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8-8 20:51:00
“哪两个?”陆林也凑过去看。当他看到那两个名字时,也是一愣。
趁这个功夫,洛雨走到断口处让周欣把相机和她的背包都递了上来。她先是对着那个机械拍了几张照片,又从背包里掏出了璇玑玉衡,把枢轴对准北极星的方向。
玉衡缓缓转动,方向还是指向了西边。洛雨一阵失望,看来她们还远没有到达目的地。
“这边还有字!”陆林用火把照着机械的另一个脚说道。又把上面的字一个个念了出来:“四极?北?北海?第四阵。总铸三十一号。”
“最后的应该是它的编号,前面的像是个一点点详细下来的地址。四极既是东南西北四方,北是北方,北海是指北冰洋地区,第四阵,应该指的就是这个遗迹。古时的天文仪器,因为放置位置的经纬度不同,看到的星象也会不同。为了达到最精准的效果,放在不同经纬度的机械,设计上就要做相应的改动。像这个仪器,应该只专门为这座遗迹的位置设计的。而且……”
“你说,这玩意会不会也是那人造的?”陆林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洛雨身边,指着她手中的璇玑玉衡说道。
“肯定是!在那个年代,没有人在天文方面的造诣能比他高。”洛雨点头说道,“先前想不通的现在终于明白了,难怪这玉衡能做的如此精巧。前人成就,高山仰止呀!”
“我说!你们还有完没完?!俩人在上面嘀嘀咕咕干什么的呢?!”在下面的项昊等得不耐烦了,扯着嗓子喊道。
“人家好不容易有点独处的空间,你别破坏气氛!”萧卓的声音在从下层传来,说得洛雨一阵脸红。
“咱们还是先下去再说吧。”洛雨说道,“真美呀。要是不冷就好了。”她这才留意到周围的风景,不禁感叹道。
两个人从断口处翻下了二层,众人便不再耽误,一起回了生着篝火的一层房间。洛雨把上面的情况跟大家说了说,又翻出相机里的照片给众人看。
=====================================================
突然发现刚才发第一段忘了换马甲,用大号重发一遍,大家别介意。第二段马上送到。
2012-8-8 20:56:00
“督造……光禄大夫刘秉忠,太史院院使郭守敬。”周欣看着照片念道,“郭守敬我听过!历史课本里有学过!”
“你当然听过啦,他可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之一。编制了《授时历》,还有……还有……”罗瑞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便求助性的看向洛雨。
洛雨说道:“还有修建了西夏和元大都的水利工程,北京成为帝都后最早的水系工程,就是他负责设计修造的。但他最大的贡献还是在天文学上,开创性的实现了天文仪器大型化,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光是他设计制造的天文仪器就有十多种,这还不包括在编制授时历时发明的各种辅助工具和观星台之类的建筑。可以说郭守敬从小就是个制器天才,相传十几岁时他得到了一张莲花漏图,是北宋时期的一种计时器,结构相当复杂。他仅凭着那张外观图,就摸清了其中的原理,把它仿制了出来。史书上说他熟知天文、算学,擅长水利技术。”
“哎?!”罗瑞似乎想到了什么,又说道:“过去只知道郭守敬是个大科学家,一直没留意过。可听你这么一说,他又会观星,又懂水利。怎么听上去……倒像是个学过‘上观天星,下察地脉,寻龙点穴’的摸金校尉?”
