉得耳目一新。
李伟笔下不停,记了厚厚一本。
一些在沈江涛看来,只是一个简单的天干地支与五行之间的变化运用,但对于一个不懂风水的人来说,其中的每一个变化都繁复非常。
沈江涛最后给了李伟几个模板,照着模板画,如果把刚才的掌握妥当,可以画出一两个意境的变化,之后以这个为基础,就会容易推演出更多的变化。
李伟听得大受启发。
张志国也在心中暗暗记下沈江涛的话。
一行人说完,天色已经非常晚。
李伟回到住所后,顾不得睡觉,当晚就按照沈江涛所说,立即着手照着那些模板进行绘画。
终于画出一幅意境变化的画,李伟整个人兴奋激动非常。
风水社一切运转正常后,苗丽等人遇到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在画作比试中,沈江涛展现出来对于风水的能力,引起了很多校外人员的关注。
一些校外人员一开始是以旁听的身份来和沈江涛请教风水问题,不到几天,人越来越多,这甚至影响到沈江涛的正常上课和作息。
沈江涛对此烦恼不已。
脑子灵活的苗丽,却从中发现了机会。
这天,沈江涛正在住处研学《五行风水术》,突然响起激烈的敲门声。
打开门,就见苗丽、余旭等人兴奋的站在外面。
“怎么了?”沈江涛好奇的问。
苗丽笑容满面的说“我们成立了一个建筑工作室,在杨桃的帮助下走了正规的注册,现在已经全部弄好了。”
“建筑工作室?”沈江涛一愣。
苗丽得意的一笑“社长,那么多人找你咨询风水的问题,让你不胜其烦,其实这其中也藏了巨大的商机,我们商量了一下,就决定成立一个工作室,让你的劳有所得。”
这一点,沈江涛到完全没想到。
风水社所需的资金,由输了的张鹏远承担;但沈江涛不可能永远待在学校,成立一个工作室面向校外的人员服务,获取报酬,也是很有必要的。
沈江涛倒没想到这一点。
看着外面的苗丽,余旭,张敏等人,沈江涛心情非常好,这些人从这一刻开始,不仅仅是他的同学,是他风水社的社员,更是他的合作伙伴了。
他倒是没想到,原本只是想赚取一些生活费,没想到,竟是搞的有点大,直接成立了一个建筑工作室,亏余旭也想得到。
进到屋里,几人先是简单庆祝了一下。
然后开始商量工作室成立之后的事宜。
苗丽,余旭等人都说了一下意见。
工作室开始的业务以咨询为主,相关的设计和问题解决后续在逐渐进行开展。
沈江涛的风水能力毋庸置疑,但工作室毕竟还没有任何业绩,想要接大项目基本不可能。
因此设想的初步战略是,从农村包围城市。
先为乡村的人看一些风水,毕竟他们也更容易接受,再逐渐扩大影响力后,辐射到城市。
沈江涛深表同意。
余旭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工作室的业务开展,很容易就会沦为神棍,除非确实进行一些建筑设计,但目前工作室的几个人,设计能力最好的是杨桃。
就他们现在看到的,杨桃更多的是设计一些高大上的东西,要让她设计乡村的那些房屋,可能搞不定。
张敏也点头说“杨桃的设计能力毋庸置疑,从她的宅院就能看出来,但要让她设计乡村土屋……”
张敏话还没说完,屋外响起一个声音。
“设计土屋我更擅长。”杨桃从门外走了进来,她面带微笑,手中正拿着一块画板。
杨桃进屋后把画板摆在诸人眼前。
屋里的都是建筑设计系的同学,看到画板上的画后,顿时惊讶起来。
画板上不是一幅画,而是一栋屋子的设计图。
旁边还清楚的标明了各处的造价。
整个屋子不仅看起来造型美观,非常适合乡村,造价也很低廉。
沈江涛等人一下信心倍增。
万事俱备,沈江涛等人在屋内又击掌庆贺一次,开始讨论工作室工作开展的一些细节。
这些天,来咨询得最多的是东浅坡村委会的人,那里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但常规的设计,村民们都不怎么认账,对于风水的认可度很高。
于是就确定下来工作室的第一个工作重点是东浅村。
最后,在大家要离开时,余旭突然喊住所有人“我们还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
“什么事?”屋里的几人问。
余旭一笑“我们这个建筑工作室该叫什么?”
几人都将目光看向沈江涛。
“别,别看我,这件事一直都是你们办的,你们定就可以了。”沈江涛摆了摆手。
杨桃随即取了五张纸过来“这样,我们每人写一个五个字,然后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这个建筑工作室的名称。”
几人都背过去开始往纸上写字。
不一会,都写好了。
余旭先亮出来,他写的是“江涛桃丽敏”
苗丽写的是“江涛敏桃旭”;张敏写的是“江涛桃丽旭”;杨桃写的是“江涛旭丽敏”。
这样一统计,江涛三个字最多,出现四次,其他字则各出现三次,结果已经很明显。
但诸人还是看向沈江涛,想要看他写什么。
沈江涛打开纸,他写的是“桃丽敏旭翔”,却又一下把其他人的名字也补成四个。
余旭想了想,伸手抓过沈江涛手里纸,几下撕掉,然后笑起来“这个建筑工作室,到目前为止主要是我们四个操办,社长就不用参与了。”
沈江涛一愣,建筑工作室的称呼已经确定下来,是江涛建筑工作室。
之后的几天,余旭跑上跑下联系,和东浅坡村达成了一个初步的合作意向,商定时间后,一行人就去了东浅坡村。
东浅坡,处在清安市的西边,名义上是个村子,因为城乡结合的发展,比三角镇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