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6 19:50:00
541:野鬼喊冤
这是我一个同学讲的他老叔的故事。
90年代的时候,同学的老叔在当地年轻人中算比较有钱的,自己有私家车。他的女朋友,就是后来同学的老婶,那时候家在下面的县城。老叔经常开着车去约会,用他爷爷的话说“烧包”
一次晚上他开车回市里。路上想要小便。把车挺好,下来往路下走出一段,回来就遇到鬼打墙。
老叔是个精明人,胆子也大,鉴于当时不能马上拿出童子尿来,他就用的点烟的方法,顺利的突破鬼打墙以后,回到自己车子旁边,看见车顶上模模糊糊坐着一个人。
这就有点挑战神经的极限了,胆子再大也受不了。老叔跪了下来,说我没做过坏事,给你多烧纸钱,放我过去之类的话。那个影子要老叔带他去城隍庙。那时候正是全国人民搞经济的时代,哪里还有什么城隍庙。老叔说现在拆了。那影子沉默了半天,说此地没有皇城总有,反正你要带我去。你回去收拾一下行李,三天以后我去找你。说完哭着冤枉啊,飘走了。
老叔飞一样开车回到家,没敢跟家里人说。三天转眼就到,晚上影子果然来了。闹得家宅不宁。老叔他们好说歹说,影子又给他们三天期限。
这是个什么鬼,大家都不知道。我同学的爷爷小时候听说,老叔遇鬼的那天路上,在他未出生以前,有个野鬼经常迷人喊冤。后来被道士镇压了。至于野鬼到底要干什么?有什么冤枉?怎么又出来的?没有人知道。总算家里经济条件还好,这几天到处请人,没请到高人,倒是有家乡的老人,知道鬼的来历。
这是个老鬼了。据说是清朝中期的一个秀才。女婿死了以后,他一定要女儿从夫,就是自杀。他女儿不愿意,但是还真拧不过他,最后上吊了。学宫报到县里,县令很为难。不旌表吧,对不起死去的烈妇。旌表吧,逼人死,斯风不可长。最后还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不旌表,只给女婿家送去点银子,同时通知学宫的老师,年底送这个老秀才“行劣”——————一般只有道德败坏的人才会得到这个评语————————老秀才一口气把自己堵死了。
死了以后他的鬼不停地向城隍告状。说自己为圣教绵一线之延留,挽回世道人心。可是居然被县令破坏名誉。城隍被他烦的没办法,只好叫鬼吏注意他,不过只要不害人,就不要干涉。
阴间也不给他帮忙。这野鬼就到人间来诉苦,当年当地的居民不堪其扰,来了到道士把他镇压了。后来知道,最近附近开砖厂,把镇压野鬼的符咒破坏,它才跑了出来。
这事解决,还是顺着野鬼的意思。但是没去皇城,谁知道北京城有没有城隍庙啊。跟它商量,把它送到泰山。去的时候是老叔一个人开车,鬼跟着,路上只要晚上,就能听见他哭冤枉。到了泰安,声音一下没了。看来是被收走了吧。
2012-10-29 9:12:00
542:小人
我一个朋友总以为自己不是一般人,因为他说自己见过别人没有见过的东西。
他记得特别清楚,自己上小学前一年的生日,他爸爸送给他一个生日礼物:放大镜。就是那种手柄式的。收到以后他玩得不亦乐乎。
生日嘛,肯定有蛋糕。当天他吃完以后回屋去——————他和父母住在一屋,但是自己有个小床——————爬到小床上。忽然发现又自动来了个玩具。
一只蚂蚁上了他的床。他当然不肯放过。把脑袋凑过去,他觉得蚂蚁不对劲。拿放大镜仔细看,这回看清了,蚂蚁背上背的不是吃的,是个小人。小人通体是橙色的,好像扛着一个圆筒形的东西。后来也拿下来双手抱一会。至于小人长什么样,那拿着放大镜也看不清。
大家知道,如果人把手指放到蚂蚁面前,蚂蚁一定很快的绕过去。但是这次他把手指放在蚂蚁前面。小人就像人骑马一样操纵着,绕着他的手指转圈。直到他妈进屋叫他睡觉。他赶紧喊说你看蚂蚁背上有人。他妈过来,他发现自己一抬头这个功夫,蚂蚁已经不见了。
后来他又见过。频率几乎是每年有那么几次。而且不一定是在自己家。有的时候他去爷爷家,学校里等等,也能看到。他和大人说,一开始还都夸他有想像力,后来也都烦了。上初中以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
