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者是有骨气的。遇到危险,他们宁可殉道,也不逃亡。这是一种美德,同时,也是自我灭亡的一种手段。李游很赞赏,但当墨者成为了他得力的助手之后,他就不再赞赏,因为活着的墨者才能为他出力,死去的只能化为尘埃。
“是!”见李游一脸严肃,田淳心中一凛。应了下来。但田淳却有些怀疑:“这螳螂,难道还比江里的蛟龙还厉害不成?”见过李游与白蛟厮杀的壮举,田淳心里觉得,以李游的力量,该不至于会怕这家伙。
“白蛟……”李游一阵无语。好一会李游才说道:“白蛟遇到刀锋螳螂的话,估计也就够它吃两顿左右……至于抵抗什么的,还是省了吧……”
见李游不像是在开玩笑,田淳神色凝重,心里对此行的凶险再提升了一个档次。
“刀锋螳螂,如何应付?”田淳皱眉问道。他苦苦思索了一阵,努力回忆着先前墨者记载的资料,试图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但他更加清楚的是,那位前辈根本对具体的过程讳莫如深,根本没有留下相对详细一些的记载。
“我也不知道。”李游耸了耸肩膀,安慰说道:“不过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它的弱点的。我们尽量不要招惹它,但是招惹到的话,也能够找出解决的方法。这个现在不用太担心。”
田淳点了点头,不过墨者从来就不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样听天由命的话语。意识到危险之后,田淳墨者的本质顿时便暴露出来,对李游表示,他要去找墨者商量应对的法子。
在江心遭遇白蛟袭击之后,墨者便开始着手研究更具杀伤性的武器。当然,受到时代的局限性,这个时代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实际上也摆脱不了冷兵器的范畴,只能着手在弓弩改造之上。而因而时间关系和材料限制,墨者虽然心灵手巧,但也无法在短时间里将武器的性能提升几个档次。而且最现实的问题是,就算弓弩的伤害力提升好几个档次,对蛟龙这一类生物杀伤力也极其有限。
但墨者的思维并不局限于兵器之上。发现兵器的可提升能力太低之后,部分墨者便提出制毒。墨者队伍之中不乏用毒高手,而毒物的毒性提升的潜力无穷,这个思路很快就得以通过,并且队伍就在森林边缘,草药和毒物来源有所保证,因而一路上墨者根据自己的认知,已经实验了不少新的毒药,在一些动物身上试验下,效果不错,只是没有蛟龙这级别的生物可以实验而已。
如今田淳听闻前方可能有着比蛟龙更为恐怖的家伙存在,自然不会掉以轻心,只会更加努力地督促墨者们将已经研制出来的毒药提纯,再添加更厉害的毒素进去,达到可以杀灭刀锋螳螂的效果。
田淳离开之后,李游并没有返回帐篷。他的帐篷已经让给了松子,自然不能再回去。在队伍之中他地位超然,并不担心找不到住的地方,只是李游此时无心睡眠。内心的涟漪并没有平息下来。他在思考着一个问题。
如果有朝一日,他真的穿越回到了秦末时期,他该怎么做?按照李博今的想法,复活司马空的阴兵军团,镇压农民起义军?用后世的眼光分析问题,李游很清楚,就算如此,想在当时的天下大潮之中取得胜利,也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问题。
很快李游就从漫无边际的幻想之中恢复正常。有一点他很清楚的是,能够穿越回去那个时代,已经极度困难,更别说复活司马空的阴兵军团了。当然,如果这个条件都能够达成的话,他李游不试图做些什么,似乎也太对不起李博今了吧?
想到李博今,李游微微叹了一口气。从地下世界出来之后,他也曾多次想和对方进行沟通,但如石沉大海,得不到回应。但每次沟通的时候,李游都清楚,对方是听得到他的呼唤的。只是爱理不理。
面对这样的李博今,李游也很是无奈。只是他对李博今从来也没有应对的方法。
神农架的黑夜从来不是寂静的。当风掠过树梢的时候,树叶会发出千奇百怪的响声,而林中的猛兽低鸣,昆虫合奏的声音更是此起彼伏,彻夜不休。
李游以前很喜欢森林这种声音带来的感觉,但是随着在森林里呆的时间越来越多,他已经渐渐忽略这种美感,相反的是,从各种声音里面,他所听出来的是周围的环境安全还是危险。
孙不换给李游带来了一壶酒。不过李游对这个时代的酒并没有太多的感觉。酒精度数不够,口感也差,自然不可能跟后世的白酒相提并论。而李游本人也喜欢喝啤酒而不是这种东西,勉强喝一小口之后,便丢在一旁,盘起了腿,运气调息,修炼真气。
天色微亮的时候,李游才从冥想调息之中苏醒过来。这时候,营地里的人也已经苏醒过来,各自忙碌着自己的工作。等清晨第一缕阳光投射在远山之上的时候,早饭已经煮好,营地也已经收拾妥当。
胡乱填饱了肚子,又收拾好了工具之后,在玛林的带领之下,队伍朝着深山的位置继续挺进。李游依旧是躺在滑竿上,眯着眼睛哼歌。
同样被安置在滑竿上的松子却感觉很别扭。十几年来,她在山林里都是赤脚奔走,享受这种待遇。她几次想从滑竿上上下走路,却被李游所喝止。于是松子只能在李游身后的滑竿上听着李游哼唱那些古怪强调的歌,例如:“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和“大河哇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诸如此类的怪腔怪调。
这样的声音在田淳等精通音韵的墨者听来,自然是不堪入耳的。但松子却对外面的流行音乐却一无所知,李游这种音调对她倒是有些吸引力,一路无事可做,也就只有听李游唱歌解闷。当李游重复哼了几遍之后,松子竟然也学会了几首。跟着李游的调子低哼了起来。
李游一听倒是乐了,闲着无事,便教松子唱歌。松子也觉得李游的歌声比山里的寨民们唱的那些腔调好听多了,也是一拍即合。
“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李游印象里的流行歌不多,但毛宁这一首《涛声依旧》,却是风靡大江南北好几年的经典,想都没多想,便一句一句地教给了松子。
“咦……”
松子的歌声飘荡到队伍尽头,听在耳里的田淳大感惊奇。他不是没听李游唱过歌。
但李游所唱出来的曲调,有些他听不懂意思不好评价,而有些却过于奔放,如《纤夫的爱》之类的,却已近乎郑卫之音,墨家虽不像儒家那般死守君子之道,要求音乐思无邪,但也是觉得有些过了。只碍于李游的身份摆在哪里不好说些什么。不过这首《涛声依旧》却是一扫往日那种感觉,颇有《诗经》主旋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感觉了。听了两次,田淳也忍不住跟着低声跟唱了起来。