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鹤驾莅临,实乃代国之幸,末将即刻派人禀报朝廷,朝廷定会派遣钦差前来拜见真人。”拓跋烈说道。
“调劳征役理应告知朝廷,却不要让他们来见我,大雪寒冬赶路太过辛苦。”莫问说完抬手移过笔墨,写下一行字迹交与拓跋烈,“贫道先前曾与拓跋什岐说过此语。”
拓跋烈接过纸张,发现纸上写有两列字迹,“他日若得九鼎大宝,当善待万民百姓。”这句话拓跋什岐曾经告知过族内近亲,见到此语,拓跋烈更加确信来者就是莫问本人。
“真人需要劳役?”拓跋烈问道。
“你这吉姆儿有多少强壮民夫?”莫问问道。
“主城和辅城有民十万五千,当可抽出两万劳役。”拓跋烈略加思索出言回答。
“与我一万,借用一月可否?”莫问说道。
“两万尽数抽与真人,再派三千兵卒随行保护。”拓跋烈身为皇亲国戚,只要所行之事对国家有利,并不用像外姓官员那样顾及禀报奏请的繁琐步骤。
“也好。”莫问点头说道,两万人一起动手,不需十天就能将巨陵的顶盖掀开,再精妙的机关也毫无用处……
二人说话之间,下人来报晚宴准备妥当,拓跋烈止住话头,请莫问赴宴。
宴席共有素菜八道,与赵国的盛宴相比显得很是寒酸,开席之初还有拓跋烈两个体己的副将,敬酒过后便先行退席,连夜传令征调民夫。
拓跋烈虽是皇亲国戚却是行伍出身,很是豪爽,莫问性情平和,多思善虑,对于拓跋烈这种豪爽之人很是欣赏,便与之多饮了几杯。
宴席的气氛虽然融洽却并不热烈,这也是莫问造成的,寻常人喜怒哀乐可以随心所欲,道人不成,道人要遵守道家戒律,其中之一就是不能失态,哪怕心情再好也不能喝的酩酊大醉,需要一直保持清醒,而一直保持清醒本身就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莫问自然不会失态,拓跋烈在即将散席之时却做出了失态的举动,双膝跪地,对莫问顶礼膜拜。
“将军这是作何,快快起来。”莫问大感吃惊,起身搀扶。
“真人统兵攻燕,为代国换得三年时间休养生息,先前又救回了擅于帷幄韬略的拓跋什岐,此番再送金银助我代国,皇上和睿王不在此间,末将越俎代庖替代国的百万民众跪谢真人,倘若代国有朝一日真能回归中原,皆是真人恩德。”拓跋烈三番叩首方才起身。
“将军言重了。”莫问将拓跋烈扶了起来,转而坐回座位皱眉出神,拓跋烈先前所说的三件事情都不是他有心为之,打燕国的初衷是为了换取赵国减赋,并不是为了拓跋代国。率众挖掘陵墓是为了寻找蕈草,也不是为了给代国送金银。救回拓跋什岐也只是随手之劳,并没有什么深意。但是这三件事情却都在无意之中帮到了代国。难道无意就是天意?