2012-10-29 13:59:00
543:不孝子
这周末我一个朋友讲的。
清朝的时候,他们那里去了一个县太爷。这位县太爷和一般的不一样。是个清官。但是清官未必是好官。第一此人有道德洁癖;第二此人太固执。
这位县太爷不论是民事还是刑事案件,都不需要受害人来报案。换句话说,只要是他看过去觉得不对的,就要整治。
他以前也是一个穷书生,刚刚鲤鱼跃龙门。带着太太来上任不到一个月,就站死了一个不孝子。
先说不孝子。此人算不上大富,但是生活还过得去。20出头的年纪,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他母亲五十来岁,让人郁闷的是得了老年痴呆症。滨海人家,吃饭总离不开鱼虾。一天县太爷微服私访。顺路想进去要口水喝。敲门没人应,他自己推门进院。发现一个老太太正准备吃饭。神情自然是痴呆的。更可气的是桌上没有好饭菜,都是鱼刺虾壳。
县太爷出来向邻居一问。邻居说这是母子二人,儿子出去工作了。县太爷大怒,回衙门下令把儿子捉来。验明正身,立刻站死。
什么叫站死呢?清朝时候如果判斩立决等刑罚,要上报刑部。但是如果是小偷小摸等罪名,不用死刑,小加惩戒的。县太爷可以自由裁决。比如站笼。站笼的本意就是一种略带肉体惩罚的示众。一个木头笼子,上面是一块木板,人头卡在木板外面。县太爷可以批示站几天。但是很快这个刑罚变味了。官府把笼子做的很高,人进去脚下不垫着砖就会悬空,很快就会死亡。这种时候死了,县太爷还不用担酷刑致命的罪。
这位县太爷就命令立刻把这儿子站死。
从捉来到死亡,一共不到2个时辰。
县太爷很得意,回后堂跟老婆说,我今天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站死一个不孝子。他老婆问何以知道此人不孝。县太爷说很简单啊。这人家里不是穷人,却叫母亲吃那种东西,难道不该死吗。他老婆毕竟是女人,细心。说母子相依为命,儿子死了,他母亲怎么办?县太爷说这容易。明天我叫地方(就是相当于里长)通知他们邻居,以后每家每天给点吃的。反正一个老太太也吃不了多少。
这事就算过去了。大概过了一个多月。县太爷又去私访,刚走出城门,被一个和尚拉住。和尚满头大汗,说正好我刚刚赶到,你跟我来。县太爷想呵斥他。和尚真有劲,一拉县太爷的腕子,县太爷疼的说不出话来。和尚把他拉到不孝子的门口,说你看。
县太爷看见贴着墙脚有个老鼠跑来,这时候是傍晚。老鼠嘴里叼着一个饽饽,热气腾腾,看来是人家刚刚做的晚饭。和尚拉着他跟着老鼠进了院,看见老鼠叼着饽饽爬到一个小凳子上,把饽饽放下,可怜巴巴的缩在墙角。一会不孝子的母亲走到小凳子附近,摸到勃勃吃起来。
县太爷正在奇怪,和尚拉他到院子里。抬手给了他眼睛两拳。县太爷蹲在地上忍了半天才睁开眼。这时候看到屋里墙角的老鼠不见了,居然是不孝子蹲在那里,看着他母亲正哭呢。
县太爷没明白过来,又被和尚拉到院外,问他你明白了吗?县太爷明白一点了,说是不是不孝子附在老鼠身上,给他母亲弄吃的。他要早这么孝顺,也不至于被正法啊。和尚说你明白个屁。附在老鼠身上不假,你怎么知道他不孝顺。他母亲青年守寡节俭惯了。脑子坏了以后有个毛病,只要是吃的东西,不是她亲手扔掉的,一定要捡回来再吃。儿子就是见过她去垃圾那里捡吃的,才不得已,每次吃完饭自己都不收拾,等母亲扔了再重新打扫。
县太爷没话说了。沉吟了半天,说我误杀好人,这官也没脸当了。我跟你出家吧。和尚说你老婆呢?县太爷说我也顾不了他了。和尚扭头就走,说我哪里有你这么不近人情的弟子。
现在也没追上他,不过回去真的辞官不做了。和尚虽然没受他,但是他也做僧人打扮。和老婆开了个小菜园。把不孝子的母亲接来奉养。遇到人就说自己这件案子,劝人做事一定要留余地,不然后悔都来不及。过了十几年那和尚又来这里,把他夫妻和不孝子母亲都接走了,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