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我不知怎么被她弄得有些紧张,赶紧缩了回去,女孩在旁边看得得趣,捂着嘴“叽而”笑了。

天黑的时候,一大盆鱼汤熬好,送到了床边,那一对母子在床边对坐着吃饭,菜就是熬汤的鱼架子,我被弄得怪不好意思的。李华只顾默默吃饭,看都不看我一眼,倒是小女孩李梅不时对我眨眼睛做鬼脸。

一盆鱼汤下肚,我身上顿时暖和了不少,人吃饱了就会犯困,再加上我这一天一夜实在太累了,眼皮立刻开始打架。李华看了我一眼,继续收拾碗筷,对着她女儿使了个眼色,让她离开,而我,不等他们离开,就昏昏睡去……

zzzzzz

第二天一大早,我被小姑娘李梅摇醒,我睁开眼看,李梅指了指窗外,说:“我母亲要到密支那去卖鱼,说是留你在家不放心,要你和她一起去……”

我听得哭笑不得,这话估计是李华说给她听得,小丫头没心计,居然原封不动告诉我……不过她说的有道理,换做我也不放心,于是我赶紧从床上爬了起来。

这时候李华走进来,将几件衣服放在了床头,眼眉低垂说:“洗个澡,把这身衣服换上吧。”

“哦……”我接过衣服看了看,很普通的粗布衣服,七分裤加短袄,已经很旧了,和李华的穿着类型差不多。

“这是我丈夫的衣物,跟着我,别让军方的人察觉。”李华说完拉住她女儿往外走,“我们出去等吧。”

母女俩出门,我捧着衣服挠了挠头,我这是在干嘛啊……我不是要去追击钱武洲吗?还要去找巫女,然后……

想想我把衣服放下,开始往放好的澡盆里打水,无论钱武洲还是巫女我都没线索,都不知该上哪儿去找。这里是缅军的地盘,既然钱武洲和军方有瓜葛,也许在这里能打探到线索,去密支那看看也许会有收获,总好过满世界乱转。

洗好澡,换上那一身粗布衣服,我变成了个比较典型的缅甸渔民。走出门来,李华和李梅卷着裤腿站在水里,正在从鱼窝子里捞鱼,往一具背篓里放。

她们家两口都是女人家,没能力撒网打鱼,这些鱼都是用“**阵”抓来的,平常就存在鱼窝子里养着,等多了,就背去密支那卖。

这里是三江汇合之处,渔产很丰富,鱼窝子里有不少肥美的大鱼,被一条条捧出来装进了背篓里,等到鱼窝子掏空后,差不多正好装满。我连忙走上去,把背篓背在了身后,这一篓子鱼有七、八十斤,自然不能让女人背,我这个男人当仁不让。

李华一直都没正眼看我,任由我背上满篓子的鱼,对着女儿叮嘱:“看好家,我们可能要到晚上才回来,你别让大鱼弄坏了渔网,也不要在外面跑。”

“嗯!知道啦。”小李梅脆生生答应。

接下来,李华对我招了招手,“走吧,一路上遇到了盘查,你可千万别说话。”

我连忙打着哈哈,颠了颠背篓“没问题,我就装哑巴。”

李华闻言难得的瞪了我一眼,转过身就走,我连忙跟了上去。

绕过木屋,清晨的薄雾中,屋后是连绵的稻田,一条小路通向西面,看不见尽头。李梅从屋后推出一辆凤凰牌二八大杠,又跨上两顶斗笠,对我点了下头,示意我坐上去。

我傻眼了,原以为背着背篓就走,却不想还要骑自行车,感情我这是抢轻货干。我连忙把篓子解下来反背在胸前,抢过自行车跨上去,“呵呵”笑道:“我骑,你坐。”

李华依然没有任何推脱,扶着我的腰,轻轻横坐在了车后座上。我把背篓底支在大杠上,踩上就走,“叮叮当当”乘着雾气上了路。

出了小路上大路,雾气渐散,红日爬上了三竿,一顶斗笠从后面送上来,戴在了我的头上。回头看,李华也戴上了斗笠,我俩现在的打扮犹如一对当地的渔民夫妻,要去赶集,无比和谐。

这所谓的大路,其实也就跟我们的县道差不多,路面的确铺了柏油,不过全是坑洼,也无人修补,骑起来很艰难。

与我们同向行驶的自行车也有很多,基本都与我们同样的打扮,男人带着女人,只不过背篓一般都是后座的女人背着。他们与我们一样,应该都是早起去密支那卖鱼获、农产的农人,挣俩辛苦钱。

身后传来急促的喇叭声,我回头看,一辆绿色的军车开了过来,横冲直撞,带着一路烟尘。李华在背后扯了扯我,我连忙让到路边,努力稳住龙头。

军车呼啸而过,前面一片惊呼声,那些早起卖货的人纷纷避让。

对于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我来说,还是头一次见到军人在大路上如此嚣张,这和我印象里纪律严明的解放军反差太大了。

继续往前骑了个把小时后,密支那城的轮廓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密支那虽为克钦邦的首府,城市却很小,人口不过20万,在中国只怕连县城的规模都够不上,不过这里却是缅甸北部最大的交通枢纽。在接近城区的时候,与公路同向出现了一条铁路,那是通往孟拱的专用铁路。

这条路进城的道口何铁路相交,离着老远我就看见,道口有两名背着步枪的士兵把守,盘查每一位进城的人,我知道李华必有安排,倒也不慌张。

轮到我们的时候,我自自然然将自行车刹停,对着那俩士兵装傻充愣。一名士兵冲我“叽里咕噜”喊了一通话,我笑眯眯用手胡乱做着手势,张开嘴对着他“阿巴阿巴”……

甭管哪国人,哑巴总是说同样的话,我假装听懂对着他“阿巴阿巴”,他还能把我怎么地?

那士兵有些恼了,不知骂了句什么,我身后的李华连忙跳下来,从怀里掏出一本绿本子递了上去,用缅语沟通了一番,那个士兵接过本子看了看,不耐烦的扔还给她,招手示意通行。

骑过关卡后,我小声问:“你给他们看的是什么?”

李华小声解释说:“本地军民进出密支那都要有身份卡的,缅族人是红卡,我们华人后裔是绿卡。”

我这才了解什么叫军事化管理,感情这里不同种族的人还分等级,这什么绿卡显然不如红卡档次高。

在李华的指引下,我骑着自行车七弯八绕,终于到了一处集市。这里不同于国内的农贸市场,乱七八糟什么都卖,小贩们大声吆喝,沸反盈天。李华接过鱼篓,随便找了个角落放下来,安静等待买家。

这里的生意倒也不难做,顾客接二连三上门,鱼卖得很快。

我在旁边陪着,也听不懂他们说些什么,有些无聊,干脆找李华聊天,“你既然是中国人,怎么会来到这里定居的?”

李华一边麻利地为顾客剖鱼,一边说:“我爷爷当年是孙立人将军部下第六军的军人,在这里打日本鬼子的,他受了伤,战后就留在了这里,再也没能回去,同样留下的还有一些人。”

我听得瞪大了眼,原来是这样。

当年孙立人带着远征军深入东南亚、南亚作战,的确曾在缅甸大破日军,其中的曼德勒会战和密支那攻坚战都立下过赫赫战功,成功打通了滇缅通道,为日后的反攻打下了坚实基础,只是我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多老兵留在了这里。

最巫老司机》小说在线阅读_第27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鸽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最巫老司机第27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