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晚秋说完苏静涛才知此事原委,心中觉得这女子身世甚是可怜。他素负侠义,好打抱不平,此时一听更是心绪难平,当即便问晚秋道:“然则卿当何为?”晚秋再拜一拜道:“妾的仇人是姬氏之子。之前妾曾经在冥府鸣冤告状,只是因为姬二公子的父亲给他捐了个官,早在两年前他就到巴中去上任了,因此须到蜀地的城隍府去控诉。”苏静涛不解道:“即是如此,卿何不早去?”晚秋道:“郎君有所不知。妾在本地冥府虽来去自由,但出入关口必须要由本地人携带才行,犹如人间必须要有保人一样,否则便会有路神阻拦,因此妾才斗胆请求郎君带妾过关。”苏静涛道:“此事容易。只是该如何携带才是?”晚秋道:“郎君只需以片纸书写上妾的生庚并小字,随身携带即可。”苏静涛二话不说,当即拿出纸来问清晚秋的生辰八字并小名写下,然后仔细收入怀中。
晚秋又道:“妾白日不便现身,晚上若郎君欲见,可于人少出拿出纸片来低呼妾名即可。”苏静涛牢记在心,暗想反正孤身一人,若是晚上能与晚秋相伴倒也不错。说话间窗外天光已然发亮,晚秋道:“郎君今日当早行,妾先告退,路上若有猛兽妾自当代为驱赶。”说毕转身冉冉而没。苏静涛收拾好行囊出了得道观,一路顺山而上,走至峰顶即见一个小阁楼,上书“秦关”二字。守关士兵验过关牒放他过去,苏静涛回头一看关卡上写的却是“蜀阁”二字,原来这山顶即是秦蜀交界之处。他伸手摸摸怀中,所幸那纸片仍在,这才放下心来,可终究不知晚秋有没有随他一起过关。顺山而下不多时便到了一个小镇,名字甚是好听,叫做“桃源”。苏静涛见这里山水秀丽风景优美,果如世外桃源一般。再一问此处离巴中尚有二百余里,抬头看看天色已然不早,他便找了一家小客栈住了下来。
到了夜里他拿出纸片低呼数声,想看看晚秋所言是否灵验,语音将落便听一人在身后道:“郎君不负所托,妾感激不尽。”转头看去晚秋却站在灯旁笑意盈盈。苏静涛见她果然随自己过了秦关蜀阁,心中不禁大喜,急忙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晚秋谢道:“妾今日得过秦关,全赖郎君援手。此地离巴中甚远,妾当再陪郎君两日,也免得您路上孤单。”苏静涛听罢心中欣喜,当即便拉她坐下,和她谈笑起来。晚秋自幼读过诗书,琴棋书画皆有涉猎,此时与苏静涛谈文论诗,倒颇相契合。二人在灯下一直谈到三更时分,晚秋怕扰了苏静涛休息,遂起身告辞而去。苏静涛却觉意犹未尽,在床上翻来覆去半天不能入睡,想着这晚秋不仅容貌秀丽,还是个才女,只可惜红颜薄命,令他直叹息不已。此后两日白天赶路,到了晚上晚秋便来与他聊天,虽说人鬼两途,苏静涛却觉自幼至今人生之乐无过于此者,心中对晚秋逐渐暗生情愫,只盼这一路无休止的走下去才好。
只可惜二百余里实在不算长,到了第三日便到了巴中县城。苏静涛找到亲戚府上投了名帖,不多时亲戚便出来将他迎了进去,还吩咐仆人给他安排了一间客房。到了下午亲戚又备了一桌丰盛的筵席给他接风,待酒足饭饱已是月上枝头。苏静涛乘着酒兴回到房中,将纸片拿出正欲呼唤,抬头却见晚秋早已站在窗下,淡妆素裹楚楚动人,将他不由看得痴了。晚秋目光似水满蕴深情,与他凝视良久方道:“今日得郎君相助已到巴中,妾将去冥府诉冤,故专程来与您道别。”苏静涛听罢心中大是不舍,数次张口欲言又止。晚秋早已知他心意,对他道:“天下之事有聚必有散。您不要怨恨妾不能长久在您身边侍奉,若非如此,妾生前之耻虽汉江之水也不能濯清。郎君大恩妾自当图报,只是妾身已污,不敢不顾廉耻再攀附于您,所以请郎君也不要再留恋妾这个负心人了。”言毕潸然泪下悲泣不已。
苏静涛怅然半响道:“即是如此,小生唯盼姑娘大冤得雪,早日托生。”晚秋听罢更是伤心的不能自制,对他躬身拜了三次才转身飘然离去。苏静涛追至窗边,却见天空一轮圆月明亮皎洁,院中却早已不见晚秋的身影。转眼一年过去,苏静涛在亲戚府中每日协助处理些公文杂事,闲暇之余便在房中刻苦攻读,只是心中对晚秋始终有所牵挂,时时还不能忘怀。这一日晚上他闲来无事倚在窗边对月独酌,眼见外面秋风萧瑟落叶飞舞,不由又想起晚秋来。正自黯然神伤间,忽听一人娇声说道:“郎君在此独酌有何乐趣?莫若妾来陪您饮上几杯。”苏静涛听这声音似曾相识,心中不由大动,循声转头看去,却见一个白衣黄裙的俏丽女子立在梧桐树下笑靥如花,不是晚秋却又是谁?苏静涛欣喜若狂,急忙出门拉住晚秋的手,一时却不知说什么好。
晚秋双颊一红,轻轻将手抽出,对他拜道:“郎君别来无恙?”苏静涛道:“自卿离别,小生日日思念,今日总算得见,不知姑娘沉冤可昭?”晚秋笑道:“真是大快人心啊!妾蒙先生大恩得以控诉本地城隍,如今姬二公子已转任万源,城隍命鬼役将他与唐老妪老太一并拘来,二人始而不服,直至用刑才令他们招供。冥王判将姬二公子斩首,卖其妻女以填贪墨之亏空,唐老妪则罚投生娼家为妓,后以年老色衰不堪饥贫自缢而死。妾因为能尽名节,冥王令我托生于兴州富户为儿,此次我是专程来与郎君作别的。郎君行此善事,冥司已知,来年赴试必有所成。”说毕对他又拜了一拜。苏静涛正欲挽留,晚秋却道:“冥司催的紧,妾不敢再多有停留。”说毕泪眼婆娑涕泣不止。苏静涛伤心欲绝,伸手想要拉住她,忽觉一阵风来晚秋便消失不见了。
苏静涛站在树下叹息良久方才回屋,过了数日,忽听公文报说姬二公子以贪墨在万源城外被枭首示众,他知晚秋所言不虚心中也暗自替她高兴。到了夜间他忽梦见晚秋前来对他道:“妾还有一事要托付郎君。妾死之时,系帛于颈,这绳帛此时尚在道观梁上,一遇天阴下雨喉间尚痛,今虽欲托生,此厄不消则会带至阳间。还乞郎君来年回去之时将绳帛烧化,每日再为妾诵读金刚经,只需七日便可,妾感激不尽。”苏静涛醒来谨记晚秋所言不敢忘记。到第二年秋闱他依晚秋之言赴阆中应试,放榜果然高中,被任命为洋州县令。回陕之时他又路过道观,便依晚秋之言在梁上找到绳帛烧化,又诵经七日才毕,到任之后政绩卓越明察秋毫,为官颇有清誉,直至八十才无疾而终。
网络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报纸杂志用稿需微博私信取得授权。侵权必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