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3-8 22:23:00
行走良久,终到得洞穴尽头。这洞穴末端,却是一所巨大的圣殿。这圣殿四面均跪有头戴王冠身着黄袍的神像。这神像人身蛇尾,似乎异人。圣殿正中,立有一高台,高台三面皆雕有力士,半跪在地;正面一道斜梯,梯前立有一块巨大的玉碑,玉碑上龙飞凤舞,镌刻有字,却是福连文。玉碑之后,斜梯之上,高台之中,却是以各色美玉雕琢拼凑,塑得一尊崔嵬的五彩神像。此神人头蛇身,肩上生有三头,居中者大,旁居者小,旁居二头,修眉明眸,似乎童子,而居中者端隆文秀,虽是玉像,却是大有国色,必为女仙。且三头之中,只居中者戴有一顶赤红冠冕,其余只得一根红色玉簪。其蛇身之上,裹有紫色华服,其上满饰日月星辰、八卦图纹,别是庄重肃穆。然其左胸,却无端开得一缝,衣衫破碎,骨肉支离,不见心脏。神像左手持有匕首,右手却是握有一块圆石。这圆石形如鸡卵,大若蒲扇,其上紫光葳蕤,幻出一张巨大的光纹人面。这圆石在人面额头正中,倒像是一只竖立的眼睛。
赵墨见此,立时询问初一,初一点头道:“这福连文我果真识不得。但这神像同石头,我倒知道。那石头并非凡物,乃是盘古心瞳,唤作画马石。”涓弱吃得一吓,难以置信,道:“这是盘古心瞳?此物自来无人见识,你如何识得?”初一道:“我识得此物。并不稀奇。盘古心瞳有六,均受日月之沐,道德之器,化而为神。这画马石得了神格,化为神体,自取名号,称作延维。”说着朝那玉碑上的神像一指,道:“这延维神生有三头,人面蛇身,头戴赤冠,身着紫袍。正是此像形容。且这神像自持匕首,开胸剜心,正合延维旧事,此石再无其他,必是画马石。”赵墨颇是好奇,道:“这延维为何要自剖剜心?何故这心瞳名字如此奇怪,竟唤作画马石?”
初一微微一叹,道:“传说盘古心瞳有六,散佚大地,东南西方,神州内陆,各遗其一;只神州之北,有两块心瞳。这两块心瞳同处一地,同著灵慧,同生神识,及二者飞升,因所处日久,情谊非轻,且同裂生自盘古之心,便以兄弟相称。二者一名陆吾,一名开明。二者为神,精擅先天遁甲,穷究阴阳,居于三十三天之上。陆吾聪而明,能洞察万物,自称为天地第一智者。开明慧而察,能烛悉天地,自号为亘古第一明者。二者自谓洞悉天机,桀骜不驯,目空一切;彼时延维,同处三十三天之上,其貌甚丑,其智碌碌,为二者讥讽,常自涕泪。天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愤而懑之。
王母察之,乃宴宾客,但凡座中,皆为神仙眷侣,英气娟秀,相得益彰,独延维一人,貌丑而独身。延维自怜凄冷,退而见泣。王母遣众,独向慰藉;延维涕泪交加,泣而求貌,言道——世人昏聩,天神蒙昧,皆以貌取人;维今貌丑,天人共弃,愿得慈悲,得换新颜。王母言道,天道昭昭,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有舍。延维求价,王母道——发肤可换,为蒲柳之姿;手足可换,为倾国之色。延维闻言,自剖其心,取心瞳本体,乃白之曰——维今丑甚,愿以心换之。王母允诺——以心所换,容色姝丽,必为无双。
延维以心换貌,得无双之容,其色之丽,令天地无颜,日月无光。陆吾开明,尽皆心折,求为仙侣。延维耻于前辱,戏而作言——维有无双之色,欲求无双之智;子皆称己能;维无裁决,难作判断。今且作誓,孰能有力,自王母处取回心来,便算第一。陆吾开明,同上瑶池,为延维求心。王母道——其心可取,然一心焉能二赠。便于昆仑墟上,令陆吾于殿囿之中,设一奇门,令开明于山门之前,设一遁甲。言道——陆吾下山,开明入殿,孰能争先,便算得胜。二子才智相似,奇术相若,正是旗鼓相当,难分胜负。据说如今,他两个尚在昆仑墟中,斗法不休,困而不知年月;世人不知其中究竟,以讹传讹,反倒说他两个为西王母的门神园丁,真真是个笑谈。
至于那延维的心瞳本体,王母珍而藏之,唯独其座前女侍双成,知其隐秘。这双成为炎帝长女,有一幼妹,名为精卫。姊妹二人,情同手足,旦夕思念,然一处昆仑墟,一处东海,天各一方,相见甚难。这双成得知心瞳所在,便常趁王母外出,盗取心瞳,以石画马,乘之而行。姊妹二人,因为私会,恐炎帝见怪,常在东海蓬莱,嬉戏游玩。孰料乐极生悲,这精卫一日泛舟东海,行将赴会,恰逢东海员峤岱舆负山的巨鳌为龙伯巨人钓走,仙山零落东海,掀起巨浪,精卫年幼,无力逃脱,葬身东海。其后仙山飘零,下落不明;龙伯巨人谪贬神州内陆,终生不得近水;精卫之魂化作飞鸟,衔草石以填东海;那双成的因果,虽未见经传,然盗取宝石,触怒王母,恐怕难得善果。至于那延维的心瞳,因画马之力,飞天过海,便得了画马石这个名号。”
赵墨慨叹道:“这画马石原来倒是个不详之物。”涓弱听得出神,好半晌才推祝希夷道:“那福连文所书,是何形容,你且说来。”祝希夷哪敢不从,立在那玉碑之前,阅而读之:“员峤、岱舆,久立东海,毗邻蓬莱,为地仙寄寓;然神值失察,龙伯钓鳌,致使仙山零落。两山撞击,员峤北往,岱舆南向。岱舆南行,至于南海,过岐舌之国,致使生灵涂炭,而国祚倾覆。天帝怜苍生之苦,恐再生天灾,乃令鲲负员峤,至于北冥,鹏承岱舆,载于南溟。然鹏鲲有岁,而仙山无已,帝取画马、定更二石,化鲲鹏为万世不灭之体,永定仙山根基。”涓弱闻得此言,顿时怦然心动,喃喃道:“取此神石,可得万世不灭之体。”初一从旁笑道:“果然是利令智昏。这画马石为仙山根基,你若取了这石头,仙山轰塌,你哪里跑得掉,什么万世不灭,有死而已。”涓弱闻言,登时如被浇了一头冷水,大失所望,踌躇一阵,朝初一道:“如何,咱们已到得这北冥之底,你可曾瞧出什么端倪?咱们如何回去?”初一轻轻摇头,微微一叹。众人闻之,面面相觑,均是心凉如水,作声不得。苏眷跨步上前,四望数眼,“咦”一声,指着那玉碑背面,道:“这里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