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我嗯了声,不仅如此,更诡异的是,刚才那个倒立鬼的脸,还有他说话的语气,竟然有一丝像胖子。

现在回味起来,那种感觉,不像是幻觉。

我问老姜头刚才感受到什么没有。老姜头迟疑片刻,道了句:“……刚才好像不是幻觉,那个倒立鬼,确实很像你的发小,胡启一。”

这不可能,我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按照时间线,胖子在这个年代根本还没出生,也就不可能认识我,那么也就更不可能变成倒立鬼了。

老姜头沉默了,他说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要是能和那俩阴差说上话就好了,说不定能从对方口中套出什么内容。但是我们目前不能与阴差接触。

我点头,事情的发展越来越诡异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我拍拍屁股起身,脑子乱作一团,压根没心思想别的事情,先回家好好睡一觉。

结果刚拍起来,一抬头,猛的看见两张惨白的大脸出现在面前不到十公分处。

我差点妈呀的叫了出来,幸好我反应快,爬起来就装作什么都没看到的样子喊了句:“妈……的,哪个缺德的把石头摆这里!”

骂完扶着腰,一瘸一拐往县城走去。

那两张惨白的大脸不是别人的,正是已经离去的那两个阴差。

他们不知何故去而复返,手上的铁链也不知道搁哪儿去了。

“我就说吧,这人看不见我们,你他娘就喜欢疑神疑鬼的,赶紧把那些野鬼抓了回去复命,搁这儿耽误什么。”说话的脸长一点的那个阴差,他鼻子通红,眉毛浓密。

另一个是个圆脸,两条眉毛也是异常浓密,整张脸惨白,唯独脸颊两侧微微泛红,犹如抹了腮红,他嘟囔了句:“不可能啊,我总觉得这人不简单,他身上的味道和这边格格不入。”

长脸鬼差骂他胡说八道,还说现在不仅是外地人,连外国人都有出没,偶尔碰到两个假洋鬼子也是正常。没工夫在这耗着了,不然待会主簿要发脾气。

圆脸鬼差一听到主簿,这才放弃,和长脸鬼差一直走到远处,在旁边的小树林中找到藏好的锁链,串着鬼怪往明泉庙方向去了。

我这时候也才看清楚,鬼差走路的速率虽然和人一样,但是速度却非常快,才走了几步,便已经消失在了视线尽头。

期间,我一直装作啥都没看见的样子,心里却是把对方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

直到真正确定他们走远了,我才骂了声草。

其实我也没闲着,他们在试探我的同时,我也留了后手。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是也看清楚了这两鬼差的面相。

他俩的脸一个长,一个圆,脸型上并无相似之处,可不约而同,疾厄宫附近两颊、眉间及颏部,均出现了红斑。

我之前还以为是腮红或者别的,现在想起来,这压根不是腮红。

鬼差其实也是鬼,所以不能以看人的面相去看他们。

疾厄宫附近的红色,其实是代表着疾病的命气。说明这两个鬼差,生前都受到疾病所苦。

除此之外,他俩还有一个共同点,两人的眉毛都是又浓又密,而眉毛在相学中,五行属木,木多则义。再加上两人眉毛处的阴气若有若无的勾连在一起,而两人的兄弟宫中又无亲缘之气。

说明这两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生前可能遭遇过某种疾病,一起死了。

想到此处,我心生一计,或许能从这俩鬼差口中套出话来,起码得验证一下,这倒立鬼到底是不是胖子!

当然,要暗算到两个鬼差,得先到明泉庙去……

明泉县内热火朝天,特别是明泉庙附近,那叫一个热闹。

自打战乱以来,当地居民好久没感受过这种气氛了,却全然没意识到危险已经降临。

挖到后半夜,明泉庙下已经挖出一个长宽十丈,深约二米的大坑。挖到这里,大家伙再也挖不动了。

不是没力气了,这群糟老爷们在重赏之下,恨不得把拉屎的劲儿都使出来,怎么可能没力气。

主要问题是,是真的挖不动了。

挖到这里后,泥土变得异常干燥且坚硬,每一锄头下去,就当的一声,跟锄在铁板上一样。

尤其以深坑正中央最为明显。

这件事让大家伙震惊了,因为它们都没见过这种情况。明泉县的土地并不是能烧成石的黑垆土,而是普普通通的黄土地。这种泥土干燥后,一捏就碎,绝不可能变成如今这般坚硬。

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长大的,它们哪能不知道这点?

张老歪全然没放在眼里,找人拿木头架子搭了个凉台站在上头喊:“给老子挖!钱,老子有的是!今天挖成了,这个月饷银翻倍!”

张老歪一呼百应,重赏之下,萦绕在明泉县百姓心头的疑虑被打消了。

连年战乱,他们枪林弹雨啥没见过啊,有了上顿没下顿是常有的事儿。这年代,只要能活着吃饱肚子,别说这点邪乎事儿了,让他们挖自己家祖坟都愿意!

可地面硬成了铁板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哪怕热情再足,该挖不动,还是挖不动啊。

张老歪也不是没想过办法,他甚至找来了火药,可巨响之下,依然拿这土地没办法。

这可苦了一群人,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有个中年人跳了出来,说他有办法,然后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下,拿出了一柄半圆筒形,类似于瓦筒状的铲子,当地人把这玩意叫做管儿插。

当时我躲在远处观看,伺机而动,看到这玩意都愣住了。

这他娘不是洛阳铲吗?但仔细一看,又不太像。

在围观人群中旁敲侧击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中年人是包子铺的老板,这管儿插是他用来打洞造火窑用的。

当地有很多饭馆、小吃店都用在用这玩意。

我一拍脑子,他娘的,还真见证了一些不得了的东西。

记得没错的话,这管儿插就是洛阳铲的前身!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位盗墓界的先辈,李鸭子。众人只知洛阳铲是李鸭子发明的,但不知道这玩意到底是怎么来的。李鸭子在成名前只不过是一个小偷,有一次流窜到他地,看到离有包子铺的人在地上烧火打洞,这打洞的工具引起了李鸭子的注意。这个东西每往地下戳一下,就跟插在棉花上一样,轻而易举的就戳入地下,且带出大量泥土。经验丰富的李鸭子马上意识到,这东西要是用在盗墓上,简直如虎添翼。于是他受到启发,多次改良这个工具,第一把洛阳铲就这样诞生了。

也就是说,这洛阳铲是对照着明泉县的管儿插改良的!

果然,那包子铺老板拿来管儿插试探了两下,虽然还是有点吃力,但终究是挖出来了一个小洞,效率比用锄头、铁锹快上数十倍。

这让众人精神大振,张老歪一声令下,全城高价搜罗管儿插。

算山算水算王八》小说在线阅读_第34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一卦千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算山算水算王八第34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