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姑娘的原型
今天不太忙,随意写点。大家小时候可能都看过或者听过田螺姑娘这个故事,说是民间传说,不过我却在一本古籍《此中人语》中找到了这篇故事的原型之一,这才知道其实我们所听到的故事只是一半,就像童话故事中“从此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生活”一样,实际则不是这样的。田螺姑娘的故事大约发生在明末清始天下初定之时,(更早的版本是西晋时的《搜神后记》,不过在那时田螺姑娘是仙,结局也和这篇不太一样,到了清代则变为妖了)主人公名为卫福,本是明朝的一个大户人家,不料经过兵火之灾后全家仅余他一人独活,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说大部分的家产都再战火中化为灰烬,不过所幸还有一间祖居房产可以栖身,他典卖了家中仅剩的物事凑了些钱做起了小本买卖,每日早出晚归走街串巷,一天幸苦所得仅够糊口而已,可谓是度日维艰。卫福每天黎明即将房门反锁出去,到中午才回来,洗衣做饭俱是自己亲为,算得上是勤俭持家的典范。
有一天他象往日一样早早出了门,不料到中午回来一看却发现厨房中的饭食已经做好了,眼见回来时门锁完好,他不由大为惊异,不知是何人所为。可此时他早已饥肠辘辘,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于是端起碗就吃了起来,觉得这饭菜味道绝美,很快便狼吞虎咽一扫而光。自此而始以后的十数天,他每天回来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心中却是疑惑万分,于是在一日出门后将门虚掩,自己悄悄站在外面向内窥视,看看到底有何异常。如此等了一个多时辰,忽见院中水缸左右摇动,随之一个妙龄少女从中姗姗而出,生得是明眸皓齿风韵绝佳,一出来即轻移莲步往厨房而去。卫福在门外惊喜交加,以为是天仙下凡,正在此时他忽然想起水缸中原有一只田螺,已经养了数年了,看来这女子定是田螺妖无疑。想到这里他轻轻推门而入,来到水缸前一看果见缸中的田螺只剩下一个空壳了。他先将螺壳拿出藏在隐秘的地方,接着又悄悄走进厨房,只见那女子撩衣卷袖正在忙碌不已。卫福见状走至女子身后,出其不意一下将她紧紧抱住,女子却并不惊慌,一边微笑着一边挣脱,卫福将她抱得更紧,生怕她逃走,僵持片刻之后女子双颊赤红身软乏力,卫福索性将她直接抱进了卧室,一番巫山雨云之后二人便作了夫妇。
女子性格温婉贤良淑惠,女工刺绣无不精巧,卫福对她也很是喜爱。过了数年,女子连着生了两个儿子,眉目都和她很相似。又过了十年,两个儿子都已十余岁了,而女子的容貌却一点未变,仍是年轻靓丽光彩照人。一日夫妻二人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了口角,卫福言语说得重了些,女子即泪落如珠伤心万分,卫福见状心生爱怜,转而好言相慰,可女子仍旧是低头哭泣不已,口中还说道:“把我的家还来,我还是回去的好。”卫福无论怎样安慰,女子就是不依不饶,口中翻来覆去就是这一句,到最后卫福有些恼了,便将所藏的螺壳拿出扔在地下道:“这不过是你本来的面目,你还以为是什么价值连城的宝贝?”不料话音将落就听轰然一声巨响,女子与螺壳都已不知所踪。卫福见状大骇,赶紧四处寻找,可就是遍寻不着,于是他又向空中赔礼道歉,两个儿子也跪在地下哀声呼唤百般祈祷,可是女子却依然是杳无音信。卫福懊悔万分伤心欲绝,自此以后也不复再娶了。后来两个儿子长大都考中了进士,就让卫福准备了一副空棺,里面放着女子以前所穿过的衣服,然后选好墓地安葬,为其立墓碑曰:田夫人之墓。这就是清代的版本,而西晋的版本中田螺姑娘则是神仙(白水素女),最后是回到了天上,不知福州现在有没有为之立下的神位。说实话我倒是挺喜欢清代的这个版本,因为至少由此说明了一件事,即便是羡煞旁人的神仙眷侣,柴米油盐吵架拌嘴的琐事也是在所难免的,从这方面来说这个版本更贴近生活一些。
明清一些不为人知的奇闻异事(一百一十六)
明月竹叶青
螺精
乾隆年间,江西宜春县城南门住着一户人家,主人将济年已四十开外,家中除了妻子谢氏外还有一子一女,长子名逸,年满十七,次女名娟,方才是豆蔻年华之龄。蒋家本是一个书香门第,蒋济也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只是时运有些不济,虽说早早就考上了生员,却是一直未能中举。而他的长子蒋逸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十五岁时就考上了生员,比起蒋济来足足早了三年,且在学府中成绩优秀,连学官都说他前途不可限量,隐隐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意。蒋济见儿子如此出息自是心花怒放,想着将来光宗耀祖就全指靠着他了,于是和老伴谢氏起早贪黑不辞劳苦,操持家务经营生计,只让儿子心无旁骛的读书。眼看儿子已经到了婚娶的年龄,为了不让儿子为此分心,蒋济便和老伴商量了一下,为其说了一门亲事。女方名叫书秀,也是城中的一户乡绅之女,和蒋家算得上是门当户对,况且书秀不仅容貌俏丽远近闻名,且性格温婉精于女红,可谓秀外慧中贤良淑德,蒋济夫妻俩对此也很满意,当即就下了一份丰厚的聘礼,又和亲家商议了一个吉日,只等时日一到便给二人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