拓跋烈见莫问出神发愣,识趣的散了宴席,将莫问请入后院休息,拓跋代国的民风受蛮邦影响很大,拓跋烈将莫问请入了他的房间,留下了所有妻妾,莫问见状急忙正色拒之,拓跋烈无奈之下只好为他另行安排房间,遣了婢女前去侍奉,也被莫问尽数撵走。
由于晚间饮了酒水,莫问便没有操行晚课,静躺木床再思前事,燕国的那些巫师曾经蛊惑过神智不全的五爪金龙与他作对,得紫貂提醒,他方才知道那条五爪金龙位于代国境内,但他并没有刻意为代国做什么,因为五爪金龙还不成气候,如果出手干预极有可能产生未知的变故,只能顺其自然。
但是仔细想来,之前的一些无意之举却都帮了代国大忙,统兵收复三郡时他并没有想到代国会因此受益,救走拓跋什岐的时候他并不知道拓跋什岐擅长谋略,此次他本已经打定主意要独自探墓,却忽然中途改变了主意请人相助,而所请的恰恰是代国。
代国眼下极为贫穷,城池不过数十座,人丁不过百万余,这样一个小国在六十年内就要入主中原,单靠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外力相助,曹操陵墓中的黄金可能就是其最大的助力。也只有忽然注入了大量的钱财,才能令国力快速增长。
想到此处,莫问很是欢喜,原因是代国要想于一甲子之内入主中原,必须得到大量黄金强盛国力,而黄金的来源只能是曹操陵墓,也就是说曹操陵墓这次是一定会被挖开的,只要挖开陵墓就有七成希望得到蕈草,只要得到蕈草,阿九和老五这两个他最亲近的人就会受益,他可以与阿九成亲,老五也可以安心的一家团聚,从此以后他就能够隐居深山,从容悟道。
次日清晨,莫问早起,屋外的晨光令他心情甚好,披上道袍拉开房门,果然发现大雪已经停了。
“真人起的早。”拓跋烈率领婢女自远处走了过来。
“福生无量天尊,拓跋将军辛苦。”莫问出门冲拓跋烈回礼,拓跋烈和所率的婢女个个眉发挂霜,不问可知是早就等候在屋外了。
“真人请先行梳洗,末将去厨下监工。”拓跋烈走到莫问面前拱手见礼。
“怎能如此劳烦将军?”莫问很是过意不去。
“此乃末将荣幸,民夫征调正在进行,午后就可出发。”拓跋烈说道。
莫问无奈,只要再道辛苦,拓跋烈再行一礼转身离去。拓跋烈出得院门,立刻有下人持了扫帚进院扫雪。莫问见状心中更加感觉过意不去,拓跋烈想的很周到,唯恐扫雪之声影响他休息。
心中过意不去的同时莫问也开始佩服拓跋烈,他虽然知道拓跋烈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讨好他,却仍然对拓跋烈很有好感,拓跋烈如此礼遇于他,倘若日后有事相求,他还真不一定忍心拒绝。
梳洗过后,进了早饭,拓跋烈外出督办征集劳役之事,莫问自府衙走了一圈儿,自府衙西院的鹰舍前站了片刻,鹰舍都是建在户外的,为的是让信鸟适应寒冷可以冬天飞行,鹰舍里有两只海东青,还有两间鹰舍是空的,根据鹰舍内飘落的雪花和遗留的鸟粪来看,这两只海东青都是昨夜放走的,不问可知是拓跋烈告知朝廷他的到来。
只要细心就没什么秘密可言。而莫问观察鹰舍也有深意,他必须确定拓跋烈是真的效忠代国,如果拓跋烈没有放飞信鸟通报代国朝廷,那就表明他有心隐瞒此事,想独吞陪葬黄金。曹操陵墓里殉葬的金玉想必是堆积如山,这笔财富万万不能落到个人手中。
自府衙内转过,莫问出门信步城中,塞北的城池与关内城池大是不同,风土人情也不相同,这里的街道没有中土城池整洁,路上不时可见牛羊粪便,乡人的衣着以羊皮为主,也有少量麻布,身上多有异味。
饥饿是除了晋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普遍存在的,这里也不例外,乡人多是颧骨高耸,面有饥色。但此时他们的神情却很是兴奋,拖家带口携带挖土农具往南城聚集。
跟随乡人前往南城,发现那里是一处粮库,与中土的粮库不同,这里的粮库存的不是粮食,而是养的牛羊,每一个出了劳役的农户都会得到一只羊,劳役强壮,家人得到的羊就稍微大一些,劳役瘦弱,羊就偏小,分配方法很是原始。
这些羊原本是士兵吃的军粮,寻常人家是得不到的,冬日里出劳役能为家人换得一只羊,所有民夫都很是高兴,羊被家人牵走,他们留下来等候出发。
虽然这些人的生活方式与胡人相似,但是他们是黄帝后裔,都是汉人模样,个子不是很高,面孔轮廓柔和。
临近午时,莫问回返府衙,拓跋烈送上了两封书信,信笺是卷着的,不问可知是海东青带回的,其中一封是代国皇帝拓跋什翼犍的书信,向他致敬问好。还有一封是睿王拓跋什岐的书信,向他真挚道谢。
除了两封书信,拓跋烈还送上了一件黑色披风,是用绸绵织作的,想必是见他没有外衣,加急赶制而成。
午饭过后,莫问辞别了拓跋烈,带队出城,主城并没有调够两万人,队伍出发之后辅城之中不时有小股民夫追赶而至,还有那些充当食物的牛羊哞哞咩咩的跟在最后。
昨日大雪下了一天,地上积雪一尺多厚,队伍绵延十几里,踏着积雪,浩浩荡荡的开进了不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