“那叫风水先生!”周欣纠正道,她想想又说道:“不过,好像还真的有点像哎!历史书上说他是科学家,我也就一直这么信了。可瑞子哥刚才这个说法,好像也可以成立。毕竟古时候的科学和迷信,从某种程度上说本来就是一回事,不是说人类最早研究星象,就是为了占卜嘛。”
“对了,那这个刘秉忠又是谁?排名还在郭守敬之前,可好像没听说过这个人。”周伟问道。
“那是因为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历史课本上,是怎么也不会出现一个宣扬封建迷信的反动学术权威的,不管他多有权威。”洛雨说道,“真有你们的,科学家都被说成风水先生了。这位才是货真价实的风水先生,而且他堪舆的是整个大元帝国的风水。”
“我听过他,”水静说道。这倒让大家大为惊诧,就听她又说道:“传说刘秉忠和元时的名真,龙阳子冷谦冷真人,还有我武当的三丰祖师,都是莫逆之交。”
“很有名吗?我也没听过。”罗瑞问道。
“刘秉忠是忽必烈时期的重臣,官拜三公中的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差不多也相当于宰相了。如果说忽必烈是大元帝国的缔造者,那么他就是大元帝国的总设计师。帝国成立之初,国家的典章制度,都由他设计草定,从蒙古和林迁都到北京也是他提议的。元大都的设计和营建都由他一手主持,连帝国的国号‘元’,也是他给起的。可以说,终元一世,他是汉人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人。说来有趣,郭守敬算是刘秉忠的小老乡,两个都是河北邢台人,就是在刘秉忠的提携下,郭守敬才进京作官的。刘秉忠负责都城市营建,就把大都的水利工程交给了郭守敬。”
洛雨解释道,“不过像静静说的,刘秉忠还认识张三丰。那是因为他还有一个相对神秘的身份,以至于后人谈到他时,不会叫他宰相或者设计师,而称他为‘数术奇人刘秉忠’。”
“就是做为反动学术权威那一面?”陆林问道。
“是的,他当过道士,做过和尚,学兼儒释道三教,自号藏春散人。其人精通《易经》及邵氏《皇极经世》,精于占卜,能知前后事,奇门遁甲天下无双。人称‘数惊皇极,祸福能决,谁其似之,邵君康节’,邵康节就是梅花易术的开派祖师。换句话说,刘秉忠在研究奇门遁甲、易经八卦、数术占卜,这几个领域里的成就,还要高于他在官场中取得的成就,是当时易学领域的顶级大师。关于他占事之准,明代一位首辅的札记中还记载过一件有趣的事,嘉靖年间,刘秉忠的墓被盗,有人在墓中发现有石刻写明:为盗者李淮。后来事情传到官府,盗墓者被捕,果然是李淮。呵呵,不过这事是不是真的,就无从考证了。”洛雨说道。
“那就是说,当时最顶尖的数术高手,风水大师和占星奇人,机械天才,共同设计铸造了上面那台仪器?!这也太牛吧?!”周欣惊叹道。
“对…………不对!”洛雨还待说话,却突然好像想到了,一脸惊异的说道:“我记得刘秉忠在至元十一年就已经死了,他怎么可能督造至元二十年才被铸造出来的机械?!”
“可能是最初参与设计制造的人里有他吧,这架机械又不是第一架。”罗瑞说道。
洛雨有些迷茫的说道:“是呀,这又是一个疑问。看样子这种机械应该不只造了一架,这样的祭祀长生天的场所应该也不只一个。这里只是北方,北冰洋地区的第四个祭祀场所,仪器的编号是第31号,也就是说当时至少铸造了31架这样的东西。想像一下,这些仪器被分布在天下四方,仅仅在北方的极北地区就至少建立4个祭祀场所!那这该是场多么盛大的祭祀呀!恐怕所有的祭祀地点连起来,已经覆盖了大元帝国的所有版图了!可为什么在历史上从来没听说过?难道如此浩大的工程量,真的只是为了一场祭祀吗?”
“会不会……跟咱们要找的日不落山有什么关系?”萧卓问道,“耶律铸的札记里提到过,当时忽必烈就是为了做件大事,才把‘宝鉴’送到日不落山修建阵台的。难道……就是为了这场大元帝国的全境祭祀准备的?!”
“我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呀,我们只是来旅游的。”项昊说道,可他太不会骗人了,说完脸都红了。
“少跟老娘装蒜!都到这份儿上了你们还不信任我?!”萧卓不干了,大声质问道。
“信任你什么?等咱们脱困了,我们还能信任你吗?你还不乐意了?!不乐意滚蛋!”项昊一点不给她面子,比她声音还大的喊道。
“你们别吵了!脱困以后的事等脱困再说!”洛雨说道,又对众人道:“听萧卓这么一说,我倒是真想起一件类似的事来。不过不是全国范围内的祭祀,而是观测。忽必烈在北京修建了一座当时全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天文台,之后便授意郭守敬组织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观测活动。”
“观测活动?就是看星星?”罗瑞问道。
洛雨摇头道:“不是那么简单,那次观测,在世界天文史上都足以称为‘兴师动众’。史载,这次观测活动原因是元朝疆土过广,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为校准历法,记录星象。忽必烈派出了14位天文家,在全国各地修建了27座测影所,进行了数项重要的天文观测。这些测影所遍布天下,其中最北端到达北冰洋的岸边,最南端到达西沙群岛,东到朝鲜,西到俄罗斯,几乎是把整个的元帝国疆土都涵盖了。史称‘四海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