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不多不少,算上碧山,正好有九十九架山峦,错落有地耸立着,连绵起伏,构成了自然界最为自然、状观、优美的曲线。这些山峦中最高大、最巍峨、最秀丽的,当然不消说就是碧山了。
我总觉得它应当是这样造就的――很久很久以前的某年某月某日,天界的神工用鬼斧把世间雄伟者如东岳泰山削其顶,然后砍峻秀如西岳华山者之底座,大力金刚再把华山之顶堆放在泰山之底上,两相完美结合,纯属神来之笔,天衣无缝。
碧山可真是一个清幽安宁的好去处呵。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或春暖花开,或黄叶缤纷,泉水叮咚,鸟鸣山涧中,清翠婉转之声不绝于耳。
也当然啦,碧山后来名声大盛决非仅仅由于其景致秀丽幽雅。它名扬四海最主要的原因我以为应当归结为――曾经,有一位被后世人赞誉为“诗仙”的书生,来此隐居了十年之久。这绝非信口开合胡谄乱造,有诗《山中问答》为证:“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然而,一千多年过来去,“诗仙”之名早已载入史册名垂千古。书生被铭记在后世人的心目中代代流传,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当年书生和一棵树体人形灵性的女树妖的故事。你 可能不大相信,但是信不信由你。这个世界诸如美人鱼什么的原本无奇不有。
二、
当是时,正是盛唐天下。
是开元×年的一天吧。一名落魄书生神情肃然地来到碧山脚下。根据我的多年以后的后来的记忆和印象,此人骨骼清奇,容貌俊朗,须发飘飘而自然未束。他的肃然的脸庞上的眼眸里透射出傲然的光芒。
初来山中闲居的日子,果真是逍遥自在,清幽闲静的很。清晨在山寺的晨钟声醒来,迎着沐着旭日的光辉,在白云泉边桃花洞旁席地而坐,手执经史子集聚精会神地诵阅。而后,游山玩水,“寻花问柳”,雅兴骤来吟诗作赋也未尝不可。或与山寺中长老僧人谈经论佛参禅悟道。暮鼓声响彻山谷,回荡之声一浪一浪地悠远,斜阳余辉淡淡散落,白日的光阴就在夕阳西坠中告一段落。日子,就那么一天天逝去。
终地有一天,书生有点觉得闲聊了,一时就拿起了锄头,种下一粒之前并不知晓其神奇的有灵性的种子。
这以后书生就会在茶余饭后、在读书作诗的空暇里,毫无例外地松土啊、浇水啊。一切做得那么雅致,那么认真又那么随意。树种呢,就在书生的精致浇灌倾心培养之下,生根,发芽,一日复一日地健康生长,成长……
三、
以上便说了我的生命由来。那棵当年的小树苗,就是这里的我,故事中的我,也就是现今被后世人奉称为“千年银杏”的那个。很多人都认为这世上能活千年以上的生命,肯定非妖即精,哦,那么如此说来,我现在就是树妖或树精了?是吗?不是吗?管它是不是!或许吧,当年,当年我就是一名女树妖精。这似乎无须深究。
我长啊长,长啊长,有时光悄无声息的流淌中,在书生不辞辛劳倾情细致的照料下,我快乐地疯长着。
虽然其间,我也经历了许多挫折考验,饱经风霜的摧残。但是,有书生不变的关怀和温暖的目光,我竟然莫名地比意想中的自己坚强。坚强地生,坚强地长。
记得有一年的冬天,寒气袭人,飞雪如撕棉,沸沸扬扬,洒落了大地厚厚的一层,几乎淹没了我的胸膊甚至颈项。我周身环绕着冰雪,冻得几乎是不行了,不行了。奄奄一息的时候,是书生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滔滔不绝地讲述轶闻趣事,背诵诗词歌赋,讲封神演义讲梁祝化蝶……他认为不能让我沉睡下去,惟恐我一昏睡下去就永远也醒不来了。他不停地用心和我说话,口若悬河,即使最后口干舌燥了,他还是忍着坚持着毫不停歇。
直到暮青色的天边泛出了微白,呼啸的风雪在子夜时分变为缓慢飘零,又终于在黎明时刻尘埃落定。看着他困倦的眼睛,欣慰的笑容,拍着打着哈欠的嘴,疲惫不堪的身子在我的近旁趴着安然睡去。那一刻,我真的情不自禁,真的情不自禁了。
就那样,五年过后,我终于出落得亭亭玉立,丰腴美丽而清雅脱尘出俗,宛如天都少女。少女的心事如云似雾,情窦初开,一颗赤红炽烈的心呀,年少朦胧而浪漫幻想着,就像一只白鸟的翅子在胸中扑闪扑闪的。
四、
后来,书生依旧整日玩山游水,依旧吟诗作赋,也还是谈经论佛。只是在每个清新的早晨,伴着满山荡漾的晨钟声。他不再去白云泉边桃花洞旁,他不再幻想着邂逅传说中的桃花仙子。他就坐在我的身旁,依靠在我的身上,意兴盎然地品读他的诗书。
我们那是那么的亲密无间呀,我可以感受到他的体温,温厚的男子汉大丈夫的雄伟气息。我甚至可感觉到他的均匀的心跳,和我迥然有异却又几乎相同的心跳!小鸟一早醒来,活跃得不得了,跳跃穿飞于我的手臂之间,欢唱着清翠动听的歌子。那清晨橙黄和煦的阳光和小鸟的啼唱声以及他的琅琅的读书声,是让我每天伊始觉得几多快活又几多幸福的事呀。
而那些月白风清的夜晚,书生就熏熏然微醉归来。他的满腹心酸和愁苦在他微微泛着醉态的脸上若隐若现。我知道,他有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士不得志,人生失意,概莫如此。“唐明皇非明皇,高力士不容士”,听到这番知音般的叹世感慨,他孤傲的灵魂分明是微微颤动,现出几许的无可奈何与无限伤怀。清风徐徐,阵阵吹来,拂着他的长发我的枝蔓他的脸庞我的身躯,有如你的缕缕愁思我的片片伤感相互抚摸。他伫着风中,衣袂飘飘,低吟那句名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黄孟德今何在?!”行云穿过,乌云破一块碎一块的,斑斑驳驳,昏灰的那一大块乌云刚好此刻遮住了月亮的大半张脸,夜色黯淡,只听得见寂静之山上松涛阵阵,一阵一阵,像是胸中忧愁波澜起伏。
五、
山寺中有一位大智若愚的小和尚,面黑如炭,其貌不扬。他的脑袋里里里外外当是一样的灵光吧,要不然他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呢?
每天下山挑水,小和尚担一桶水上山时,先前满满的一桶水,最后总是只剩下半桶了。究其原因是他故意在桶底凿了几个洞,这样一来,他一边上山,水就一边沿着迂迴的山路一路滴漏上来。起始大家都不甚明白,长老以为他不诚实要偷懒就生气地责问他,小和尚就狡黠地笑着向长老请命“师傅,我决非偷懒,不久以后你就会看到美妙的效果了”。
果不其然,不久以后,从山脚到山寺门口,曲折的山路两旁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把一条山间小径点缀得香馨弥漫,迂迴婉延在山间,形成了一道美不胜收的风景。
真的不偷懒吗?其实不然,小和尚是很会偷懒的。比如说长老派他每天打扫寺院看关山门,他却经常野着性子疯去掏鸟窝捉兔子,当然最多的时候是跑出来,和书生一起对坐在我的身旁,天南地北,谈笑风生。时而冥思苦想,时而捧腹大笑。我们三个在一起就是一个快乐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