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处无人的角落,我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后,张云山的脸色也变了,来回踱步沉吟起来。
“观澜仙人是当世唯一的地仙,拥有近乎永恒的生命,他怎么会烟消云散?这世上又有什么能威胁得了他?”张云山显然也知道这位当世地仙,原来就我不知道……
神仙一般分为两种,天仙和地仙,其实天仙谁都没见过,属于那种飞升了就不回头,按推测要么是去了另一个维度空间,要么干脆就是死了,唬人的。而地仙更为罕见,自古以来就没几个,没想到,当世居然还有。
接下来,张云山说起了这位观澜仙人的生平。
此人生于何年未知,道门只知百多年前就有这号人物的存在,行走天下,行侠仗义,师门也是个谜。至于他修成地仙,说起来,还就是前年的事。
他并不是个正规道士,没有道籍的,三十年前,他抱着一个女婴(也就是玄真子)来到武当山,显露了几手功法后,当时的太和宫宇诸城真人心悦诚服,将南岩让给了他做清修之地,后终于成仙。
这个人在道门知晓的人并不多,只限于上层,被整个道门奉为当世仙师,顶礼膜拜。这样的人物,怎么会和我扯上关系?
“小米。”沉吟片刻后,张云山说道:“个中详情,我们这些凡人不可能知晓,不过既然仙师对你有所托,必然有他的理由,您今晚来需要打听仔细了,不得轻慢,也不得冲动。”
张云山的话我明白,他这是在嘱托我,一旦观澜托付的事情难度太大,就不要答应。对于这样的大哥,我感激万分,要知道,他可也是道家门徒。
张云山笑着拍了拍我肩膀,“不用总是记挂在心上,走一步看一步,现在各路高人已经齐聚,我们去赴会吧。”
我点了点头,和张云山一起走向,南岩北端,从这里可以直通天柱峰。
武当山又七十二峰,以天柱峰为珠峰,万仞山巅,太和宫就建在这里,宫门上镶着明成祖朱棣手书的五个大字——太岳太和宫。
当年,张三丰真人就是在这里得道,并传下了举世无双的武当内家功夫。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老年的张真人正是在这座宫殿里,徒手轻而易举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玄冥二老,如今这里依然留存有他的遗像遗物。
江湖所不知道的是,张真人在升仙前,已经可以跃下千丈悬崖不伤,踏水而不留波,声能撼山。
如今,张真人白日飞升四百年后,这座宏伟、厚重的大殿适逢其会,各路大德高人齐聚。
我们来到的时候,宫门外已经站满了道士,面朝大殿,抱元守一静坐养气,殿内人头攒动,绝大多数都是各处名山宝殿的掌教真人,也有少数来自民间的各路散修高人,气氛庄严又不失热烈。
由于我的身份是龙虎山逍遥尊者,所以被安排在了龙虎山一席,再加上我穿着普通的便装,在这大殿中更加显眼。
落座后,我四处打量,与会的人足有上百,刨去各家的弟子们人,正主也至少有二、三十位,个个修为高深,我这点本事在这里根本就不算什么。
三声鼓后,侧门外走来一位身材矮小的老道,与会者立刻收声静坐,玄真子在我耳边小声说:“这位就是今天的东道主持——宇诸城真人。”
接下来,宇诸城真人宣布斗法大会开始,然后大家联欢,吃饭,本届斗法大会正式开始了。
所谓的斗法大会,当然不会真的搞出什么赛会制,来的都是各方高人,不可能在斗法台上真刀真枪的干,输了那就太丢人了。内容很简单,前三天大家各找对象交流、切磋,到了第四天,再由几位最顶尖的高人指导众人法术。
修道者,首重的是修心,法术不过是衍生物,在真正的到门弟子眼中,并不是第一要务。不过道士难免行走江湖,锄强扶弱,或者降妖捉怪,也必须得有法术傍身,要不然,修不到一半可能就夭折了。
另外,成仙这种事情,即便是在道门高手中,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既然走不到终点,那还不如多练些本事,这也是当今道门弟子的普遍心态。
蜀山时代,那时候的修仙是正儿八经的修仙,修士往深山原始森林中一钻,过着野人般的生活,要么死,要么成功,并不会去涉猎法术。时代在发展,也或者是退步,成仙基本看不到希望后,现在修炼法术反而成了主流。
天色已晚,今夜当然不会有法术的交流,与会者要做的事情就是相互了解下,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或者确立自己下一步的斗法目标。
由于绝大多数都是修道者,对食物基本没什么兴趣,有些人只吃了几口干粮,有些大德已经进入了辟谷状态,根本就抛弃了饮食。宇诸城真人刚宣布开始,人们立刻就行动起来,去找感兴趣的门派或者散修交谈。
我们所座的龙虎山这一桌,占着天下第一道门的名头,自然是最引人关注的,大会刚开始,立刻就有许多人过来攀谈。一片乱糟糟中,一个年岁和我差不多大的男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在场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穿道袍做道士打扮,余下的人也都穿着传统,唯有我们俩例外。我在看他,他也在看我,面对我的目光,这个长得唇红齿白的男子对我先开口笑,“在下终南山窦德利,这位可是灵虎山米尊者?”
我现在已经默认了尊者这个称呼,含笑点头,这么威风的名头谁不爱啊。
见我态度友好,终南山窦德利对我伸出了手,“米尊者,可否赏脸单独聊聊?”
我这时其实还没明白过来斗法大会是怎么回事,张云山对着我偏过脑袋,小声说:“对方是终南山道门新秀,听说法力高强,他要和你交流下心得。”
我心下了然,交流下心得当然没问题,于是对着窦德利点了下头,和他一起走向了大殿外。
大殿其实在后进,前殿是真武殿,也是当年三丰真人主持练武的地方,供奉着真武大帝,我和窦德利一起闲聊着又穿过前殿,来到了殿前广场。广场上有个小道童正在练剑,看见我俩出来后,立刻收剑,规规矩矩站在了一旁。
小童子不过才十岁左右,煞是可爱,他之所以站着不走,是因为知道斗法大会的规矩,想开开眼。
到了这里,我俩不约而同并肩站定,都在思索该怎么开口。
道家作为后起之秀,发展了两千多年,信徒遍天下,分支数不胜数,术法浩如烟海,我也想从其中汲取点营养。
“哦……”我俩又约好了似得同时看向对方,然后同时愣住,又同时“哈哈”大笑起来,看来,我俩都是初哥,没什么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