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陆林看她表情不对就走了过来。
洛雨摆出一幅无法理解的表情,在空中挥着双手也不知道怎么说,干脆把手中的绸布递了过去:“你自己看吧。”
众人觉得奇怪也都围了上来,借着陆林的头灯一起阅读了起来。“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不就是传位诏书嘛。”陆林看完说道,但说完他就反应过来了,“传位诏书?!怎么会有传位诏书!连皇帝带宰相,全体军民人等一起完蛋了!还传个屁位呀!”身边一起看的众人,是凡对那段历史有点认识的,也不由的愣了,黑暗的船舱内陡然安静了下来。
这份诏书的古怪之处在于,它是赵昺立的,而且起草时期竟然是崖山决战的当天!看这草诏的字体苍劲雄浑,绝非出自儿童之手,多半是陆秀夫代笔的。立诏的宗旨只有一个:传位!宋度宗赵禥育有三子,三个都当过皇帝,一个在临安之役后投降,赵昰死在南逃路上,赵昺在崖山投海。至此,皇室一支就绝了。
诏书内提到的传位对象,只是赵家宗室里的一个名叫赵宪的远房亲戚,情况有些像来自民间的理宗赵昀。诏中赵昺用兄长的口气说,我死之后由你继承大统。战后若能固守雷州就去雷州,守不住就去安南找陈宜中。可联络南宋故地的义勇之辈,暗中积蓄力量,绝不要忘记光复宋室江山。若有朝一日起兵北伐,当不忘救黎民于水火,将天下回归汉家正朔。
这份遗诏的内容很正常,唯一不正常的就是起草它时的客观情况。南宋小朝廷彻底灭亡之际,为什么还要写一份这样的诏书呢?陆秀夫都带着小皇帝跳海了,彻底绝望了,难道他还认为别人能逃出去?他还要谁去复兴宋室?这不和常理,也根本解释不通。换句话说,这份遗诏是根本不可能,更不应该出现的。
“我记得,陈白沙说帝舟是停在海洞入口随时准备逃跑的。这也太奇怪吧,自己能跑却不跑,还把皇位传给别人。”罗瑞说道。
“这份遗诏的存在,只能有一种解释:后世关于那场海战的记载,一定是哪里错了。”洛雨拿回遗诏喃喃说道。
王轩一直没有说话,此时点头道:“确实有问题。我想,当初他们立这份遗诏的初衷,大概有两种可能。”
=========================================================================
跟大家说一下,这次出版的事应该蛮靠谱了。于是断更就成了不可避免的话题,可能不会太久了,猫现在只能是尽量争取多更一点,或者争取一下,看能不能在出版多久之后再续上一部分。大家常混天涯的话应该明白,这是没办法的事,电子版对实体书的冲击太大了,两者几乎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出版社要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且这本书太长了,编辑大人决定出版它的时候,本身就承担了很大风险。唉,各有各的难处,但我会尽力争取的,希望大家理解。谢谢。
“别卖关子啦,快说。”先生说道。
王轩笑了笑,继续说道:“第一个可能,他们认为其他人能跑出去,还有复国的希望,所以立了遗诏传位给别人。这第二个可能,呵呵,这个可能有些荒唐。就是,哪怕在最危难的时候,他们依然觉得,他们能赢!你们看看这字里行间,还盼望有一天能起兵北伐。他们哪像绝望,分明是充满了希望。这也恰好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帝舟守在海洞口却没有逃跑,因为他们没想过要输。”
陆林听了说道:“你这个更说不过去了,认为能赢干吗还跳海?而且结果是他们输了。”
众人全都不言语了,看着这卷圣旨,王轩说的第二种可能倒是真有可能。可最后的战败也是铁铮铮的事实,两者太矛盾了。仿佛有个很大的疑团在里面,这中间一定有什么原因,可大家一时谁也想不明白。
王轩喃喃说道:“我一直就觉得奇怪。史料里提到的陆秀夫抱小皇帝跳海时说的那几句话,到底是谁听到并记录下来的?那是数十万人的战场,不到跟前根本听不到他们说什么。而且帝舟上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海后,杨太妃便带头也跳了海,之后就没剩下几个活人,不太可能有目击者存在。我看,那话多半也是后世为了突现君臣的壮烈杜撰出来的。”
“就算是杜撰的又怎样?好像无关吧?”周欣说道。王轩还没想明白,只是摇摇头没再说话。
赵庆中哼了一声说道:“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充满希望还是绝望,看看有没有把玉玺留下不就知道了。若真是传位,玉玺肯定是要留下来的!”
“那就更不靠谱了,崖山失玺嘛!”罗瑞蹲在柜子边说道。却看到众人突然把灯头全向他打了过来,晃得他一阵眼晕。“干什么!干什么!”罗瑞还没喊完就被赵庆中一把推开了,原来他们关注是取出圣旨的那只大抽屉。抽屉里装圣纸的匣子旁还放着一只大木盒,赵庆中一把就抢了过去。
他掀开盒盖,头灯光的照射下,盒中的东西反射出一片金光,把他的脸和头顶的舱板全都映成了金黄色。众人连忙聚拢了过来,不料赵庆中“啪”的一下就把盒子盖住了!谁都没看到里面的东西。
“老赵,这你就不地道了。”
“想看?来抢便是。”赵庆中托着盒子冷笑道,想了想他又补了一句:“不是你们要找的东西。”
========================================================================
极热,暴走一圈出出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