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第二天上午十点半钟赶回老家,母亲见我很吃惊地问:“这不过年不过节的,你怎么就跑回来了?”

“姐姐呢?”我不正面回答母亲的问话,而是急匆匆地想向姐姐了解张小琴的病情。

“你姐姐在学校上课还没回,你这急找你姐姐到底有么事?”母亲有些着急地问我了。

“张小琴给我写信,讲她有病要和我分手,我就想问姐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这才告诉了母亲我这次回家的目的。

“小张有病要和你分手?你姐姐和她爸爸天天在一起上班,我怎么没听你姐姐吱一声?”母亲见我呵欠连连又接着说:“看你赶车赶船累的,你先去睡一会儿,到吃饭的时候我叫你,那时你姐姐也回来了,你再问她也不迟。”

我觉得母亲这建议不错,赶紧躺倒床上去补瞌睡。

女儿回家过节,见我为她带孩子很累,说要孝敬我带我去看电影。从退休后上电影院的次数屈指可数,而每次都是女儿择片带我去,看完后也没什么感叹、感想的。可这次不同,这部《黄金时代》的电影看过后,我深深地叹了口气,女主人翁萧红短暂悲惨的一生,正好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写照。

她儿时生活在一个有后花院的富贵家庭,童年有祖父关爱,过得乖巧而幸福。然而,孩提时代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她六岁时母亲去世,父亲续弦,父亲对她很少关心,继母也很少关心,祖父去世后,她叛逆的性格就开始在父母面前展露。那个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正是倡导女性解放的时代,那个时代的精神与她的叛逆性格正好合拍,这就培养出她的叛逆与任性。

她的父亲当时虽说是教育界的官员,但还是封建家长意识,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把她早早的许配给王恩甲,早点嫁出去省事,那年她才十五岁,还是个初中生。她不同意嫁,没有嫁,但这门亲事还是定了。

她坎坷的一生应该是从她二十岁的那一年刚始,她父亲准备把她嫁给王恩甲时,她爱上有妻之夫的表哥,并与之私奔。她的这一反常行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所不容,最终结果迫使她表哥抛弃她,表哥依然回归到自己的家庭。而她的父亲却为她的这一举动丢了官。全家也受不了当地舆论举家迁移他处,使她和家里失去了联系,这才让她过上了流浪的生活。

假如那年她当了乖乖女,嫁给了王恩甲,她生活会衣食无忧,也不会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不过也就没有箫红的传世之作流传至今了吧?这是我看完电影后的感叹之一,人生在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那个时代的女性想自谋生路独自生活,是何等的艰难,她不爱未婚夫王恩甲,大概因生活所迫吧,她还是和未婚夫同『居』达半年之久,并怀了她的孩子。可她的未婚夫承受不了家庭反对的压力,还是抛弃了她,使她的生活跌入人生的低谷,欠旅店一大笔钱使她无法脱身。这可能是她短暂一生最艰难的时期,在无法可想的情况下她向报社求救,认识她一生中最为关键的人物箫军。箫军认同她的才华,给过她不少的帮助,可解决不了她欠旅店的债款,帮不了她脱困。是一场大水帮她逃脱了债务,便让她在医院里顺利的产下了一男孩,可她把这男孩送人了。这一情节又让我感叹,做女即使没有爱情也还是女人。可没有了母性,连身上掉下的亲骨肉也不要,那就不能称之为女人了。现代有人称她为“民国女神”,我看恰与其份。神是不会带着孩子在天上飞来飞去的。

这之后,她和箫军志向相同而相爱,她们同『居』了。并得到鲁迅先生一家的帮助,开始出版她们的作品,他们的生活开始好转。这期间她又怀了箫军的孩子,抗日战争全面暴发了。他们到处逃难,从哈尔滨逃到北平,从北平逃到青岛,又从青岛逃到上海,从上海逃到西安,在逃难中她结识了端木。

在西安她和萧军产生了分歧,又很快移情端木。随后随端木逃往武汉,又从武汉逃往重庆。在重庆生下了箫军的孩子,可这孩子是死是活观众也猜不透。我再一次的感叹,女人随便地抛下孩子可是作了大孽。

箫红与端木到香港后,依然躲避不了战乱,最后病死在香港。享年三十一岁。作为一个女人,二十至三十一岁,的确是黄金岁月,可在上世纪三十至四岁年代的中国确是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黑暗时代。整部电影以纪录的形式反映了萧红个人的黄金时期,我认为片名应取为“一个女人与四个男人的故事”更为贴切。

姐姐叫醒我后小声地问:“你这急赶回来,张小琴在信里到底给你讲了些么事?”我赶紧坐起来回答姐姐的问话:“她讲得了传染病要和我分手,这事你不知道?”

“自从她到县师范去培训英语,我就没见过她。前几天听见赵老师问她爸,小琴不去不培训是怎么回事?她爸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小琴感冒了休息几天再去。我听后没往心里去。就这点小病她还提出和你分手?是不是她在培训班里又相中了别人?”姐姐有些担心地问我。

“不会的,她在信中对我讲过,和我分手后,不再谈朋友了。”

“这话你也信?”

“我相信和她有缘分,打算和她过一辈子,不信她的话能成么?”我还想分辨几句,这时母亲来叫我们吃饭,听了我和姐姐的对话后说:“吃饭后你到她家去一趟不就都清楚了。她要真是得了难治的大病,提出和你分手也好。我们穷家小户可不能娶一个药罐子的媳妇。”

“母妈说的蛮对,真是有大病你和她分手也不是件坏事。吃饭后你到她家里去看她,还是要买点礼品去,有话还是好说。她要真是变心了,你也不要纠缠她,姐再慢慢给你物色其他的人。走吃饭去。”

听姐姐和母亲这么说,我赶紧起床随他一起向厨房走去。

我的那些真实经历》小说在线阅读_第27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牛爬坡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我的那些真实经历第27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